不管来自哪个省份,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不管他们自认为与别人有着多么大的差异,旅居异国的他们在保加利亚人眼里都是一类人,并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目前,旅居保加利亚这个东欧小国的中国人有3000人左右,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他们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人那些本质的东西,不管是善良、勤劳、勇敢等美德,还是柏杨等人揭示的国民劣根性,是否因为换了一方水土就有什么大的改观?应该说,变化虽然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或发生着,但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本质上还是中国人。相聚——为了各自的目标旅保华人绝大部分是商人,少数是一些国内企业的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还有十几个留学生和汉语教师。商人们多在依林翠市场经商,少数经营中餐馆。依林翠市场是保加利亚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即批发市场),吸引着来自克罗斯亚、塞黑、土耳其、阿拉伯国家以及中国、越南等世界各地的商人们。中国商人从国内批发市场或工厂购买各类商品,用集装箱海运到保加利亚,然后在依林翠市场批发销售。商品应有尽有,从服装、鞋帽,到厨房用具、床上用品,再到小五金、眼镜、纽扣,优良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使得中国商品很受欢迎。而且,它们还常常会经过保加利亚商人的“改头换面”,贴上法国或意大利等国牌子,并以高昂的价格出现在索非亚街头华丽的橱窗内。因而,我们常被同胞告知:买衣服还是在国内买,在保加利亚买的服装鞋帽,不管挂的是什么牌子,80%都是“Made In China”的;一不小心,你欣欣然买的一件无比昂贵的裙子,回到国内后郁闷地发现,同样的东西就在街边的小摊上正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着。一些商人经营中餐馆。保加利亚人比较喜欢中餐,但中餐馆的竞争十分激烈,仅索非亚一个城市就有一百多家中餐馆,因而,大部分中餐馆的生意并不是太好。为了迎合保加利亚人的口味,不管是川菜厨师还是鲁菜厨师,他们做出来的菜的味道都差不太多,我们戏称之为“保式中餐”。商人们都勤勤恳恳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经营着摊位或餐馆,心中揣着一个很实实在在的目标:赚更多的钱,为了远在中国的亲人们的那份期盼和等候!保加利亚共有“中兴”、“力帆”等十几家中国企业。他们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地轮换,在保加利亚开拓各自的市场,为企业谋求最大的利益。另外,每年还有十来个公派留学生和两三个公派汉语教师,为了学业和工作来到保加利亚。他们一般都是短期停留,长的两年,短的几个月,对保加利亚来说,他们都是匆匆的过客。华人基督教会——心灵的家园身在异国他乡,每个灵魂都是孤独的。旅保华人有自己的方式,让寂寞的灵魂得到安慰:或是朋友相聚痛饮,或是知音促膝谈心。在索非亚,“保加利亚基督教华人宣道会”成为众多旅保华人的心灵家园。它于2000年由美国华人宣道会的牧师曾永辉建立,至今已聚集了一百多华人信徒。保加利亚基督教华人宣道会的活动地点是租来的,面积不大,条件很简陋。信徒们每个星期三次聚在一起,读经,做祷告,唱圣歌,听牧师布道;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陌生人,在上帝面前都成了平等的兄弟姐妹。在这里,寂寞的灵魂得到家庭式的温暖,整天被“铜臭”薰染的灵魂得到净化。基督教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给予信徒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重新审视生活的视角。信教十余年的明珠平静讲述了几年前的一件事:一次她和女儿刚进家门,几个年轻的保加利亚小伙子随后闯了进来抓住了她们,明显是抢劫的。明珠平静地告诉他们:“刚刚定货,家里没有钱了。我们身上只有手机和一些零钱,你们可以拿去。”几个人在屋子里翻了翻,没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拿了手机和零钱走了。其实,她有一大笔进货的钱就夹在圣经里,放在显眼处的桌子上,可是抢劫犯却没发现。她说,这是上帝的意思,是上帝不让我们丢失这笔财呀。明珠最后还说,我还祈求上帝保佑那几个年轻人,希望他们以后走上正途。面对抢劫事件,基督徒的平静、感恩和宽容让人不能不感动!姘居——搭建临时的“窝”在保的中国人只有少数是成双成对而来的,大部分是“孤家寡人”。因而“姘居”自然而然地成了旅保华人圈内公开的秘密。来自北方的王姐和林哥住在一起,两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派热火朝天的生活景象。他们国内都有各自的家庭,也有各自的孩子。王姐说:他是个大男人,在国内的时候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刚来这儿时,整天就吃方便面,要不就出去跟朋友下馆子。钱是赚了一些,可差点赔上自己的身体。我呢,一个女人家,出门在外,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希望有个宽厚的肩膀可以靠靠。就这样,我们一起租了房,住在一起了。这只是我们临时搭建的一个窝。家里人当然不知道,也不关心。家人更关心的是我每次带回去多少钱。以后呢?从来不去想。以后回国了,自然就分开了,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去。像王姐他们这样的“临时夫妻”在华人圈内并不少见,周围的中国人也都不以为奇,并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现象。这也许是中国人思念观念进步的一种表现吧。在国外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出现的“姘居”现象,从最原始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生理需要;从更高层次讲,这是人的心灵和情感的需要;从人性的角度讲,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跨国婚姻——长长的红丝线虽然身居国外,有更多机会接触外国人,但中国人与保加利亚人结成国际婚姻的却是少数。原因也许在于中保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吧。老一代人中,有两对夫妇是很有名的。一对是抗日情侣:丈夫是国际援华医疗队的医生,妻子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的护士,他们在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火硝烟中谱写了一段传世恋曲;另一对是五十年代来华留学的保加利亚学生与一位中国女孩相爱,最后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终于喜结连理。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像是一部《长征组歌》似的历史交响曲。年轻一代人中,中保跨国结合的夫妻,有三对是在华留学或工作的保加利亚帅哥“抱得美人归”,有两对是中国小伙子在保加利亚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其中一个小伙子来自浙江青田,是个手艺不错的厨师。中国厨师在保加利亚很受欢迎的,收入也不菲。他结识了一个漂亮而纯朴的保加利亚女孩,叫丹妮。他们后来结婚,并生有一子。丹妮婚后开始学习汉语,几年努力下来,汉语水平提高很快,并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她现在在一家“中国事务所”任中文翻译。中保跨国婚姻也有失败的,最终劳燕分飞。月老为异国有情人牵就的长长的红丝线,需要跨越中保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因而需要这根线更加坚韧才行!下一代的教育——最深的痛中国人无论走到哪儿,对于孩子未来的关注都是最多的。
保华人心中最深的痛。身居海外,大部分人是把孩子留在了国内,自然也就把教育孩子的任务留给了自己的上辈或者亲戚,因此孩子时刻让身在保加利亚的父母牵肠挂肚;也有一些年龄小的孩子跟随父母来到保加利亚,也有的孩子就是在保加利亚出生的。他们从小由保加利亚保姆带大的,在保加利亚上幼儿园和小学,整天跟保加利亚孩子在一起,保加利亚语比汉语好得多,甚至一些孩子根本不愿意说汉语。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成为父母的一块心病。一些在保华人在国内接受完教育后来国外创业,观念上总是不能接受西方教育,认为会把孩子毁了;更为重要的是,接受过中国文化熏陶的他们,总怀着那深深地、总也抹不去的“叶落归根”的文化归属感,不想让自己孩子变成“香蕉人”。他们努力让孩子学习汉语,接受中国文化,可谈何容易呢!他们希望在保加利亚创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文学校,也有人为此努力过,但至今没有成功。一些父母只好请在保留学生辅导孩子学习一点汉语,但收效甚微。孩子们呢?也有他们的烦恼。对于汉语,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一是汉语本来就不容易;二是对他们来讲,学习汉语除了让父母高兴以外,对于他们自己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他们学习汉语,大多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文化归属上,他们和保加利亚孩子在一起,当然希望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希望得到保加利亚孩子的认同。尽管他们的保语说得天衣无缝,但保加利亚孩子还是会排斥他们。有个中国孩子告诉我,他的保加利亚同学分不清中国人和吉普赛人,把他叫作“中国吉普赛”,为此他委屈地哭了整整一夜。娱乐和休闲——玩也要痛快大多数的商人们定期回到国内组织进货,整年在北京或上海与索非亚之间飞来飞去,一年内至少有一半多的时间在保加利亚;有的商人则是几年几年地不能回一趟中国的。依林翠市场的商人们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午3点左右收摊。除了集中进货或发货时比较紧张外,其他时间还是比较轻松的。用他们的话来说“空余时间太多,简直是用不完。”如何度过这大段的空闲时间呢?不少人选择中国式的方式:打麻将。几个熟人聚在一处,边玩边聊,在“修长城”的过程中kill掉空余时间。甚至有时还会连续打通宵,第二天眼睛红红的去上班。赌博也是一个项目。赌博业在保加利亚是合法的,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赌场的大招牌。里面不同种类的、不同价位的赌博项目吸引着很多人,生意十分火爆。有少数中国人光顾赌场,是为了开开眼,看看赌场是什么样子的,玩玩小的项目,试试自己的运气;来赌场的中国人更多的是常客,他们喜欢来这里通宵赌博。有的人喜欢和朋友聚会。收摊后,几个朋友相聚一处,几杯酒,几支烟,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宾主尽欢;还有人喜欢户外运动。索非亚地处盆地,周围都是山,风景秀丽,冬天是著名的滑雪胜地;索非亚附近还有几处大湖,是荡舟、垂钓的好去处。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周末三五同道—起爬山、滑雪、钓鱼什么的,自得其乐。
来源:出國留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