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3|回复: 0

前沿解析:反歧视反暴力,海外华人不愿再做“沉默羔羊”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6-9-13 1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9月4日,旅法华人以及部分法国友好人士在巴黎举行“反暴力、要安全”的示威游行。路透社8月29日,多家法国媒体曝出,警方当日早晨成功拘捕了三名袭击张朝林的嫌疑犯。“8.21”游行之后,在法国华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后续处理呈现积极态势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刘佳 青帝 记者 匡林 发自布鲁塞尔、芝加哥、悉尼 距8月7日“张朝林事件”一个月,愤慨的旅法华人在大巴黎地区组织了三场主题为“反暴力”的维权抗议游行。最近的9月4日,在巴黎市内共和国广场一带举行以“反暴力 要安全”为主题的游行参与人数更是达万名以上,实为迄今为止由欧洲华人参与组织的最大规模政治活动。

法国广播电台在报道中将“朝林之死”比作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起发生在巴黎近郊华商聚集地的抢杀事件,本只是近年来针对华人众多盗窃、抢劫案中的一起,但因嫌犯残忍行凶终致受害者不治身亡,而成为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旅法华人心中埋藏积压了多年对“歧视”的痛恨。

近来,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和迅速,一些发生在海外的华人被打、被骂的新闻经常见诸媒体和网络,给了人们海外华人频频受歧视的感觉,这些事件固然是真实发生的,但伴随着这些事件的传播和后续的华人反应,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海外华人正在意识到要改变这种受歧视的现状必须行动起来,懂得利用正当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歧视性犯罪针对华人

“华人社区,在外界看来他们总是很安静,酷爱工作,隐忍,貌似对政治也很冷感。”法国《世界报》的两位记者伯努瓦·福洛克与罗曼·布内特均向本报记者表示了震惊:“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对暴力表现得有些懦弱的团体,正拾起勇气寻求通过合法合理而且是最民主的途径咆哮宣示不满,嘶喊捍卫着要求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基本权利。”

在从去年以来经历了多次恐怖袭击的法国,法国华人和中国游客面临的主要忧虑并不是来自那些无法防范的恐怖袭击,而是越来越严重的针对华人的暴力犯罪。奥贝维利耶是93省临近巴黎的一个市,这里有著名的巴黎北郊小商品批发市场,是新的华人聚居区,也是法国内政部公布的第二批“治安优先区”,从去年年底以来几乎每月都发生多起针对华人的严重暴力犯罪,就在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前夕,奥贝维利耶市还发生北非籍青年枪击华人的恶性事件。

负责巴黎第九区治安的警官扬·霍特雷特向本报记者分析称:“很多北非裔罪犯就是看准了中国人下手,很多游客全身都是名牌,兜里现金也多。”但他同时也诧异,实际前来报警的华人受害者比起警方了解的实际人数要少得多。他猜测这其中缘由或是语言沟通障碍,或是华人不敢惹事的胆怯心理。“他们走在街上就像是浑身挂满财富的孔雀般招摇,但被洗劫一空后,倒成了‘沉默的羔羊’。”

久而久之,“中国人有钱又不敢报案”的名声远赴各区。根据巴黎警方掌握的可靠消息,有些案犯在落案后交代,自己的确分不清瞄上的猎物是中国游客还是定居法国的本地华商。然而,也确实存在惯犯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华商下手。

“这类作案就存有明显的歧视敌对性。”霍特雷特继续解释说:“他们(华人)大多在巴黎经商,开餐馆、做进出口生意等等,尤其是近年中国旅行团数量暴增,生意的确越做越红火,日子也就较别的少数民族过得滋润得多,自然也少不了让人眼红。在一些极端案例中,有些混得不怎样的种族往往看不到华裔富裕背后的辛劳工作,只是红了眼后发疯般进行带有报复倾向的袭击。”

需要更积极争取权益

同样的问题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存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陈女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中心经营着一家小型中餐馆,她打趣道:“曾经穷困的中国人现在富裕了,还来欧洲炫耀挥霍,这让本地人有难以启齿的感觉。”而谈起同是充斥着恐怖袭击肆虐的比利时治安,她略怀埋怨地评论说:“比利时警察和我们(华商)一直保持着‘相敬如宾’的距离。对我们举报的一些小案件也是爱理不理。我们也习惯了他们睁只眼闭只眼式的怠慢,之后也就不想再找警察求助了,反正一样没有结果。”

正在店堂内用餐的几位来自安特卫普的华人食客对此频频点头赞同。陈女士说,由于过去当地华商中发生的一些偷税、逃税,私雇黑工等事件,让当地人对华人存在先入为主的坏印象,给新一代旅欧华人的安稳定居工作生活埋下了“印象不好,关系不好”的祸根。

荷兰《One World》杂志副主编汉斯·阿里恩施因追踪报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而结识不少本地华商,他告诉记者:“据我观察,在欧洲的华人跟美国华人还是很不同。很多移民的美国华裔试图通过从政获取立法权力从而为本族谋求更多话语权。就拿荷兰华商来说,这个群体在数量上迅速膨胀,但对荷兰的整体影响力却远落后于他们的人数。”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份统计报告,西欧地区仍为华人移民欧洲首选,截至2014年年底,法国及英国的华人定居人数均已突破60万。位列华人定居数第三的意大利拥有超过30万华裔,旅居德国、荷兰的华侨人数也分别逼近20万和15万。譬如在英国,华人已跃居成为第三大少数民族。在去年的议会选举中,保守党推举的华人代表艾伦·马克成功当选下议院议员,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华裔议员。然而令几位保守党元老失望的是,他们努力捧上位的华人代表却屡屡要求抹去身上的华裔印痕,没人代表英国华人在国会发声保障维护当地华人利益的客观现状也未能动摇。

德国记者弗雷德里评述说,发生在巴黎的血腥事件或许能提醒到这个日趋庞大的华裔群体,除了隐忍求和,他们在欧洲的权益需要以欧洲的方式去获得,即有人代表华人参与立法,纠正现实中不利于他们的各种歧视行径。

隐性歧视更让人难受

海外华人受歧视的事件不止发生在欧洲,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时有相关报道。其实,在美国,很少人敢公然进行种族歧视,基于歧视而犯下的罪行被称为“Hate Crime”(仇恨犯罪),将会罪加一等。澳大利亚也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和实行反种族歧视的法律,例如澳大利亚反种族歧视条例中的S18C条款就规定:任何人基于种族,肤色及文化背景等原因对其他人或群体发表带有伤害性、侮辱性、攻击性的言论是违法的。反种族歧视法有效地约束了种族歧视的言行的发生,一旦人们遭受到种族歧视的言行,都可以利用澳大利亚的反种族歧视的法律来保护自己,这有效维护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的和谐。

但即使如此,也避免不了偶有歧视华人(或亚裔等少数民族)事件的发生。一项针对澳大利亚移民的一份调查表明,有25%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在工作中、公交上、运动会上、大街上、社区集会上、学校甚至购物的时候都曾遭受到歧视。就在不久前,在悉尼的地铁上就发生了一名当地女子大声辱骂车内的亚裔乘客,并使用带有种族歧视语言,还与车上其他乘客发生冲突的事件。这类事件在澳大利亚时有曝光,尤其是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遇到这类事件都有人拿出手机拍摄下来,成为起诉当事人的有力证据。该女子最后因网上证据被警方起诉和处罚,本人也在媒体上就自己的言行进行了道歉。

相比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言行,社会中存在的隐形的歧视更令人受伤害和难以反击。它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子数不胜枚举,也是法律无法触及的。

例如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在几年前曾做过的一次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找工作无论简历写得多好,如果在简历上是中文名字,或者是英文加中文姓的,基本上都会遭到冷遇,简历上写亚洲名字得到的面试几率比写个地道西方名字来得低得多,这无法不归于隐形歧视。

除此之外,哪怕是华裔下一代,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受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澳大利亚英文,处事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很澳大利亚本土化,工作也很有成绩并能得到上司的肯定,但在升职到管理层时就会很难,这是英文中人们俗称的“竹子天花板”(即华人在海外社会的升职障碍),是澳大利亚的工作场所中存在的一种隐形歧视。

笔者的一位中国朋友在美国也受到过这种隐性歧视。某年夏天这位朋友打算坐旅游车环城参观。这种游览车,在美国基本上本地旅游业有点基础的地方都有。她一个人混在一大群白人游客中间上了车,独自坐在汽车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导游是个50多岁的白人男子,上来的开场白照例是问大家都从什么地方来的,比一下谁来自最遥远的地方。一排排问下来,偏偏到了中国人这里他就跳过去了,好像没看见她这个人似的。还比如进商店大门,店员向同行的白人问好,却偏偏不理会先到达的华人。诸如此类,稍微在美国待久一点,就会有所体会。

用舆论和法律维护自己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在华人认识到了歧视问题,他们开始敢于采取行动,利用社会舆论和法律来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利。

2013年10月17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吉米·基梅尔脱口秀节目中,针对美国政府如何偿还欠中国的高额债务的问题,竟播出“将所有中国人都杀掉”的种族歧视言论。针对此事,当年11月7日,大芝加哥地区各华人社团在芝加哥中心(ABC电视台对门)联合举办游行示威活动,以此抗议美国ABC电视台脱口秀辱华及种族歧视言论。伊州州务卿杰西·怀特亚裔顾问委员马森柱强调,华裔必须壮大自己的力量,否则诸如此类的歧视华人言论势必再度发生,马森柱提出,在美华人应该积极运用自身选票的力量,为华裔社区发声,才能避免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

同样,虽然目前在澳大利亚政坛上从政的华人并不多,但华人是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民族族裔之一,澳大利亚华人在几个事件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主流媒体报道,树立了华人在澳勇于维护自身权利的良好形象,比如华人发起反对取缔反种族歧视条例中的S18C条款规定抗议活动(2014年3月24日,澳大利亚联邦律政部长乔治.布拉迪斯提出要对此条例进行修改,提议重新启动有关言论自由的讨论),举办了多位联邦议员参加的论坛会,还联络其他少数民族社区联合抗议并组成国会游说团,面见澳大利亚联邦律政部长施加压力,同时积极联系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议员发出反对意见,致使政府最后正式宣布放弃修改反种族歧视条例S18C。

说到底,种族歧视是文化之间的隔阂造成的,在哪个国家都可能发生。华人不能哑忍,应该积极为华裔发声,支持华裔参政,保护本族裔的权益。

国际先驱导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4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