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9|回复: 1

海外中餐馆观潮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3-23 10: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中国人的地方肯定寻得到中餐馆。餐馆业是海外华人谋生的基本领域,虽然近些年大批拥有高学位的华人打入西方主流社会,但中餐生意仍旧是海外华人最得心应手的谋生行业,这一点并无改观。

  如今海外中餐馆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服务于华人,饭菜较具有正宗口味,能吃到洋人不屑一顾的炖鱼头、卤鸡爪、炒肥肠、炒鸡翅等家乡菜。且都有备有两种菜单,倘若洋人登门则奉上另一份内容不同的外文菜单,真正是“一单两制”。滑稽的是,这里的待者还身兼顾名思义即“洋鬼子”。原来即使同一道菜,大厨会根据中外食客的不同胃口分两种方法烹调,老外点的菜就会搞得又酸又甜即所谓“中国特色”,因为酸甜已成为老外心目中中国菜的代名词。常见的那些装潢华丽的中餐馆,大都是专做西方人生意,客人一进门首先要引导他们落座,这里的行话称之为客人“上床”,接着将餐巾铺在客人腿上,叫做“盖被”;菜单只有洋文,道地的华人是不会光顾的。

  一位英国朋友与我们在中餐馆聚了一回餐后,第二天意犹未尽再次携太太光临时,却发觉菜的味道完全变了;我只好据实招来,弄得他一头雾水。事实上目前到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老外越来越多,当他们享受了道地的中餐滋味后,胃口也被调教了过来,不再满足“洋中餐”仅有的酸甜口味了。

  我的英国先生是位汉学家,是典型中餐迷,每次在中餐馆点完菜后总突然改用汉语附带一句:“是给人吃的,不是给鬼吃的。”每每总能见到待者令人发噱的表情。 90年代以来,新移民越来越多,海外中餐馆遍地开花,供过于求,各种原料设备成本不断上涨,更是雪上添霜。要维持开张,多做生意,许多餐馆不惜采取压低价格,延长营业时间,免费赠送汤、甜点等方式拉拢食客。由于经营越发困难,每年约有两成的餐馆倒闭或易手,一间餐馆频繁转换主人乃是司空见惯的情形,有关中餐业发展前景的话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华人重视和谈论。

  中餐如何走出困境不是没有路,比如中餐业者自我宣传方面就亟待加强。西餐馆在自我标榜技巧上做足了功课,外文报刊时有专文介绍有特色的西餐馆,可惜没见过什么有水准的中餐评论,华人社区里亦难见有公众影响力的饮食评论家,这与中国作为饮食大国以及中餐的世界地位都极不相称。中餐馆如能时常邀请美食专栏作家光顾品尝,发表有见地的介绍评述,其影响力相信要比单纯杀价、延长营业时间,惨烈地损伤自己利益,来得更有功效。

  另外,改革菜单也同样可为。西方人近年越来越注重绿色食谱,回避高脂肪的摄取,流行多吃蔬菜、植物油和“白肉”即鸡肉等白色的肉类,以及素食者增多。如中餐馆能敏锐地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开发出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的健康菜肴,另为老人设计出清淡滋补食谱比如豆腐宴,再配合大张旗鼓地品尝中餐有奖征文活动出声势,相信情况会好,可惜至今无人肯下这番功夫。

  奇怪的是,时闻海外侨团劳师动众地举办各种卡拉OK大奖赛、抽奖节目,也举办过洋人做中餐中赛,遗憾的是从未见识过中国厨师烹调技艺交流活动,相信绝不是遗忘而是另有苦衷。人家意大利比萨饼、麦当劳、肯德鸡店内的顾客排队每天都壮观热闹,并形成国际化大集团还有股票上市;回头来看看中餐生意,不见有华人集资组成中餐连锁店企业,大都仍旧固守着古老的家庭经营模式,而恶性竞争手段忽视员工福利、工作环境差、体力透支等问题,更被外人斥责为“血汗餐馆”尽管目前中餐生意处于低潮,但跃跃欲式者仍络绎不绝,有人辞官归帮故,有人半夜赶科场。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锅巾大王、水饺大王、葱油饼大王”之类的企业家,这也是大势所趋。

阿里巴巴
发表于 2012-3-23 1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咱们的经营理念,也就是咱们还没有摒弃古语所说的“同行是仇家”的旧的思维方式,一家餐馆的老板很少能成为另一家餐馆的顾客,大都呈“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境地,这恐怕也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形不成规模化经营的问题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5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