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9|回复: 0

揭秘301医院:领导人们如何面对死亡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5-25 1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01鸟瞰图


  301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简称。

  在很多国人眼里,301医院是一个既神秘又威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医术高超、医疗设备先进,而且它还是众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医的地方。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黄克诚、王震等都先后在301医院接受手术和治疗。

  301医院的建立

  时间定格在1954年。刚从南京军事学院进修回来的洪学智将军被黄克诚将军找去谈话,并中断了其在军事学院的学习,出任国家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洪学智将军不忍放弃在南京的军事学习,向黄克诚将军提出异议,黄克诚将军说:“现在总后的工作很多,有很多都是开创性的,头绪复杂,机构要调整,许多标准制度要制定,所以军委才决定你不要脱产学习了,马上回来工作。”洪学智副部长中断学习,开始了总后各个机构的整顿工作,其中对医院整顿最大的事件就是成立了解放军301医院。

  解放军301医院的成立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

  在50年代的中国,最有名气的医院当属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汇集,医疗技术高超,医疗设备先进。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很多驻中国的外交人员汇集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他们看病和住院的首选。但当时,协和医院属于军队所管。过多外国人的涌入,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周恩来总理在某天就找到了洪学智副部长,谈到这个问题时曾说:“协和医院归军队管,外国人又常去看病,有的还要住院,军人管外国人总是不太方便。看来,协和医院归国家卫生部门管可能更好一些。”洪学智副部长也认为这样不利于中国的保密工作。所以,周总理指示协和医院划归国家卫生部门,再成立一所归军队管的医疗水平比较高的医院。由此301医院的筹建提上日程。

    301原是华北军区一所学校的代号,后来这所学校改为医院。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中央决定以301医院为基础,充实力量,增加设备,扩大规模,组建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在筹建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这其中最主要也最突出的就是人才问题。最初决定从协和医院抽调人才,可在那个连初中生也是宝贝的年代,协和医院自然是不同意,80名在协和医院进修的全军医生,最后抽调过来的只有一半,301医院要人,协和医院不放人,人才问题成为301医院成立之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两方矛盾日趋白热化之时,洪学智将军从大局出发,说:“不要争了,协和不放人也是爱才心切,不论在协和还是在301都是咱们国家的医院。再说协和医院经常接待外国人看病,理应有更强的技术力量,那也是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水平和形象。我们缺人才,可以到四所军医大学去抽调,以后还可以慢慢培养。”洪将军这番肺腑之言说完,301医院也就放弃了与协和医院在人才问题方面的纠缠。真可谓“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协和医院见301医院让步,主动提出将自己护士学院的一个副院长抽调过来,帮助全军筹办护士学校,培养护士人才。经历过最初的艰难期,承蒙国家领导人的关心,301医院在人才培养和医院建设上慢慢步入正轨。

    195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但是,很多人还是习惯称之为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国家重要保健基地之一,负责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承担全军各军区、军兵种疑难病的诊治,医院同时也收治来自全国的地方病人。

    301医院南楼

    301医院南边有座楼,从外表看来,和其它内外科的病房楼没有多大的差别。可是这里却是整个医院防卫最严密的地方,没有出入证不允许进入。晚上,整座楼灯火辉煌,门口两侧的警卫放出十几米远,周围还有三人一组的流动哨。这里就是中央领导人接受治疗和保健的地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楼。这里曾经住过很多共和国优秀的领导人,当权力的外衣脱下,当病痛像光临普通人一样光临我们敬佩的老首长时,他们是怎么样来面对的?这座神秘又普通的大楼,为我们记录下了这所有的一切。



图解:邓小平、卓琳与李炎唐医生  


    邓小平:无非第四次被打倒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如果没有这个“打不倒的小个子”,中国或许没有现在的日新月异。

    小平同志在1976年末的一个暖冬住进了301医院。那天,邓小平穿着后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见到的中式棉袄,眉宇间尽管隐含着一丝痛苦,但精神依然矍铄,政治家的硬气和傲骨跃然在他的举止之间。据为他手术和治疗的301医院著名的医生李炎唐回忆,邓小平同大家见面非常和蔼,家属和工作人员也十分和气。经过检查,邓小平同志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可是考虑小平同志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大家都捏一把汗,小平同志用浓重的川音说了一句“没事!”和家属对医生做出决定的赞同让所有医务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开始立即着手准备手术事宜。

    为了保密和方便进行手术,邓小平同志当时住在南楼的五楼,整个一层只有他自己住。南楼走廊很长很宽敞,空间很大也很方便,安全方面也有条件。中间走廊有一道门,是工作间、会议室、活动室、会诊医生办公室,到里面病房走廊还有一个门。单元房是高级首长用的,还有专用的电梯。

    住宿和安全问题安排好以后,就开始对小平同志进行术前的检查和护理。邓小平同志一直很配合,也很有忍耐性。给首长做手术必须要将情况报告上级,这是国家的规定。1976年12月16日,当时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和汪东兴亲自批准给小平做手术。手术由李炎唐主刀,周柏铭担任第一助手,普外科的陆惟善做第二助手。吴阶平院长和许殿乙主任在手术台下指导,心电图监护由曾诚富主任和赵毅刚负责,麻醉由靳冰和宋运琴负责,分工明确,只为确保万无一失。手术静心准备,消毒措施也是细心周全,和普通人做手术一样,小平同志的手术也让家属签字。医院上下严格保密,知道邓小平要做手术的只有参与手术和护理的人。邓小平同志在手术前对医生说:“我,相信你们医院,相信你会尽最大努力来治病,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万一出问题,由我跟我的全家负责。”并严禁夫人卓琳询问医生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说的这番话宽慰了医生的心,使医生放下了心理包袱,他是一个理智的人,并且深谙心理学。作为高级领导,任何一个人医护人员都不会对其马虎,他说这些话让所有人从精神上、思想上得到了放松。

    手术进行的非常顺利,大家配合的很默契,出血很少,没有对小平同志进行输血。随着主刀一声“好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邓小平同志不愿全麻也不想睡觉,手术一半,问他需不需要用点药睡觉,邓小平同志说:“不要紧!我不用药,没事。”这样的一句话,让所有在场人员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手术,患者都会难受,都会紧张,但邓小平的这句话让所有人觉得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意志确实不一样,做手术都这么镇定,甚至吭都不吭一声。

    手术后回到病房,他只能坐着或者躺着,很难受,可是他一片止痛药也没吃,一针止痛针也没打。几天后,首长便活动自如,进食良好,恢复的非常快。在恢复期间,首长有两件事让所有人被他的自律和自强精神所折服。一件是关于戒烟的。因为手术期间不能抽烟,医生就问首长行不行,首长说行。医生说:“首长!别人说戒烟是不是要吃点糖呀,要不控制不住呀?”首长回答到:“不用,那是自己糊弄自己,戒烟还吃什么糖?主要还是不想戒。”首长说不抽就不抽,从手术前几天到出院,一支烟都没有抽。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自律精神可见不一般。

    另外一件是手术后第三天,首长要起床,要自己站起来。按照规定,术后第三天是不允许起床的,但首长在体内还有两根导管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要自己站起来,并说:“不用你们扶,我自己会。”说完就坐在床边,一下子就起来了。术后第三天自己顽强起床,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为首长创造的奇迹鼓掌。三次被打倒却依然站起来的首长确实令所有人敬佩。

    手术后三个礼拜不到,首长就接到要去开会的通知,而且必须是一个人去。当时,“四人帮”虽然被打倒了,但是国家的工农业发展比较滞后,受迫害的同志也没有得到解放,人心不稳,人心思进,希望小平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小平开完会回到医院非常高兴,当有医生开玩笑的问到:"首长以后你出来怎么领导我们干啊?"小平同志斩钉截铁的说:“我还是那一套,无非是第四次被打倒。”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几十年革命历练和政治迫害后依然站起来道德人所拥有的坦荡胸怀。

    1977年春节过后,首长便出院了。1977年7月,正式复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开始全面领导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

    20年后,我们伟大的设计师,令人尊敬的首长再次住进了301医院,还是在南楼,而这一次,他却没有再站起来,带着所有人的不舍,离开了。告别仪式上,所有医护人员,深鞠三躬,泪流不止。

叶剑英:雄姿与祖国山河同在

    叶剑英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军事家、第一二代党的核心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主抓中央军队工作,不仅战争年代战功赫赫,而且在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去世之后,面对"四人帮"的阴谋夺权,叶剑英元帅力挽狂澜,在粉碎四人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党、军队和人民的敬重。

    许多知情者深情回忆过叶剑英元帅负责和关心周总理癌症治疗的事情,特别是周总理住进305医院后,叶帅更是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其所作所为令很多读到的人感动。雷厉风行又情深义重的叶帅,也在1982年察觉身体不适,再次令人感叹,人生规律不可抗拒。

    1982年叶帅身体开始不适,入住301医院,被查出患有“帕金森氏病”,但程度不高。最初只是走路步幅越来越小,而且不稳。1985年叶帅肺炎又复发,病情加重,中央接连发了三个病情通告,甚至安排人民大会堂停止一切活动,以备叶帅百年后使用。所幸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尽心抢救和精心护理,再加之叶剑英元帅的自身努力,1985年叶帅病情开始稳定,甚至撤掉了一直都用的呼吸机。胡耀邦称医护人员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招待会,为医护人员庆功。

    长期的用药,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身体承受限度渐渐降低,叶帅的身体又开始发出危险的讯号。再次入住301医院,除了呼吸道和心肺方面的问题外,医生又在叶帅的尿中发现了白细胞,轻度肾积水,并且在膀胱中发现了100ml的白色沉淀物,有人称为“尿碱沉淀”。李炎唐医生经过检查,提出要进行“穿刺造瘘”。一般人接受这个治疗是很简单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创伤性操作,但对于叶帅这样的高龄病危重的人来说,其风险颇大。报告家属和中央后,胡耀邦批准实施治疗方案,家属一开始也同意,只是在实施的关键时刻,叶帅的小儿子却犹豫了。最后经过医生的沟通和叶帅女儿叶向真的劝说,小儿子也同意治疗方案。

    手术是在叶帅近60平米的卧室进行的。虽然只是一个小操作,但医护人员却按大手术准备,只为确保万无一失。手术由李炎唐和周柏铭主刀,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各司其职。手术过程很顺利,抽出150cc的脓液,经过处理之后,叶帅尿蛋白和体温恢复正常,所有专家都认可了"穿刺造瘘"的治疗方案。

    手术过后,叶帅便迎来了其90大寿。此后叶帅便一直与身体做抗争。直到1986年10月22日凌晨,叶帅身体中的几乎所有脏器功能衰竭,停止呼吸。当时正值红军长征50周年纪念大会,胡耀邦在会上宣布了这一噩耗。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追悼会,胡耀邦致悼词,高度评价其革命的一生。

    有位老者曾今这么评价过叶剑英元帅:在疾飞的鹰群中,他那纷翻冲天的雄姿,永远激励着我们,他将于山河同在!

王震:性情中人无畏无惧

    王震将军,是我军的名将,也是我党的名臣才干。说起王震,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延安的359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负责解决了中央机关和八路军总部的吃穿问题,名闻全军。王震还为新疆的建设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东突分子"现在听到王震的名字都心有余悸。

    王震将军是在“四人帮”比较活跃的时候住进了301医院。大概也是为了斗争“四人帮”的方便,他形式上是住院,实际是利用住院做掩护,先后联络陈云、邓小平、邓颖超以及其他的领导人到叶剑英的住处共商大计,通报各种情况,观察社会动向,是粉碎“四人帮”的策划者之一。王震是军中老将,江青一伙却有意贬低他,住院只能享受兵团级待遇,他只能住在南楼一层一个单间里。

    王震将军比较正直,比较直白的表露自己的情感,林彪出事,“四人帮”还在台上,他一天到晚张口就是“他妈的”,令医护人员非常紧张,大家劝他小声点,他反而扯着嗓子喊:“怕什么?无非是掉脑袋嘛!”粉碎“四人帮”后,他把消息通报给受迫害的老同志,高兴时说话依旧带个“他妈的”。王震将军真是个性十足,浑身浩然正气。

    1981年王震将军例行查体时在尿里发现了5至10个红血球,但却没有任何症状。无痛性红血球正常值是5个以下,如果到了5至10个就要引起注意了,警惕最常见的膀胱瘤。不到半个月时间,王震将军体内的红细胞,增到了15至20个。当时,老首长已经70多岁了,身体虚弱,最主要的身体病症是支气管炎,折磨的老首长经常咳嗽,身体也因此比较瘦弱。支气管不好的人如果实施手术,术中怕麻醉引起呼吸和心功能意外,术后怕出血引起肺部感染。

    针对此,301医院的主治医生给中央打报告给王震的夫人汇报,告其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王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听你们医生的。”说完,便签字同意手术。检查前,医生向首长报告说:“麻醉效果很好,不用怕。”首长继续用他那种无畏无惧的口吻说:“打仗死都不怕,怕什么?”但是检查结果令人沮丧。在将军体内发现肿瘤。针对肿瘤对首长实施了手术,过程顺利病后没有发现任何不适症状。1983年,首长再次复查时,原病灶部位又长了两个瘤子。医院考虑到这种病容易复发的特点,便对王将军据实以告,并要求首长每半年检查一次。

    王震将军沉思后说道:“我得了这种病也活不长了,我辞去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你们该怎么治就怎么治。”王震将军就是这样的心直口快,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一代忠臣,心意可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将军身体恢复的不错,气色也渐渐好起来。

    1997年,王震将军因为肺部感染引起的休克而以高龄病逝。301医院的医生们总记得他爱说的那句:“他妈的!”对这位有鲜明性格的将军记忆犹深。

  洪学智:积极筹建301医院

    提起301医院,有三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周恩来总理,一个是黄克诚将军,另外一个就是洪学智将军。因为301医院是在他们三位领导的具体关怀下成立的。

    洪学智将军两次被我军授予上将军衔。他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后至新时期军队建设。他曾两度担任后勤部长,在任期间做了很多好事,其中积极组织筹建301医院便是一件。

    洪老非常关注301医院的建设,不仅积极为医院引进人才,并且鼓励医院的医生走出国门,出去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对301医院乃至整个总后的知识分子给予了很大的关怀。

    80年代初期,洪老经常在301医院查体。一次例行检查中,医生发现了洪老身体存在问题。想给他动手术。洪老开始存在顾虑,不想要手术,并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本说:“有人给我介绍注射疗法,有内蒙的,有山东的他们说不通过手术也有办法,你了解一下,是不是真的有效啊。”

    经过调查之后再做决定是洪老一贯的工作方法,他相信科学。在经过医生的实地调查后否定了此种疗法,相信科学的洪老同意手术。给洪老做手术很顺利,洪老本人和家属都比较配合。给洪老做手术,实际上是301医院的医生与洪老的一次科学求证的合作。2003年“非典”过后,洪老再次住进了医院,人毕竟上了年纪,各种器官开始老化,也慢慢的趋向衰退。洪老一生对革命极其忠诚,从干革命到后勤,洪老样样做得出色,他提出的“少花钱都办事”的思想,现在在全军依然流传;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制度,仍被我军应用;他勤俭节约的作风,已成为军队的良好传统。他组织发起的“大调查、大整顿、大建设”的活动,真正为我军边海防后勤建设面貌的转变打下了基础。

    洪老活了90多岁,他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去世前,还和医护人员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天都收看电视新闻,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军队的发展。

季羡林:“爷爷”也是这里的一员

    “爷爷”,这是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医护人员对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一致的称呼。

    从2003年2月直到2009年7月11日去世,季老在301医院南楼病房度过了6年多的时间。

    “爷爷走了,我们都很想念他。”曾经照顾过季老的医护人员们,以前有点不高兴的事,跟“爷爷”唠叨唠叨,听听老寿星不紧不慢地宽慰几句,那些不快立马就烟消云散了。“只要看到爷爷,就会让人觉得很安静……”季老在301医院住院期间,生活起居安排得非常规律,除了工作,其他时间主要就是睡觉。

    “爷爷非常喜欢睡觉,这或许也是他的长寿秘诀之一吧。”照料季老的综合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库洪安说,季老一般吃过晚饭后7点左右就上床睡觉了,因为多年的习惯,睡前会吃一点镇静助眠的药,然后一睡就是12个小时左右。晚上睡眠质量非常好,夜间查房都会听到他均匀的呼吸声。

    早餐到午餐间的3个小时,一般都是季老工作的时间,偶尔也会让秘书或者护士们给他读读报纸。午饭后,季老又会睡上一次长长的午觉,一般从12点开始睡到下午3点左右起床,所以一些来客拜访季老,工作人员都会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加在一块儿,季老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达15小时左右,这跟大多数少觉的老人确实很不一样。

    季老一直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不爱运动,做完小腿手术和心脏起搏器手术后,更是很少运动。只是经常会让护士用轮椅推他到窗边看看外面的风景。

    因为缺少运动,加上身体的消瘦,季老最后几年,手臂和腿部肌肉出现了萎缩,腿部关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僵直。为了改善他的身体状况,医生为他编了一套活动胳膊和腿的健康操。

    季老的经治医生杨靖每天查房时都会和季老一起做健康操,“左三圈右三圈,抬抬腿、踢踢脚”,季老每天都会一节不落地做完。“换了别人让他运动,是非常难的,这是给医生面子。”

    季老经常说他的饮食观就是“需要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那么多讲究。

    季老对日常的饮食一点也不挑剔,病房食堂里做什么就吃什么,只是有时候嘴馋了,会提点小要求,比如想吃红烧肉了,或者想吃炖羊肉了。库洪安护士长说,季老很喜欢吃烤鸭,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吃上一次。隔上几天就想吃一顿胡萝卜羊肉馅饺子。

    住院这几年,季老的食欲一直都很好。早餐是他一天中吃得最多的一顿,有时候能喝一碗豆腐脑、一碗稀饭,再加上半根油条。“饭量跟我们护士差不多。”

    觉得好吃就多吃,不好吃的少吃,季老经常对护士说:“人只有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才能消化好、吸收好,身体才能棒。”

    豆腐脑和油条是季老早餐的最爱,不过,有时护士为了让他营养多样化一点,也会耍点小心眼。库洪安护士长就曾经“偷梁换柱”,在鸡蛋羹里加点虾皮,“骗”季老说:“这是我们今天特制的豆腐脑,您尝尝。”“今天的豆腐脑味道怎么不一样呢,不过还挺好吃。”看着季老吃得很香,护士们躲在一边偷偷笑。

    跟季老相处多年的综合外科二病区护士长刘珍荣记得,去年8月6日过季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来为他祝寿,吃蛋糕前,大家一起合影,因为和总理合影,在场的医护人员既兴奋又拘谨,为了拍到大家的笑脸,约好一起喊"茄子"。还没喊,季老突然来了句:"笑,哈哈大笑。"这一"不守规矩"的哈哈大笑,引得大家开怀大笑,拍出来的照片每个人都是一张美丽的笑脸。

    季老视力不太好无法看报纸,平时都是秘书、家人或医护人员为他读报。每次护士提出给他读报,季老都非常高兴,赶紧整理好自己桌上的东西,然后在椅子上坐直,将手平放在桌子上,像小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课一样。觉得哪位护士发音洪亮、字正腔圆,他就会夸奖一番,“像个合格的播音员”,听得不满意的就说:“嗓子要放开点,这样学生才能听得清楚嘛。”

    季老最开心的要数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每次逢年过节,医护人员会把各自的孩子们带过来陪季爷爷玩,一和孩子们玩耍,季老就几乎忘了自己的年龄,聊天、做游戏、猜谜语玩得不亦乐乎。临走的时候,总是会和孩子们照相,并约好下一次再聚的时间。

    住院期间,前来拜访、看望季老的友人可谓络绎不绝,一些病友也经常慕名而来。李华护士记得,一次一位病友非常崇拜季老,从书店里买来20多本季老著的书,要让季老一一签名做纪念。因当时季老视力已不太好,而且长时间写字,手也会抖得很厉害,在场的护士就建议挑几本重要的签名,季老则笑答:“一次签不完那么多本,我慢慢签就是了。”后来,季老硬是用手摸着把20多本书一一签上了名

    季羡林没有半点大师的架子,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每年护士节,季老都会让秘书为病区的医护人员送上一个大蛋糕,和他们一起分享,闲暇时和他们拉拉家常、开开玩笑,为人处事非常讲礼节,甚至连为他开关电梯的服务员都从来不忘说一声谢谢。

    季老是2003年2月因右小腿骨髓炎住进301医院的,主诊大夫陈雯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因季老年事已高,陈雯大夫初次为他治疗、换药时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弄疼了老爷子。

    初次的接触,就让陈雯心里紧张的石头落了地,季老为了配合医生,在治疗换药时,医生都能想象到的剧烈疼痛,季老一直笑称“不疼不疼,你放心换吧”,说话间,陈雯却看着季老额头上逐渐沁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上班时跟“爷爷”打个招呼,下班前到“爷爷”那儿坐一会儿。在301医院南楼,很多医护人员都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觉得“爷爷”就是家里的一份子。

   “只要看到爷爷,就会让人觉得很安静,他什么时候都是静静的,从来没有看他发过火。”刘珍荣护士长记得很清楚,季老经常说起陶渊明诗中的一句话: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老说这就是他的座右铭,人活在世上就应该随遇而安、处之泰然,不管面对什么事情,哪怕是生死也是如此。医护人员有不高兴的事,跟“爷爷”唠叨唠叨,听听老寿星不紧不慢地宽慰几句,立马那些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季老在住院期间出了新书,一定会让秘书送给每名医护人员一本,他说,年轻人哪怕从书中学到几句有用的话也就够了。医护人员出门在外,看见好吃的,都会想着给“爷爷”带回来尝尝,家里做好吃的也不忘多做一份。季老爱吃香椿炒鸡蛋,护士崔国艳有一次在家炒了一大盘带来,季老吃得津津有味,很快一盘子就吃完了。

     “明年香椿下来的时候,爷爷吃不上了。”崔国艳忧伤地说。

    除了上述名人外,李先念、聂荣臻、杨得志、张爱萍、余秋里、秦基伟、康世恩等著名人物也在301医院接受治疗和手术,那幢普通的南楼用医护人员日日夜夜的辛勤忙碌记录下了为共和国操劳一生的功臣们生命的最后时刻。

    我们感念301,因为这里救治了无数共和国的元勋。并且,在今天,301医院不仅为中央和军队服务而且也为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服务。医者父母心,仁心仁术。

    这里很神秘,因为众多的中央和军队领导人经常出入其中;这里也很普通,因为在这里褪去了权力的外衣,只剩下最纯粹的医患关系。这里,是301,或领导人、或普通百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这里,努力寻求生存的希望,和自己抗争,和死亡赛跑。这里,只是一所医院,繁华落尽时,生命皈依处。

(文&整理/ 实习生 吴文召)

    注:本文为中国新闻周刊网综编,季羡林老先生部分内容引自人民网,住院名人部分参考李炎唐《南楼往事:301医院保健医生的回忆》整理,301医院的筹建部分参考《洪学智回忆录》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25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