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前总理瓦尔德马帕夫拉克 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吴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要加强我国智库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智库人才的国际化水平。近日,波兰前总理瓦尔德马·帕夫拉克指出,中国与波兰的智库交流合作对于促进两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他高度赞赏中国国际政治的包容性。 中国包容性的国际政治合作框架不限于欧盟 瓦尔德马·帕夫拉克注意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建设有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并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他说,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华沙,政策制定者、商界和媒体都在针对如何将好的思想转化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上,寻求全球范围内连接政府和公众的智库建议。 瓦尔德马·帕夫拉克说,对全球思维至关重要的是学者支持建立全球和双边关系。过去35年,政策研究机构在实践中检验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论争,在挑战中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今天约186个国家的6826家智库为关键各方提供独立观点交流平台,并通过分析模拟日常政策制定的过程以加强政治辩论,为商界、政界、社会和媒体架设桥梁,从而为全球思想市场增加价值,确保公众对于政策调整的理解。 波兰是在经济危机中唯一没有衰退的欧盟国家,经济保持连续20年正增长。在2012年波兰依然保持着3%的增长,从而逃脱了欧盟经济危机的影响,让社会经济依然保持有足够的活跃度。波兰经济的强劲势头,取决于其经济形势的特殊性,波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来动;波兰现在人口有3800万人,年轻人占了50%—60%,消费需求旺盛。种种优势造就了波兰欧洲新兴市场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 2014年,波中两国庆祝中波外交关系建立65周年。最近,尤其在2004年欧盟对东欧的扩盟之后,中波交流合作不断增加。通用的欧盟政策为促进双方在经济和科学发展上的对话开辟了新领域。“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包容性的国际政治不限于欧盟,譬如中国-中东欧 16+1合作框架,联合中东欧各个国家,推动他们建立与中国的强大关系。”瓦尔德马·帕夫拉克表示,中波共担同一项使命,共享同一愿景,即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这让我们合作更加紧密。“我相信未来波兰作为中国在该区域的合作伙伴将发挥更大作用,并致力于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对话关系。”瓦尔德马·帕夫拉克说,波兰智库、组织机构和他们的中国同行有同样观点和看法,致力于加强两国关系这一共同使命,促进和加强在科学、教育、研发和商业的共同发展机会上的观点交流。 中波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014年10月,由波兰经济大会基金会(PECF)和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RDRI)在华沙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研讨会”,证明了智库在促进经济关系的成功合作上所带来的真正影响。在这次研讨会上,国际知名智库专家、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表示,中波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较小,与两国经济体量相比极不相称;两国企业间交流合作仍待进一步加强。此外,中波两国间的文化、教育等交流明显不足。为加强中国与波兰的交流合作,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中波经贸往来和投资金融领域的合作。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是丝绸之路通往欧洲的重要一环;波兰自然资源丰富、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只有德国、匈牙利的四分之一,因此是理想的投资地点。波兰及中东欧部分国家,没有进入欧元体系,给中国金融进入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我国可与欧盟2020规划绑在一起,扩大在波兰产业投资的规模。 第二,建立“中波-中东欧智库产业区”,依据一带一路政策,在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更主要是为了把波兰以及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引进来”。把中东欧智库产业区设在波兰,将波兰作为欧洲智库总部,主要是看重波兰的“大国意识”;而在国内,可考虑从重庆、天津、浙江、河南等地择优选择,形成“国内国外两个渠道,海内海外两个平台,财力智力两个资源”的三驾马车多轮驱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波及中欧间的产业合作。中东欧国际智库产业区的“国内国外两个渠道,海内海外两个平台,财力智力两个资源”与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的思想内核是一致的。 第三,加强中波智库的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二轨外交。中国改革开放最早是从接触欧美智库开始的。著名的美国外交协会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高端智库”,这就要求智库能具备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的能力。智库的国际交流就是为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二轨外交,推进多双边政策沟通、政治互信与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最早是从接触欧美智库开始的。美国外交协会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高端智库”,这就要求智库能具备与国际社会打交道并交流的能力,智库的观点不仅是给国内政府看的,还要影响外国政府决策。给国外政府看到,也是为了双方的利益。智库的国际交流就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二轨外交,推进多双边政策沟通、政治互信与合作。两国智库通过举办国际性、区域性政策研讨会,设立研究课题,强化两国智库的定期互访和互派机制。 第四,加强中波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波兰职业教育发达,能为德国、英国等多个欧洲国家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中波两国应加强院校合作积极推动留学生交流。建议依托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对波兰的巨大影响,合作开展中波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文化论坛、文物艺术品展览、电影巡展等活动,推动社会民众对彼此文化的深入了解。 第五,加强我国人大、政协与波兰议会、政党交往,拓展和巩固政治基础。两国合作伙伴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实际上以上建议中提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两国合作伙伴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在与欧洲国家一切领域交往中,党派交往是基础,是现实需求与未雨绸缪的关系,是抓人脉工作,是热灶和冷灶一起都要烧的工作。党际关系巩固了,国家关系都会持续。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两国合作伙伴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适时提升两国关系。 第六,强化智库引领作用,加快创新产业结构和国家创新体系。欧盟是欧洲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优秀实践者,有成熟的创新和研发系统,充分运用“高端智力资源整合”思维,将创新思想贯彻于“人”,培养全民的主动创新意识;过去十年,欧盟一直走在欧美高知识密集型国家的前列。 对于欧盟各国政府机构和企业来说,“智库”的角色不可或缺,有了外部智囊团的帮助,他们如虎添翼,使得战略更为明晰、决策更为明智、执行更有效率。为了可持续发展,芬兰在政府与大型企业共同主导下,将大量研发经费投入于基础和应用研究。欧盟各国成立技术创新局,走出国门向全球顶尖商学院“借智”,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产学研结合“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欧盟各国形成世界上最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之一。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实现产学研合作,基础就在于要建立起不同主体能够充分互动,并有鼓励创新的环境的配适。智库产业体系就是在扮演这样的角色,让政策设计、创新人才、技术研发、高端产业和市场资本都聚集同智库产业区平台中,并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设计方面,建议国务院在大部制改革基础上,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委员会和国家创新发展基金,以此协调国家各个部门的创新政策,并通过“智库”这个外部智囊的角色来帮助资源政策互补。智库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需要配套产业的支持,通过规划和建设智库产业集群,实现智库产业在资金、科技、智力、资本等方面的空间集中,并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形成智库产业的集群发展,以此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