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您能不能用汉语简单地讲一下演讲的内容?”近日,数学家曹怀东在结束有关庞加莱猜想的英语演讲后,台下有听众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惹来一阵笑声和掌声,这一笑引起了不少人关于母语和英语地位的争论。 由此想起2004年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在上海召开,500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学界精英出席大会,然而,这次大会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从演讲到提问,乃至会场门口指南全是英文。整场大会,只有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其他学者的类似要求,均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英语在国内学术界的霸权地位可见一斑。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的家园”。语言,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灵魂,她不仅只是一个单纯的表达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状态,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延续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血脉。历史上的扩张,往往也伴随着许多文化强行移植。亚力山大大帝,罗马帝国军团,殖民者,他们所到之处,首先就是借助武力将他们的语言“扶正”。 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明的中断。我们知道,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这三大文明皆已经从地球上消失。这些文明消失,与其说是连绵的战争和外敌的征服,不如说是征服之后的文化更迭。 语言的传承则意味着文明不灭和发展壮大,而传承的最强示范效应,则来自社会的最上层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和科学领域。如果科学家、政治人物都把外语作为第一语言,甚至作为夸耀的资本,那么我们的汉语的传承和发展就会受到伤害。 历史的原因,造就了汉语在科学和学术领域的尴尬,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科学家们更应有一种语言传承的自觉,正因为其难,所以丁肇中这样的人才值得国人尊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