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1|回复: 0

法国警方击毙致7人死枪击案嫌犯纪实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3-23 08: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当地时间22日上午,法国警方发起突击,展开抓捕法国图卢兹枪击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行动,双方持续交火长达5分钟。警方表示,梅拉赫在突击行动中反抗,被突击队员击毙。

  在围捕行动结束后,法国内政部长克洛德·盖昂对媒体发表讲话,称经过长时间谈判,嫌犯拒绝投降。法国警方于当天上午10点半开始行动,进入嫌犯房间。在搜索房间的过程中,嫌犯从浴室冲出向警方开枪,双方激烈交火,最终警方将嫌犯击毙。行动中两名警察受伤。

  法国警方于21日凌晨3点左右展开围捕行动,由于警方一直希望活捉嫌犯,双方展开长达32个小时的对峙。在漫长的“对峙”过程中,警方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坚持要“活捉”嫌犯,一直没有“强攻”。而自前一天夜间以来,嫌犯也没有联系警方谈判代表。但警方表示,在对峙中梅拉赫已承认自己制造了3起枪击事件。

  事态发展比想像复杂

  3月19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一家犹太中学发生枪击案,造成4人死亡,其中有3名学生。枪击事件震惊了整个法国。法国警方还初步认定,11日枪杀一名法国士兵、15日枪杀两名伞兵的也是这名嫌疑人。经过法国警方周密细致及地毯式的搜索,很快便发现了连环枪击案嫌疑人的住所,并决定于21日凌晨对其实施逮捕行动。

  在得到警方21日凌晨3点开始围捕图卢兹连环枪击案嫌疑犯的消息后,记者立即从巴黎动身前往图卢兹。当天中午,飞往图卢兹的飞机上人满为患,记者遇到了多名法国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像师。记者在飞机上与同行们交换信息后发现,大家掌握的情况差不多:警方从当天凌晨3点左右包围疑犯住所,嫌犯将武器扔出窗外,表示愿意在下午投降。此时,大家的普遍感觉是疑犯快坚持不住了,说不定我们还没到,事件就结束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事态的发展远比想像的复杂。

  初春的图卢兹失去了往日的明媚,阴云密布,寒风习习。赶到事发小区,记者看到这里的6个主要路口都被警察封锁,记者们都挤在警戒线外,地上处处可见他们丢弃的快餐盒和咖啡杯。据说有的记者已经在这里坚守了超过7个小时。

  时刻关注“内线”消息

  整个小区静得怕人。警戒区里除了警察以外,看不到其他的居民走动。警戒线外的记者虽然“人多势众”,但是除了出镜记者的声音以外,很少有人交谈。负责警戒的警察显然已经被记者问烦,始终和记者们保持相当的距离。所有的人都在用手机上网查询来自各方的消息。每当有一个记者接听手机,其他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凑上来,听听有什么最新的“内线”消息。

  很快,一系列来自“内线”和网上的消息传来:嫌疑犯声称是“基地”组织成员,警察找到了其兄弟两人改装过的装满炸弹的汽车。

  原来,法国警方在与嫌犯梅拉赫的对峙期间,拘押他的多名家人,确认梅拉赫的哥哥同为宗教极端分子,同时查获梅拉赫兄弟两人改装过的装满炸弹的汽车,据称这是他们计划下一步进行袭击的武器。

  法国警方基本确认了图卢兹枪击案嫌疑犯身份: 23岁的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穆罕默德·梅拉赫,自称是“基地”成员,袭击学校是为“死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中的巴勒斯坦儿童报仇”,打死士兵是因为不满法国军事干预其他国家。

  这些消息的传来使记者队伍骚动起来,有的记者忙着用手机打电话连线,有的干脆就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地上发稿。一位法国记者声音略显激动地说:“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本土遭受 ‘基地’组织的袭击!”

  寒冷中度过漫长一夜

  记者在街角,看到几个居民聚在一起,小声地交谈,面色凝重而焦虑。但是包围圈里,却始终异常平静。偶尔一辆警车开走,或者传来一两声狗叫,都会让记者们的神经绷紧,摄像和摄影记者纷纷到位,但很快就被证实是虚惊一场。

  21日傍晚时分,嫌犯声称的投降时间已过,但是包围圈里仍然没有大的动静。所有记者的心里都感到沉甸甸的,一开始“速战速决”的想法早已荡然无存。

  临近下班时间,包围圈外多了很多看热闹的居民。奥尔贝尔娜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这个小区居住了15年,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小区,从没有发生过恶性事件,但当她得知一个枪杀了老师、孩子、士兵的凶手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时,感到非常震惊。

  另一位住在图卢兹市中心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枪击事件把图卢兹人平静的生活完全改变了:由于嫌犯作案时始终戴头盔、骑摩托车,所以现在人们对这样的装束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

  随着夜色的降临,整个小区又恢复一片平静。晚上9点左右,警方将整个小区停电,顿时周围陷入到一片黑暗中,但是记者们反倒兴奋起来,纷纷起立准备工作。

  接近午夜,连续传出多次爆炸声,火光冲天,电视记者们不顾危险,纷纷背朝爆炸方向出镜连线,摄影、摄像记者们纷纷将“长枪短炮”对准爆炸的方向。很陕,警方的消息表示并没有发动总攻,爆炸只是“疲劳战术”的一部分,目的是向嫌犯施压。记者们紧绷的神经又不得不放松下来。

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5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