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7|回复: 0

留学生回国割肝救母 称母亲生我养我就该报答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9-8 1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手术成功后,儿子在病房里为妈妈梳头



彭斯在病房里放着自己获得学位的照片,给妈妈安慰和鼓励。




幸福的一家四口。

  22年前,母亲舍命诞下一对龙凤胎,因为产后大出血,她被切除子宫紧急输血,命悬一线。22年后,母亲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再度命悬一线。此时,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儿子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右侧肝脏的60%移植入母亲体内。

  54岁的母亲叫陈雪梅,22岁的儿子名叫彭斯。手术后,医护人员送给了彭斯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彭斯小朋友,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


  22年前:母亲舍命诞下龙凤胎

  病床边还站着陈雪梅的丈夫彭慧,几年来,丈夫一直陪护在病床边不曾离开,一如当年结婚生子时所做的那样。二十多年前,彭慧和陈雪梅都是中国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的员工,两人从相恋到结婚,从结婚到产子,都是同事眼中羡慕的一对——尤其是当医生告知夫妻俩,妻子腹中孕育的是一对双胞胎。

  正所谓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蒙难日。二十二年前的7月27日,陈雪梅经历生死两重天,陪在身边的丈夫也一度从天堂掉入地狱,夫妻俩丝毫没有初为人父母的喜悦。那一天,陈雪梅在广州一家医院待产,后来经剖腹产下一对龙凤胎,正是后来的哥哥彭斯和妹妹彭隽。让人无法预料的是,产妇产后大出血,医院立即手术抢救,切除了产妇子宫,并紧急输血才挽回产妇一命。

  彭慧告诉记者,很可能正是那一次救命的产后输血,让妻子染上了丙肝,从此埋下病根。

  据他说,丙肝有十年的潜伏期,而在当时,国内医院还没有丙肝的概念,加上妻子很快康复出院,丝毫没有染病迹象。一家人欢天喜地,抱着这一对新生的龙凤胎回了家。

母亲五度肝昏迷

  在陈雪梅的病床边,摆着两张儿子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照片,在她心中,儿子一直引以为傲,也是她多年来与病魔抗争的动力。早在2001年,在公司的体检中,她被检出转氨酶偏高,到医院复查,才发现是感染了丙肝。

  此后几年,陈雪梅继续上班没有住院,想靠吃中药抗病,可病情持续恶化。到了2009年6月,在医院检查出胆结石和肝硬化,虽然当时手术将胆切除,可肝硬化已有晚期迹象。陈雪梅只有办理病休,断断续续住院治疗。

  “从2009年到现在,她一共住了三次医院,每次住3个月左右;前后发生了5次肝昏迷,一次比一次严重。”丈夫彭慧说,此后妻子很少吃肉,因为吃了含蛋白的食物不消化,就容易导致肝昏迷。

  丈夫彭慧听医生说,妻子的病情恶化有三种可能:肝癌、胃出血和肝昏迷,而肝昏迷多次后,很可能就醒不过来了。

  公司捐款16万元

  其实从2009年开始,医生就多次建议陈雪梅及早进行肝移植手术。“家里的积蓄已经用光,做移植手术要二三十万元,经济条件不允许。”让彭慧意外的是,妻子所在的中国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雪中送炭,在公司内部号召捐款,在短短几个月捐款16万余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手术费不愁了,可肝源问题无法回避。夫妻俩下定决心同意移植手术,可肝源一直紧张,就这么等呀等,直到肝昏迷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六成右侧肝脏植母亲体内

  医护人员授予他“最佳形象大使奖”

  7月27日是彭斯22岁的生日,这一天,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移植科病房里,他和自己的双胞胎妹妹一起,度过了一个意义不凡的生日。这一天,他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是器官移植科全体医护人员为他颁发的。证书上写着:“彭斯小朋友,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医护人员同时祝贺他“生日快乐,母子平安。”

  当时彭斯刚刚结束手术第5天,还没办法下床走动。在同一楼层,同一天手术的妈妈陈雪梅从ICU病房搬入普通病房。母亲手术顺利正在康复,对彭斯来说,生日前最欣慰的就是获知这一消息。5天前的手术是一场母子间的肝移植手术,医生切除了儿子近60%的右侧肝脏,移植到母亲的体内。

  昨天下午,在进行手术一个多月之后,病床上的陈雪梅还很虚弱,说话有气无力。“比起手术之前,现在的状态已经好了很多啦!”彭斯笑着对记者说,他坐在病床边递水给妈妈喝,看到记者要拍照,又用梳子小心地帮妈妈梳头。

  记者想看看他胸前的手术刀口,他有意背过身去,躲开妈妈的目光。在小伙子的前胸右侧,是一个大大的“人”字形伤疤,拆线后的针孔清晰可辨。也许是伤口有一小处开线,“自作聪明”的他还贴上去一小片创可贴,浑不在意。病床上的妈妈虽然看不到,也忍不住眼含泪花,别过头去。

  医生:

  供体肝脏3个月可恢复

  “病人患慢性重型肝炎,手术之前的病情非常严重,肝功能完全衰竭,胆红素过高,有肝性脑病,肺部感染,抵抗力差。”主治陈雪梅的巫医生表示,病人手术后康复良好,目前主要是控制肺部感染引起的低烧。

  “因为传统观念作祟,不少患者认为做肝移植供体的风险太大。”他表示,对于提供肝源的供体来说,在统计上具有0.4%~0.7%的风险,而活体移植手术向来把供体安全摆在首位。而这种风险,主要是术后近期的并发症等,远期来看影响不大。这次手术切除了供体约60%的右侧肝脏,因为肝脏的再生能力强,只需要3个月就可以长回原样。

  巫医生介绍,他近期曾接触过几位等待移植的患者,孩子已经同意捐献了,可因为作为父母的患者不同意,未能手术导致病逝。该院何副院长也表示,受制于传统观念,在肝脏移植手术中更常见的是:老的给小的捐,女的给男的捐。而这次肝移植手术,是该院今年完成的第一次孩子为父母做肝源供体的案例。

  22年后:儿捐肝救母 已回家康复

  “实在是等不及了!再不进行移植手术的话,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彭慧说,他从医生口中知道了有亲属间活体肝移植这回事,但供体限制在直系三代以内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彭慧与妻子的血型不合,寻思着让儿子试试看。瞒着妻子,他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妈妈病情严重,需要做肝移植手术,你愿意捐肝吗?”多日过去,彭慧仍记得当时半是骄傲半是心疼地听到,儿子不假思索同意了。也是接到这个电话后,儿子在5月底就返回了广州。

  “我和妻子说,儿子同意捐肝,早点手术吧!她一直不同意。”无论父子俩怎么劝,陈雪梅不为所动,口中不停念叨着“花那么多钱送他出国读书,是全家的希望,不能让儿子冒险。”直到发生那次最严重的肝昏迷,陈雪梅昏迷了十几个小时,还没有醒过来。情急之下,父子俩“合谋”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并在母亲昏迷的情况下,找到派出所、律师等迅速拿到母子关系证明等必要材料。等陈雪梅被抢救醒来时,父子俩将所有的材料摆到她面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雪梅这才含泪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7月22日,这次肝移植手术进行了一整天,从儿子麻醉到母亲被推出手术室,耗去十六七个小时。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儿子将近60%的右侧肝脏被移植到了母亲体内。现在,陈雪梅身体上有两处手术刀口,早已长好的旧伤疤,是在22年前,她舍命剖腹产下这对龙凤胎的痕迹;而那处还包着纱布的新伤疤,和儿子同样的位置,是22年后,她与儿子肝移植手术的见证。

  在手术两个星期后,彭斯出院回家康复。

  两年零九个月拿学位 成绩优异将继续读研

  彭斯高中就读广州执信中学,因为成绩优秀,高三时到美国学校交流一年。2008年考入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修读会计专业。

  父亲彭慧说,儿子在美国读书这几年,家中供其读书的花销超过50万元。彭斯也很懂事,在美国读大学期间,为了节省机票和学费,彭斯没有回过一次国。“我每个暑假就上暑期课,想早点修完学分毕业。同学中像我这样的并不多。”在彭斯看来,如果早点毕业,便可以省下几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为家里减轻负担。当地华人并不多,彭斯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课程上,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学习狂人”。等到修完全部课程时,这个中国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点数)达到3.48,成绩名列前茅。

  让人惊奇的是,这个中国学生仅仅用两年零九个月,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今年5月6日,他顺利拿到学位。因成绩优异,他还将继续在本校攻读研究生,并努力考取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可就在5月底,因为母亲的病情加重,彭斯急匆匆返回广州。原定8月返回学校开始研究生课程,因意外的手术决定,学校同意将他的学位保留一年,可以等到明年返校继续攻读。

  对话儿子:

  妈妈生我养我

  我就该这么做

  记者:当时怎么想到捐肝给妈妈?

  彭斯:当时我也没多想。只觉得妈妈生养我,照顾我那么多年,我就应该这么做,没想别的。

  记者:手术再找不到别的供体了?

  彭斯:活体捐献限定在直系三代亲属,爸爸血型不合,妹妹身体瘦小,整个肝切下来可能都不够用。我身体壮,把肝切下来一半就够啦。

  记者:考虑过风险吗?

  彭斯:开始时没在意。直到要手术了,医生把手术对供体的影响一项项说给我听,才算了解清楚。医生安慰我说,像我这么壮,用不了几个月,肝就长回来了。

  记者: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彭斯:只是身体刀口有点紧,其他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

  记者:什么时候回美国继续读书?

  彭斯:还没考虑清楚,一切等妈妈的病好了再说吧!

  妈妈:是我害了儿子

  记者:为什么肝移植手术一拖再拖?

  陈雪梅:肝源很紧张,只能一天天等。

  记者:儿子提出捐肝,你是怎么想的?

  陈雪梅:(沉默)我不想这样。花那么多钱送他出国读书,是全家的希望,不能让他冒险。后来想来想去,还是同意了(落泪)。

  记者:最想对儿子说什么?

  陈雪梅:(沉默)是我害了儿子……(落泪)

  记者:出院后有什么打算?

  陈雪梅:马上要退休了,以后好好锻炼身体。(石善伟 高鹤涛)

来源: 《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2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