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1|回复: 0

万米高空突发疾病 美国怎么救人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5-11-30 07: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克卫绘图
本报记者王一
最近,一篇题为《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帖子引发关注。相关报道和评论都集中到一个问题上:飞机上如遇突发疾病,航班和地面救护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互相推诿,谁也不肯为危急发病乘客多做一点?
用什么样的方式,让高空突发重病的人有更多的安全保障,美国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飞机上突发急症
世界各地都很常见
2013年10月24日,在美国航空公司一架从华盛顿飞达拉斯的飞机上,一位近70岁的老人晕倒在座位上,脉搏微弱,浑身冒冷汗。
当时,机组人员立即用广播询问乘客中是否有医生,加州联邦众议员劳尔·鲁伊斯医生站了出来,和几位空姐一起,对病人紧急施救,使病情逐渐稳定。
虽然老人看起来并无大碍了,但机组还是决定就近降落在罗利市的达勒姆国际机场。飞机一降落,机场医护人员立即冲上飞机,完成了病人移交。
事后,鲁伊斯说,如果航班没有紧急降落到达勒姆国际机场,病人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美国航空公司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证实,此次航班在达勒姆国际机场迫降是“计划外着陆”,因为一名乘客身体不适。当这名乘客被抬出飞机顺利送医后,这架搭载了125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的飞机在达勒姆机场又滞留了47分钟才再次起飞,飞往达拉斯。
和预计时间相比,飞机晚到了3个小时,但乘客们没有抱怨。还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写道:鲁伊斯议员与我同乘一架航班回家,这位训练有素的急诊医生还和空姐一起拯救了生命!那位病人现在也安好!
其实,飞机上出现突发急症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根据英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航班飞行中,每604名乘客中就会出现一个需要紧急救治的状况。随着航空运输业越来越发达,这样的状况出现的频率也将会越来越高。
空乘懂急救
医生远程遥控
早在199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航空医疗救助法案》。根据法案要求,所有美国的飞机都必须配备紧急医疗包。医疗包里有听诊器、口罩、注射器和一些治疗哮喘、镇痛的药物。每次飞行前,乘务员都要检查医疗包是否密封或者用完。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规定,如果缺少医疗包,飞机就不能正常起飞。
此外,对空乘人员的医疗培训,当然也不能少。美国联邦航空局要求航空公司每年都要对飞行机组人员进行严格的紧急医疗培训,包括熟悉医疗包内容,掌握常见的急救手段,甚至包括接生。航空公司要定期聘请专业医科培训师来授课,由卫生部门把关急救医疗培训的质量。
当然,空乘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的手段,如果遇到更严重的情况,在飞机上还会有医疗服务公司进行远程遥控。
美国的很多航空公司会与远程医疗服务公司进行合作。遇到了乘客突发疾病,空乘会立即连线,地面支持医生可以指导空乘,也可以对航班是否需要返航或者紧急迫降提供建议。
医学顾问克劳德说:“如果你在飞机上突发急症,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乘务员航空公司是否有地面医疗支持,如果有,请立即打电话给他们。”
在刚刚提到的例子中,鲁伊斯医生之所以能够知道飞机上有人需要帮助,还是通过空乘第一时间的广播。会不会飞机上有医生,但是怕担责任而不站出来?答案是不大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西方国家大都盛行好撒玛利亚法,以此保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人的合法权益。1998年的《美国航空医疗救助法案》将此条法律扩大到航空医疗紧急救助范围。法案规定:任何人都无需为在航空飞行途中给紧急医疗救护的乘客提供帮助造成的后果负责。除非此人出现特别重大的过失或者违规操作。
病人转交医院
有“标准救援模式”
降落后,飞机上的病人如何移交至医院?在美国,这也很有讲究。
美国的机场一般会有完善的院前治疗系统。研究者通过各种计算机仿真模型对机场周边急救网络进行计算和分析优化,从而确定科学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布置方案,推出效率最高的救护车数量和人员配置方案,设计出最佳的救护车调度算法,以此保障最快速的急救救援措施。
此外,除了急救车,美国院前治疗系统还包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升机。直升机急救医疗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全年无休。队伍由2名飞行员,1名急诊医生及一名护士组成。共有4个座位及一个担架。直升机供病情非常严重、急需立即治疗的病人使用。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2014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有75家航空救护公司,共有1515架飞机。美国每年要进行40万架次直升机应急救援任务。而中国2007年底在册的民用直升机只有124架,平均每1200万人才拥有1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7。而且,直到去年10月,中国首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才正式启用。
美国联邦航空局每年有100亿美元的预算对美国国内的各类机场进行财政支持,航空局也要求定期进行救援演练。在演练中,应急救援工作按照“标准救援模式”进行,具体流程大致为:机场急救中心接收到急救请求后,根据提供的情况对救护资源进行调度,并了解和记录航班号、机型、时间、性质、机上人数、伤病员数量和症状等,及时、准确地传达指令给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判断需要携带的设备、器械、药品等,待命或到达现场;消防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和消防工作。机场医疗急救、消防、保安、空管等各个部门分工明确。
工作人员有权限
不必担心谁来负责
美国媒体上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件:2013年1月的一个早上,美国旧金山的德雷克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告知他母亲病危。
时间紧急,他马上买了机票准备从旧金山飞到老家得克萨斯小城拉伯克。由于没有直航飞机,只能在休斯敦中转。两班飞机的起降相隔只有40分钟,稍有延误就很可能没办法赶上。但德雷克没有别的选择,那是当天的最后一个航班,他决定冒这个险。
然而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从旧金山到休斯敦的航班因故延误,起飞时间比原定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他到休斯敦后无法赶上当天到拉伯克的最后一个航班,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而那个时候,很可能母亲已经告别人世了。
想到这一点,德雷克坐在飞机上哭了起来。两名空姐过来询问了原由,安慰了德雷克几句,还给他找了纸巾擦眼泪。
飞机在休斯敦降落的时候,同样属于美联航的休斯敦到拉伯克航班起飞时间已经过了。德雷克沮丧地走下飞机,却看到一名机场工作人员在向他招手:“德雷克先生,请您跟我来,我们的飞机在等你。”
原来,休斯敦到拉伯克航班的空乘人员在得知德雷克的特殊情况后,决定推迟起飞时间,等德雷克到了后才走。与此同时,在机场方面的配合下,他的托运行李也顺利地同机运到了拉伯克。
就这样,德雷克终于赶上了和母亲的告别。虽然痛失至亲让他伤心不已,但是在飞机中转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人情味让他在悲恸之中感到了一丝安慰。
在美国,美联航的服务并不好,接到的投诉高居不下,但是这一次他们的做法广受好评。
那为什么美联航的工作人员仍然愿意这么做呢?他们不怕担责任吗?
其实,探求原因也不难,因为工作人员被赋予了在特殊情况下灵活作出处理的极大权限。
有个规定支持,工作人员就不必担心“谁来负责”这件事,就能够重新从一个冷冰冰只讲规则铁面无私的机器人,变回一个能思考、能灵活应对、有人情味的人。(部分内容来源:环球网、搜狐)
解放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3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