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4|回复: 1

国人为何抛弃消费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6-1 05: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内需久提而不振,是因为提振内需的核心是制度转型。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低,却不低迷。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看,中位数徘徊在15%左右。另据徐滇庆与李昕研究的结果,中国的消费同样保持较为平稳的走势:仔细观察统计数据会发现,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绝对值”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连年上升。最终消费增长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04年为12.31%,之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和2008年都达到15%以上。2009年,消费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9%。除了2009年之外,最近几年,消费增长速度都快过GDP增速。

国人不是不消费,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或者子女教育等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当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14.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1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每月可支配收入1817.5元。

其中有多少被用于消费?转引自扬韬先生的文章,2011年四川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为1491.58元,全年不足1.8万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高达13696元,相当于收入的7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月只有510.7元,全年6128.6元,农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高达4675.5元,占收入的76.3%。除去买房、存款等之外,国人的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消费。如果加上购房、养老等,消费占比将大大提升。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收入差距极大,人口基数庞大,这直接决定了国人的消费模式。高收入阶层拉动的是国外消费与高端消费,而低收入阶层拉动的是满足生活必须的低端消费,直接使中国本土品牌、产业升级,失去了最广阔的生存土壤。以乘用车市场为例,虽然2011年乘用车市场不景气,但捷豹路虎2011年在中国销量创出新高:截至12月底,捷豹路虎实现全年销量42,063辆,同比增长61%。2011年前10个月,进口量前十五位品牌中,有6个品牌同比增速超过50%,分别为奥迪、路虎、沃尔沃、雷诺、保时捷和凯迪拉克,其中5个为豪华品牌,今年以来豪华车销量增长依然在30%以上。中国车间未升级为中国工厂,中国制造已被改装为中国市场。目前的本土品牌信用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使所有的本土公司被打了一个大大的信用折价。

中国市场稀缺的资源是医疗、教育等资源,恰恰在这两方面,资源配置极其低效,最近两年的出国留学热,是以国际教育资源弥补本土资源的不足,中国的受教育者成为国外教育资源的消费者。如果医疗不改革,未来会走上同样的路。根据《纽约时报》今年2月6日的社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增长了两倍,远超过通货膨胀和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另据非营利性组织“州高等教育行政首脑协会”(State Higher Education Executive Officers)做了一份精妙的分析,清楚地表明了自1985年以来公共高等教育发生的变化。例如,在密歇根州,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每个学生缴纳的净学费(扣除财政补助后)从1985年的3900美元涨到2010年的近9000美元。 在宾夕法尼亚州也有同样的增长,每个学生的净学费从1985年的4500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800美元。中国学生功不可没。

有消费愿望,无消费能力;有能力,无产品;有产品;无信用——实在是内需市场的悲哀。不要以为中国人还在小农时代自给自足,而是国人的消费在收入分配与产品纠结中无法自拔。

不是不想拉动内需,实在是太难了。这句大实话,笔者不止听一位官员说过。确实如此,头痛医头的办法会让制度软肋现形。比如,如果效率无法提高而用消费券的办法刺激消费,很快就会转变成通胀压力。

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消费无法提振,只能靠投资。此论大错特错,如果遵从这一理论将陷入恶性循环,无论是增加投资量,靠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投资的最终结果是提高产能。但外需下降、内需无法提振,扩张产能就是制造过剩产能。产业升级,就意味着消费需要升级;消费升级,就意味着产业升级,一体两面,难分彼此。

受到批评的湛江“吻市长”其实是代人受过,当投资成为拉动GDP最好的办法时,所有的官员都会奔投资批文而去。这位湛江市长,不过是夸张了一点。
获取我的《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正版书请点击这里


收听叶檀腾讯微博:http://t.qq.com/yetan







发表于 2012-6-1 05: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0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