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39|回复: 0

波兰老外天一阁开讲:老外眼中的中国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6-9-21 07: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 data-bd-imgshare-binded="1" style="border: none; vertical-align: middle; cursor: pointer;">


柳寿晨在天一阁书院开讲。(张燕吴央央摄)

>" data-bd-imgshare-binded="1" style="border: none; vertical-align: middle; cursor: pointer;">



天一阁萌萌哒的“神兽”。(资料图片)

  记者张 燕

  实习生 谢尼娅(德国籍)

  通讯员 王伊婧吴央央

  “一丁点儿”“老外”,这样地道的中国话;“以柔克刚”“焚书坑儒”,这样经典的中国文化……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的白皮肤、蓝眼睛,真的很难把他同“外国人”联系起来,但柳寿晨,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老外”。

  初见柳寿晨,是在天一阁的国学堂里,作为第一位老外主讲人,这位来自波兰的外国人,要给宁波人讲讲“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功夫,亲情孝道,传统文化,最古老的藏书楼,中国到底在用什么吸引老外?

  “我觉得中国文化是这样的:有一扇门,你觉得这扇门后边肯定有一个小屋子,结果确实是一个小屋子,但是小屋子还有很多门,你出去之后不断地跑来跑去接触很多东西,你觉得差不多了解了,结果还有很多值得了解———学习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武术有很多种类,我个人更喜欢内家拳,因为这里蕴含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哲理。柳寿晨认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而武术中,很多需要依靠腰、腿的力量去制服对方,而并不是靠漂亮的招式———而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人不重花拳绣腿注重修身养性的古训。

  中国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内涵,这不仅仅是一种尊师重教的美德,也是中国式亲情。

  中国功夫:

  以柔克刚含哲理

  中国亲情:

  温暖波兰游子心

  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只刻着“稀奇古怪文字”的笔筒,开启了一个波兰小伙子对中国的探索之旅。这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就是中国的方块字;而这个波兰小伙子,就是柳寿晨。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这让我深深着迷,而后来看《李小龙》电影,更让我对中国功夫爱不释手。”柳寿晨说,那时候《李小龙》在波兰相当流行,他看了不下20遍,被中国文化中神奇的“功夫”所吸引。1988年,柳寿晨考入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中文系,开始主动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功夫非常神秘,而且奥妙无穷,我一定要学。”1990年,也就是大学二年级,柳寿晨因学习成绩优秀被派到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1993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柳寿晨移居上海工作,主要从事翻译和商务咨询。

  因为相对自由的工作,柳寿晨有更多时间研究中国文化,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功夫。“武术有很多种类,我个人更喜欢内家拳,因为它蕴含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哲理。”柳寿晨认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而武术中,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腰、腿的力量去制服对方,而并不是靠漂亮的招式———而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人不重花拳绣腿却注重修身养性的古训。

  “25岁时我来中国,当时只是为了学习,没想到这一留就26年,一转眼,自己眼看就要52岁了。”柳寿晨感慨,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把他留了下来,而自己因为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利用业余时间在中国走访大批民间武术家,还在国外杂志发表多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创建介绍中国民间武术的个人网站,如今,柳寿晨已是个地道的“中国通”。

  中国亲情:

  温暖波兰游子心

  在中国,柳寿晨有过几位武术老师。“举行拜师仪式时,需要下跪磕头,虽在电影中看到过,但还是有点别扭。”20多年前拜师的情景,于柳寿晨恍若眼前。

  在后来与师父的相处中,柳寿晨渐渐体会到,中国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内涵,“这不仅仅是一种尊师重教的美德,也是中国式亲情。”在后来几十年与师父相处中,柳寿晨发现师父不仅毫无保留地把武功传授给他,而且还不收钱。“师父的家境并不好,却待人和善,经常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想起远在波兰的父母,自己每两年才回趟老家,身边却有师父如父亲般给予帮助,柳寿晨的心里暖暖的,“中国人的亲情感真温馨。”

  柳寿晨还曾坐过卧铺的绿皮火车。“火车上的人,白天就一起坐在下铺,聊天唠嗑打扑克,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回想起火车上的时光,柳寿晨觉得,现在坐火车也好,吃饭聚餐也好,大家总喜欢低头玩手机,反而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些可惜。

  中国文化:

  打开门学无止境

  在中国的时间越长,柳寿晨越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己仅仅从武术、文化等方面去了解中国文化是不够的。尤其在他的印象中,中国自古以来讲究文武双全,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琴、棋、书、画必不可少,所以他又开始探究中国传统音乐。

  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古琴让柳寿晨寻找到了一种自我陶醉的方式,静下自己的心。2007年,柳寿晨正式拜著名广陵派琴家马维衡为师。虽然是蓝眼高鼻的外国人,但他对广陵琴派的领悟能力却非常强,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学会了两首琴曲,而且“中国味”特别浓。

  “我觉得中国文化是这样的:有一扇门,你觉得这扇门后边肯定有一个小屋子,结果确实是一个小屋子,但是小屋子还有很多门,你出去之后不断地跑来跑去接触很多东西,你觉得差不多了解了,结果还有很多值得了解的东西———学习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柳寿晨说。

孙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25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