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4|回复: 0

12种电信诈骗手段揭秘:市民应“三不一要”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6-5 19: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骗术层出不穷致财产受损

  近日,大陆和台湾警方联手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斯里兰卡、斐济6国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一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近500人(本报曾报道)。

  而在本市,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分子屡打不绝,大小骗术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百姓的利益。在此,本报列举出多条诈骗手段,目的是加强宣传、引起警惕、减少损失。

  本报记者袁国礼

  电信诈骗钱款难讨

  市民赵女士反映:现在电信诈骗的这么多,若被骗,钱还能追回来吗?

  回复:公安部刑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钱被骗后,很难追得回来。这是因为受害人转账后,都是几天后才发现受骗,但这时候钱已经转走。不法分子将钱转移得快,分散得快,范围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故较难追讨。

  按“剧本”步步骗钱

  市民李女士反映:这些骗子内部是如何操作的呢?

  回复:公安部门介绍,近期在国外捣毁电信诈骗窝点时,发现诈骗团伙诈骗用的“剧本”,这些骗子根据“剧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进行诈骗。如何开头,如何针对事主的疑问进行回应,都有固定程序和预案,骗子照着“剧本”进行。这类电信诈骗属于一条龙运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专人负责在境外设置网络电话,有专人为诈骗团伙提供银行卡,另有专人取款。

  研究制度控制转账

  市民韩先生反映:警方有没有更好的破案方式打击这些犯罪分子?

  回复:公安部门称,之前破获的电信诈骗案,赃款都不太好追。目前,公安部门正在和银行、工信部门研究制定一套很快能把钱控制住的制度。对于跨国跨两岸的电信诈骗,电信部门可对境外来的电话改号,市民一看是境外来电,防范意识就会加强。

  此外还要严格银行卡实名制,限制银行转账的功能。如境外15天之内提现只能提一万,即便3天后事主清醒了,公安部门也有充足时间冻结资金。

  遵循“三不一要”原则

  市民王先生反映:遇到这种电信诈骗,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防范?

  回复:公安部门表示,不法分子的骗术不断更新。如遇到陌生电话或短信,市民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且不回复手机短信。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向对方透露个人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转账: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报案:若遇到诈骗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及时开展侦查破案。

  □提示 12种诈骗手段揭秘

  1.刷卡消费

  手机用户收到信息,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在某商场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某号码咨询。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名义,谎称该卡已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更改数据,达到诈骗目的。

  2.引诱汇款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如“请把钱存到某银行,账号XXXX”短信大量发出后,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可能就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欠钱,误以为是在催款,便把钱汇入银行账号。

  3.显号软件

  不法分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4.虚构退税

  信息内容为“某汽车、房产公司交易税收政调整,您的车房可以办理交易税退税,详情请咨询XXXX”。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往往容易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被以种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不法分子的指定账户。

  5.汇钱救急

  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要求汇钱以实施诈骗。

  6.冒充领导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企、事业等单位主要领导的个人资料。随后以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打电话给他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人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实施诈骗。

  7.张贴告示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8.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然后谎称近期将来看望受害人。次日再打电话编造车祸、生病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账户。

  9.无偿提供贷款

  “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此类诈骗短信,是骗子利用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10.骗取话费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给受害人拨打电话,响一声后迅速挂断,诱使受害人回电,“赚”取高额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请拨打9XXXX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财产损失。

  11.高薪招聘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时,不法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但需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

  12.假扮富商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款姐”“富商”等,在网络和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随后以在途中带给事主的礼物属文物被查扣为由让事主垫付罚款或保证金,让受害人汇款。

京华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0 0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