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7|回复: 0

我眼中的波兰藏书票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3-4-16 18: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子安  作者:卡兹米尔·维什涅夫斯基 (1894-1961),波兰。制作年代:1952年版画技法:木刻+手绘上色
  我收藏外国书票时,尤为关注波兰藏书票作品及其发展状态。不仅因为波兰属于东欧藏书票文化的一分子,不可忽视;最主要还是因为妻子的家乡在波兰,有份割舍不下的间接情意掺杂其中。
  波兰藏书票耐人寻味,它总被包含在东欧版画的范畴内,如果非要从中提取某个个体,一时根本想不出具体的名字或学院,当然就更不要提流派了。单就波兰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在整个欧陆都可称之为大国,但其藏书票制作者和藏家的数量却不及周边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白俄罗斯等国的中青年艺术家是东欧制作群体的主导,甚至占据了西欧的市场。而波兰本土画家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态,老龄化严重,新生代无人接棒,这与中国的藏书票现状有相似之处。
  不可否认的是波兰藏书票文化底蕴尤在,每年在国内的各个地区都会举办大小各类藏书票大会,甚至连村庄的图书馆都会有书票展览。这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大会是波兰马尔堡的藏书票双年展,及奥斯特罗夫藏书票大会。马尔堡的藏书票大会历史悠久,创办于上世纪60年代,曾经是欧洲藏书票的重要聚会之一。当时,每次大会出版的参展图册都制作精美,内容详实,不仅收录了参展画家的作品图片,而且还附上了每位画家的简历和近照。我们熟知的、当今藏书票界老一辈作者的清秀风采可以在图册中寻到,他们昔年个个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女,作品虽未成熟,但风格和发展方向早已建立。手握这本图册可通览欧洲60-70年代的藏书票概况,俨然是一本藏书票小百科全书。今年的马尔堡双年展将迎来它的24岁生日,惋惜的是它的人气早已不比当年!
  波兰没有所谓的官方藏书票组织,有的只是一、两个以地区为核心的机构。运营资金完全依靠赞助和基金来支撑。正因为没有太多的商业介入,波兰的藏书票氛围越发清新纯粹,大会只是圈内朋友定期聚会、攀谈、交换书票的最佳场所,绝无铜臭味,因其本就不应是个交易市场。
  藏书票是门小众艺术,被人称为纸上蝴蝶,掌上宝石,玩书票者也属于少数派,而且都是些年逾古稀、老顽童级别的人物。与他们打交道首先要学会哄对方高兴,后迂回切入主题。若鲁莽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你很可能碰上一鼻子灰。记得前些年与妻子去波兰的波兹南市登门拜访一位年近60岁的女版画家,因她不会英语,我们的对话需吾妻从旁翻译,所以我的很多问题无法一一得到解答,终了很是遗憾,毕竟我们不远万里来求画。我埋怨妻子寒暄过久,她解释道女画家的为人即是如此,如果说话太唐突恐适得其反。女画家无儿无女,独身一人,难得家中迎来外国客人,兴奋得如同孩童一般,似乎自己的作品能否被我们选上都是次要的,能和客人多些攀谈才是她最渴望的。
  若时间允许,你大可抽空逛逛波兰的一些老城,比如首都华沙,老城科拉科夫,海滨城市格但斯克,这些都是淘换藏书票的首选之地。穿梭于波兰大小城镇的老街巷尾,你会发现一些旧书店、版画店,其间藏有惊喜。以下提到的两枚藏书票就是在克拉科夫古城的一家旧书店淘到的。
  和这个谦逊、略带一丝伤感与自卑的民族一样,波兰的书票也是含蓄得很,似乎从未沾染上商业的俗气。如此票(右图),作者运用木刻技法将简单的静物元素——“花与书”结合得恰到好处。欧洲的版画比较崇尚木口木刻,其技法要求甚高,雕版纹理细腻,虽然板子变成了木头,但铜版的刀痕、印迹随处可见。而木刻作品通常会以单色调出现,黑白对比强烈,利用木头本身切面的纹理和刀刻手法将粗线条唯美化。不过此票让人眼前一亮,黑白木刻容易产生的单调乏味一扫而去。画家所处的年代是战后百废待兴之时,他不拘泥于传统,运用简洁的蓝、绿、红三色直接在黑白木刻作品上手绘填色,且颜色与画面内容皆有呼应。红色将刻有拉丁字符的书本和票主名覆盖,再次强调了书的所有权。从票主名可以判断,她是位来自说德语国家或地区的女性。在上世纪50年代女性拥有自己的藏书票已不是新闻,笼罩在女性票主身上来自于家庭、丈夫的阴影逐渐消失。女性开始行使并拥有自主权。女权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最先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妇女,大到作家,演艺界名人,小到图书馆管理员都有机会定制私用书票。
  另一枚藏书票(左图)同样是为一位女性票主制作,波兰人的名字向来很长,而且音节繁多,通常因为这个问题波兰人会将自己的名字简写或缩写,便于互相称呼或书写。但此票却保留了票主的全名以示对她的尊重。票主名字前的Dr是“博士”的简写。这一习惯在藏书票中时常出现。比如一些在社会和专业领域中取得了较高地位的人物的头衔都会在书票的票主名前注明。票面中的背景应是波兰老城克拉科夫著名的瓦维尔城堡,是波兰几代皇帝都曾居住过的宫殿。我与妻子度蜜月时曾走马观花般游览过该堡,盼有朝一日能有更充裕的时间,细细感受这座古堡的魅力,届时也许又能从此枚书票中品味出更多不为人知的,只有票主和作者之间才能擦出的私密火花。
  作者:卡兹米尔·维什涅夫斯基 (1894-1961),波兰制作年代:1951年版画技法:木刻+手绘上色
新闻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4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