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8|回复: 0

留学生拔刀弑母的深层心理原因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4-13 07: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不关心子女心理健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幸福美满的人生,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成功、健康、自在。

家长们在考虑孩子的人生问题时,永远不能忘记他的健康。

目前的社会不仅对大人,特别是对孩子,在健康问题上有片面性,比较重视生理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

在少年儿童的这个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一项比较权威的调查表明,全国4—16岁的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发现,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比例为20%─30%,中学生为40%─50%。当然,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还有多种测试方法,不同的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多数人心理素质不完全合格。

在不完全合格的人中,很多是有心理、行为障碍的。

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43%。其中小学生尤为严重。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2%,平均四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孩子心理上存在着不健康现象。最通常的表现是焦虑、忧郁等症状,不能够正常地与人交往,性格孤僻,还伴有多种精神上的紧张反应。

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呼吁,遗憾的是,仍然未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心理不健康的三个层次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发生了问题,一般来说有这样三个层次。

最严重的一种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神失常。比如精神分裂、精神病等。这种情况在孩子中间并不多见。

第二种,用现代心理学、医学的术语讲,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忧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举个例子,有的小孩老担心自己和父母的安全,害怕自己出事或者父母出事。又比如,有的孩子老怀疑自己有这种病或那种病。有的孩子老觉得手没洗干净,反复洗,这是一种强迫观念。很大的孩子夜晚还不敢独自睡觉,老觉得有危险。这些都是精神上的不健康现象,这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是比较多的。

第三种,一般的心理障碍、心理脆弱。例如学习紧张一点就出现反应,咳嗽,发烧,考试结束就好了。考试一来又开始咳嗽,剧烈咳嗽甚至呕吐。有的孩子一到星期一就感到紧张,疲劳,到周未了就松弛下来。

这都反映出精神上的某些不健康。这些问题的比例有可能比公开调查得到的数据还要大一些。即使不能说是典型的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也可以说是类神经症现象。至于承受能力差、脆弱等更是比较多的。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之所以和家长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他的心理健康,等他长大以后,问题就会累积得比较严重了。

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及各种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大,知识界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也很普遍,很多人有心理障碍。

所以,做家长既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才会使他们今后避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

孩子由于不能适应生活及学习的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像焦虑、抑郁、忧郁、孤僻,与同学交往困难,包括通常说的神经衰弱及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官能症,像肠胃官能症、心动过速等等。

很多大学生学习紧张时,会觉得身体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比如胸闷、消化不良、头痛,包括一些妇科的不良反应,好像是生理原因,其实是心理原因。这是因为各种压力到了大学阶段会累积得比较多。

希望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尽可能使孩子从小就能健康地走上未来的人生之路。

全面的家庭教育不仅是智力开发

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主要是家庭原因,其中分特殊情况和普遍情况。

特殊情况有三种,一种是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中有一方去世,对孩子造成精神刺激和创伤。第二种,个别家长对孩子施暴、虐待。第三种,孩子遭受过外界的欺凌,比如流氓的骚扰甚至性迫害,同学中被小霸王欺负。这些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和不健康现象。

除了这三种特殊情况外,使孩子产生心理不健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把孩子放在暖箱里,像小皇帝一样地溺爱。

第二,一方面是溺爱,同时又表现出某种专制。爱到非常细致、非常全面,有种种的戒律,孩子只能这样,只能那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都管到,缺乏民主。让孩子在溺爱的同时又是在管制中生活。

第三,偏重智力教育,忽略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智商不切实际的高追求、高开发。

第四,希望孩子成材,但常常期望值过高,从而对孩子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和现在普遍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升学竞争等结合在一起,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累积起来,孩子心理被扭曲。

第五,孩子与父母关系过于紧密,由此产生畸形的恋父或恋母情结。

按照大家还能接受的心理学知识,一般来说,女孩子容易恋父,男孩子容易恋母。在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常常是母亲实施教养,对孩子无微不至,在这种情况下,男孩对母亲的依恋心理往往会有些畸形。经常会在街上看到三四岁的小男孩对母亲呵斥来呵斥去,就好像一个很粗暴的男性在呵斥很听话的妻子一样。这种情况要引起警惕。

孩子从小得不到充分的父爱和母爱是不会健康的,任何一种爱的缺乏都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健全地发展。然而,爱超过了一定限度成为溺爱,也要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有些家长很骄傲地对人讲,他的儿子都七八岁、十来岁了,晚上睡不着觉还要她搂一搂才能睡着,吃不下饭还要她喂一喂。当家长这么讲话的时候,好像很幸福,其实非常愚蠢,这是葬送孩子的一种家庭教育呀。一个男孩子十来岁了,对母亲还这样依恋,离开母亲不能吃饭,不能睡觉,这是一种病。家长怎么不知道这一点呢?

你把孩子往什么方向培养?是往疾病上培养还是往健康上培养呢?往强者方向培养还是往弱者方向培养呢?

第六,由恋母、恋父情结引伸出来的,我们从小缺乏不同年龄段应该有的正确的性教育。

中国过去是封建性的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又引进了西方的东西。对孩子的性教育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整个社会到家庭都缺乏正确的观念。很多心理的不健康,是由小时候性教育不到位造成的。

一位大学生神经症非常严重,焦虑、抑郁。原因是他在初中时有过手淫。因为缺乏性教育,使他产生了深刻的犯罪感。这种犯罪感一直控制着他,觉得无脸见人。以至于不敢正视任何人的眼睛,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有困难。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因为小时候缺乏正确的性教育。

第七,家长之间不自觉地攀比,比如我的孩子穿得有没有其他孩子漂亮,别人的孩子有了钢琴,我是不是也给孩子买钢琴,等等。

家长的攀比常常对孩子造生额外的刺激和压力。我的父母对我好还是别的小朋友的父母对他们好?可能我的家庭条件不如其他孩子;别的小朋友穿得比我漂亮,他有钢琴我没有,等等,这种刺激也会形成精神压力。

这七个原因造成目前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

希望家长们一条一条地衡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不正确、不妥当的倾向。

有些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孩子的来信做母亲的每封都要拆开来看,她觉得有这个权力。家里的电话有分机,儿子在那边接电话,她这边还要用分机听一下,孩子很逆反。我曾与一群大学生座谈,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长期从事外交工作,他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正是这个孩子对父母特别认同,为父母感到骄傲。

所以,并不是成天把孩子拴在身边,孩子就一定能爱自己,理解自己。

父母之爱:从自私到伟大的升华

以上讲到造成孩子心理疾病有七个方面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七种对孩子不良的教育方式呢?

第一,不懂得成功之外还需要健康,总觉得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行了。他们不知道,健康是孩子终生的重大问题。

第二,不懂得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一个综合的结果。以为孩子长得壮,不发烧不拉肚子就完了。不知道心理健康是个关键性的问题。
第三,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很多报刊做过调查,其中一份调查表明,有76%的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另一份调查显示,居然有30%的子女对父母不满。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家长对子女并不了解。

第四,不知道把孩子搂在怀里喂着饭、溺爱着是有害的,许多家长从来没有这个概念,所以理直气壮地这样做。
第五,特别值得警惕的是,许多父母自己的人生萎缩了,对未来没有追求了,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以为孩子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一份安慰。
要改变这个观念。收缩自己的生活,认为大局已定,不会有什么作为了,结果不但牺牲了自己,而且对孩子不利。自己的生活比较成功,同时对孩子不溺爱,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才是最好的榜样。

希望家长们一定不要萎缩自己的人生。

第六,不仅是家长人生的萎缩,还有精神生活、感情生活的萎缩。自己的精神空虚,夫妻感情平淡,得不到满足,所以把爱寄托在对孩子的照顾上。这样的父母在管理孩子的时候,与其说孩子需要这样,还不如说家长自己需要这样。因为我没什么事情干,只有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才有幸福感。因为我没有得到更好的爱情,只好用对孩子的爱来丰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使家长们失去对孩子成长的理性判断。

对孩子溺爱,与孩子紧紧地拴在一起,由此产生各种病态的情结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孩子学习也好,消费也好,家长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心理是一种虚荣。他并不是为了孩子好而去买这买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家孩子有他也要有。很多家庭买钢琴只是个摆设,可是他宁肯牺牲其他的生活需要来购买这些。这样做并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

美国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说过,他从学校毕业的时候,爸爸给了他一枚硬币,让他去买一份报纸,从第一页一直读到最后一页,把广告都读完,然后根据报纸上的广告去找一份工作。

这位演员说,他终生感谢父亲的这个安排。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做家长的虚荣,在攀比中腐蚀孩子。

第八,这一代家长可能各有自己人生的坎坷,有些在青少年时代没上过几年学,生活很艰苦,没有很好地享受过,现在有了条件,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

这一切深刻的精神原因、文化原因,使得家长不知不觉地、互相攀比地、社会成为氛围的、互相熏陶的、互相感染的、以对孩子有害的溺爱方式,只重视智商开发不重视心理素质培养,结果对孩子并不利。

希望家长们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找到这样一种感觉,在物质生活方面把我们的溺爱去掉,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对他们的自我活动、自主意识、独立精神给予必要的尊重。

真正做到不溺爱又比较民主,孩子反而会发育得更好。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这种教育会有逆反。你对孩子曾经很溺爱,有一天你发现溺爱造成了不良结果,想稍微严厉一下、批评一下的时候,孩子产生逆反。从小就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方针。如果现在已经因为一些不妥当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某些不良结果,要逐步调整。调整的时候,希望家长的决心要下得快,做法要温和。不要说昨天还很溺爱,现在突然觉得溺爱有害,一百八十度,一下子对孩子很严酷,孩子接受不了。

家长的决心下了,但是态度调整应该是温和的、渐进的,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转换期。
凤凰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4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