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7|回复: 0

波兰,寻找旅行的波尔斯卡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3-16 14: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寻找旅行的波尔斯卡【前传】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波兰之行,因为这是一次跟以前任何一次旅行都不一样的旅行。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脚步。迈出的每一步,都更像是在寻找另一种旅行。

去波兰的想法缘起于波兰游记步履蹒跚,冰雪波兰。来到荷兰,看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兰克在藏匿了25个月写下著名的《安妮日记》之后被抓到了奥斯维辛,去波兰的愿望更加强烈。于是找来书开始看波兰,浅浅的了解了历史,虽然我在这个春天混乱而沉重的生活在波兰那混乱而沉重的历史面前显得那么的不值一提,但这个国度却彷佛开始打动了我跟我发生了一点点共鸣。然后,在一个戏剧性的场景之下只用了五秒钟作出的决定面前,一切都变得简单——我要去波兰!

于是,再次背起了放下不久的行囊,开始这次寻找旅行的旅行。又平淡轻松,又精彩神奇。用最真切的笔触和视角记录下这次不一样的旅程!

【一】弗洛茨瓦夫——寻找小矮人

1. Wroclaw,按照波兰语的发音,应该念“弗洛茨瓦夫”,颇为拗口的终于能熟练的把第一个大舌音和念成w的ł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单词里之后,在凌晨四点,到达了这个波兰第四大城市。



2. 匆匆的下车,却将三角架忘在了车上,于是造就了后边一个神奇的故事。

3. 我们的波兰朋友,热情可爱的本地美女Aisa开着一辆颇旧的车将我们接到了她的家,于是,我们这充实的一天,从在她这个拥挤却温馨的小家里补了一上午瞌睡开始。

4. 这是一座经历二战的洗礼之后,保留了颇多古建筑,同时也重建了许多遭损坏的建筑的城市,漂亮古朴的老城中,各种风格的建筑一一铺开;新城区则很有中国乡镇的感觉,因为遍布着苏联风格的筒子楼,不同的是,城市干净,绿地遍布,少了中国乡镇的繁杂,却多了与大自然的亲近。







5. 这里来的亚洲游客估计很少很少,于是我们顶着“老外”的大脸在城中穿行的时候,回头率几乎提高了百分之百。

6. 波兰人很热情,我们在第一天就感觉到了。

7. Wroclaw的大学和技术大学都座落在老城区里,周围的环境嘈杂而让人感到颇为亲切,就像国内的大学周围总有嘈杂的小吃街啊什么的一样。难以置信的是,大学的礼堂、教室都在一些古旧的建筑当中,在豪华的巴洛克宫殿里开学生大会,你能想象么?







8. 大风的天气终于拨云见日,跟着Aisa穿过Wroclaw的大街小巷,经过集市广场(Plac Rynek),经过Wroclaw大学、技术大学,绕了一大圈在到达集市广场的另一边,穿过集市,来到一家小店,吃了波兰风味的饺子Pierogi,里边包的是土豆泥,非常的美味!

9. 一路上Aisa很耐心又能用很精准的数字来给我们讲解周围的建筑、风景,使我们平白的增加了对这个城市的熟悉感。





10. 传说Wroclaw城内隐藏着七个小矮人,在城里的角落里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我们只找到了两个,一个在小房子旁边坐着晒太阳,一个在Odra河边打望——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城市啊~





11. 夜幕降临,我们捧着一束送给Aisa的妈妈的鲜花回到Aisa家的时候,她妈妈已经准备好了一顿美味的波兰家常晚餐——我一直梦想着能在旅行的时候在本地人家里体验一下本地人的生活,这次旅行却是第一次实现这个愿望。美滋滋的吃着名叫Kasza Gryczana的菜肴,心里感谢着Aisa,这次旅行的开始,实在是太完美了……



13. 我们在大学区偶遇弗洛茨瓦夫莎士比亚戏剧团在演出,送上演出剧照。





14. 城中有一条很小的巷子,巷子里有很多本地艺术家的手工作品,画、雕刻、瓷器等等,都非常精致,我们在这里也买到了古旧风格的明信片。



15. 最后来看看平凡却很有味道的Wrocław吧~

我们在波兰的几天里,教皇也正在这里穷游。而下面画面中的是前任教皇、波兰人保罗二世。Santo Subito的意思是“立即封圣”,是教皇辞世之时,人们表达对他的敬慕而高喊的话语。





犹如国内的公共汽车一般简陋



园林里正在排练婚礼的一对新人



【二】华沙——寻找消失的围墙

离别

把我们送上了开往华沙的火车,一一拥抱,Aisa跟我们依依不舍。

这个美丽、可爱、淳朴、健谈的波兰姑娘,她的两个妹妹也都同样美丽、可爱,分别操着德文和英文同我们努力的沟通着,一个帮我们找了一个Kraków的便宜又方便的住处,一个给了我们很多波兰的各种流行音乐,她的妈妈,虽然跟我们语言不通,但是通过Aisa的翻译和准备了一桌子的美味饭菜来表达了对我们的热情。Aisa的爸爸不在家,他们一家五口,住在Wrocław郊区两室一厅的一套筒子楼房里,拥挤,却显得十分的融洽温馨。波兰人虔诚的信仰天主教,我亲眼见到Aisa的妈妈在睡觉前十分专注的进行着祷告,一束灯光正好打在她头顶,气氛顿时显得特别的肃然。能够亲身融入到这样一个波兰人家的家庭里,我想我们是非常的幸运的~

她们共同给了我们这次的旅行一个太完美的开始,以至于丁子同学忿忿的说:“嗯嗯滴,从今天起,我们只有下馆子了!”


开往华沙的路程有将近六个小时,五月间还暖气十足暖烘烘的车厢里,让人昏昏欲睡,旁边的一位大婶不停的走来走去不知道要干嘛,对面一个身材还挺火爆的妇女占领了两个位置从头睡到尾,靠窗的胖mm心灵手巧的一路做着十字绣,是送给心上人的礼物吧!

于是我们吃了Aisa给我们准备的早餐便当之后,也各自占领了一个座位伸长了腿开始呼呼,一路无话

名曰华沙

中午时分到达了这个波兰最有名的城市,首都华沙。


华沙,英文Warsaw,德文Warschau,波兰文Warszawa。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只有六百年的历史,比起其他几个波兰大城市,只是一个小弟弟。直到1596年,由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才被选为波兰首都。中间几经波折,甚至在波兰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消失的那段时间,她都持续的发展着其文化和艺术地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波兰重新建国,华沙才又重新成为政治文化工业中心。

二战之前,华沙拥有一百多万人口,其中38万犹太人,为华沙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从39年纳粹闪击战开始,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德国占领华沙以及41年德苏开战之后德国占领波兰全境,华沙遭受了5年的灾难,直到战后苏联占领波兰。85%的古老建筑被摧毁,80万人口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其中犹太人近乎灭绝,只有20人从华沙隔都种幸存,没有任何一个波兰城市遭受如此蹂躏,甚至战后人们都觉得,波兰该迁都了。想必大家从《钢琴师》里看到过荧幕上华沙被夷为平地的镜头的吧……但是,华沙人、波兰人是顽强的,他们决定重建这个城市,于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老城和一些纪念碑等古建筑被按照历史遗留的设计图、文献、图画、照片等几乎原样重建,华沙又重新站了起来!


临行之前恶补的历史,为我增加了更多的理性,让我退后了一步,用一种别样的眼光开始看待这个曾经过于沉重的城市。而找到住处之后重新出发,突变的天气却更加增加了阴冷和深邃的气氛。

匆匆的走过Marszalkowska大街,Al. Jerozolimskie,拐上Nowy Swiat,新城区的筒子楼、大商业广告、大厦、以及耸立在主火车站旁边的碉堡样的前苏联时期的波兰最高建筑,文化科学宫,使人感到犹如北京般的繁华。与北京一样,让人感到一股浮华的气氛,直到在Nowy Swiat尽头附近,看到一个小广场上一块写满波兰文的不知名的纪念碑,上面放了一束鲜花,才让人和着悠悠落下的雨滴,重新感到一种沉淀。





波兰的心脏,肖邦

从Nowy Swiat开始的皇家大道(Trakt Krolewski,The Royal Route),一直通向老城,进入老城区,街名变为了Krakowskie Przedmiescie。如果不是丁子发现了路边一家颇有味道的卖衣服小店,恐怕我们就会错过小店正对面我很想去看看的圣十字教堂(Kosciol Sw. Krzyza,Holy Cross Church),因为淡淡的黄色的这个教堂实在太不起眼,仿佛波兰众多小天主教堂中的平凡的一个。这里却因为两颗“波兰的心脏”—— 雷蒙特和肖邦的心脏——安息在这里,而变得格外的不平凡。教堂内部肃穆的气氛,让我仅仅只按下了两次快门,都送给了肖邦。我对古典音乐不甚熟悉,但来波兰之前,专门花时间听了听肖邦的曲子,此刻又是伴着肖邦的夜曲写这篇文章。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在年轻人中可能比真正的肖邦还有名,不是我不喜欢周杰伦的歌,但是周杰伦可能连肖邦乐曲中的那种精神和内涵的十分之一都没理解到,却用了这么一个矫柔造作的名字,在此刻我的心中,却是显得尤其的滑稽。《钢琴师》中,贯穿全片的几乎都是肖邦的乐曲。影片接近结尾的地方,已经严重营养不良,手指僵硬的钢琴师,在德国军官的命令下,用一种绝望又渴望的心情开始弹奏肖邦的《叙事曲》(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几年来失去了音乐又对音乐如饥似渴、却为了生存犹如行尸走肉一般的他,几乎准备用尽生命最后的一滴蜡来演绎这首曲子,窗外一束灰蓝色的灯光照了进来,洒在他蓬头垢面的身躯上,一个充满音乐、充满激情的灵魂此时在渐渐激昂的乐曲中渐渐伟岸,每一个重音几乎都弹到了我心里。最后,肖邦的曲子却弹响了德国军官的灵魂,一个音乐奇才在这乱世的故事才得以在今天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同时,我们才有了机会从一个个体的人的角度了解这一段历史。



匆匆老城行

离开圣十字教堂,重新走入沥沥细雨中的时候,心中莫名的有一些感慨。而我们的老城之旅才刚刚开始。Krakowskie Przedmieście两边重建起来的古旧的建筑,完全洗去了新城区的浮华,给人一种安稳的感觉。信步走在风雨中,想象着这些建筑竟然都是复制品了,不禁觉得有些遗憾,古老的华沙应该美丽了十倍吧!

经过华沙大学门前,我们其实没能认出来,回头才说,那里应该就是。然后经过总统府来到圣安娜教堂(St. Anne’s)。这是个特别豪华的巴洛克教堂,举行着婚礼,这是今天看到的好几个婚礼中的一个。我们正好赶上婚礼仪式就要结束的时候,新人缓步走出教堂,新娘特别漂亮,周围的人们特别的高兴,虽然天气阴沉沉,但是却让人感到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越来越大,对皇宫(Zamek Królewski,Royal Castle)、皇宫广场(Plac Zamkowy,Castle Square)、国王石柱(Kolumna Zygmunta III Wazy,Sigismund III Vasa Column,这位国王就是从克拉科夫迁都到华沙的人)等等建筑都只能一瞥而过。这阴雨中的华沙老城显得尤其的压抑。我们穿过湿漉漉的街道,伴着不时马车经过的踏踏声,穿过旧城广场、来到新城广场,寻寻觅觅进入了一家名字酷酷的叫Fret @ Porter的装饰颇为有格调的餐馆,又吃完一顿相当美味的Pierogi,身上、心里仿佛才又得到了片刻的温暖。













重返隔都

重新回到雨中,我们的目的地,是关于华沙犹太人的两个地方,隔都起义纪念碑和隔都墙。


隔都,是一个音译词,来自Ghetto,不管谁第一个发明这样一个译音,它都是相当完美的。隔都这个词来自于意大利语,原指犹太人居住区,二战期间被作为波兰所有犹太人隔离区的通称。华沙隔都是最大的隔都,在40年到42年之间,总共有45万犹太人被送进了这个种族隔离的围墙。相信大家都在辛德勒名单里看到过克拉科夫隔都遭清洗时的惨状。而在42年的华沙隔都大清洗之前,已经有10万人死于饥饿、瘟疫,剩下的人们,等待着他们的是更加残酷的集中营、毒气室……43年纳粹的最后大清洗之前,隔都里只剩下了大约5万人,大部分是青壮年。面临生死存亡,在43年4月19日的一个犹太节日这天,隔都剩下的人发动了著名的“隔都起义”。虽然最后由于装备相差悬殊,又没有外援,外部的波兰人颇为冷眼的观看,只给予了相当有限的帮助,于是起义的烈火被无情的扑灭。至此,隔都被完全清理,剩下活着的人被全部送往死亡集中营……据说最后隔都的犹太人幸存者仅仅20人,但是隔都犹太人的起义却点燃了华沙人民乃至波兰人民斗争的火焰,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华沙起义。

而华沙起义实际上更是一个政治事件,华沙人想在苏联红军进来之前控制华沙组成独立政府而面对德国人发动起义,颇为讽刺的是,苏联像当年波兰人对待隔都人一样,冷眼旁观,最后华沙成了苏联谋求控制波兰的牺牲品。起义再次被扑灭之后,希特勒下令将华沙从地球上消失掉,于是,数月的有计划的爆破行动,几乎完全摧毁了这个一度美丽的城市。只是,可以摧毁的是冷冰冰的建筑,摧毁不了的是波兰人的心!

华沙起义纪念碑



我们在路上,经过了一个不知名的教堂,教堂对面就是华沙起义纪念碑。教堂里正在举行婚礼,礼堂旁边却看到了纪念二战中死亡的平民和在卡廷惨案中牺牲的波兰精英的纪念碑。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出生年月到死亡年月之间,最短的相差只有一年……我承认我有点哭笑不得,左边是令人该笑逐颜开的婚礼,右边却是冷冰冰的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记录着一些惨重的历史,历史跟人们开着玩笑,历史却又在一遍遍的重演着……
(卡廷惨案,是二战早期,苏联在其控制的波兰区域内进行的清洗波兰士兵和社会精英的******,数千人被直接处决。直到90年代,俄罗斯才公布了卡廷惨案的全部历史内幕。)



冷的天气直接冷到了心里。带着并不是很high的情绪,我们来到了隔都英雄纪念碑。一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在一个绿叶型的小标记周围凭吊着亡灵。灰暗的天气却使暗绿色的英雄雕像显得更加的凝重,唯独英雄脚下的一束鲜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寻找消失的围墙

一天的行程终于到了最后。夜幕降临,头发湿了、衣服湿了、鞋子湿了,疲累的丁子跟着还没来得及感到疲累的我,一点没有怨言。因为我们的最后一站,是要去隔都墙遗址!

从隔都英雄纪念碑向南,走上Al Jana Pawła II大道的时候,华灯已初上,我们听着哼着一些时而欢快时而忧伤的歌,一路走向地图上一个纪念碑状符号的地方——Warsaw Ghetto Wall Fragment。不觉间走进了一个颇为现代化的地区,奔驰大厦耸立着,街道旁的一些涂鸦和现代的大幅广告更让我联想到了慕尼黑这样的德国大城市。





顺着手上的小地图,顺着街道上给游人看的大地图,我们感觉离终点越来越近了。是右边那片花园里么?不是……是拐进去那条小路上么?不是……继续向前,向一个美貌的波兰少女主动搭讪问路的工作当然是交给我来做。当她用不流利的英文反复说了几次“Sorry, I cannot help you with that”之后,我开始有一点点灰心了,因为我们几乎已经就在地图标注的地方了!

嗯,我们都不想这样的一天在一次失败中结束。
拐进了一条阴暗潮湿而且颇长的小道,昏黄的灯光,两边的筒子楼,路边停了一辆车,一家人刚从车里下来,老爸老妈牵了一条狗。对于搭讪,男女老少通吃的我,主动跑上前,问到“Speak English?”“A little… ”那位胖胖的老爸回答,还是老妈机灵,从车后叫出了高中生模样的儿子。嗯,也是胖胖的面带救星相。单刀直入吧,我们想去隔都围墙,这里有这么个围墙么?“Sure, follow me!”这可能是我们今天听到的最动听的一句话了,一阵惊喜之后我们忙不迭的用刚操练熟的波兰语对救星和救星他妈的他爸的他狗的说到“Dziękuję(多谢多谢)”——接下来的事情可以用一个峰回路转来形容,救星用密码开了一扇居民小区的门,带我们绕了三个弯,对着居民小区的围墙一指,“就是他了,嗯,这栋建筑后边还有一小块!”……


张大了难以置信的嘴来到墙根,看到书上写只有三米高而实际上有八米高的这片红砖墙,看到上面一些不同的人包括以色列前总理Chaim Herzog留下的铭牌时,我们相信,我们终于到了!斑驳的红砖墙仿佛成了华沙那段灰暗历史的唯一见证人,隐居于华沙城的深巷里,他看到了华沙犹太人从40万人到20人那近乎灭族般的变迁;从他旁边看出去,正好是社会主义的象征物“文化科学宫”,这围墙又亲眼见证了从一个40多年的动荡时代到另一个并不稳定却充满了新机会的时代的变迁……不知道说什么好,心中涌起的只有两个字,沧桑!







在一个难得阳光明媚的春天的上午,我们终于踏上了波兰最美的城市,波兰古老的都城——克拉科夫(Krakow,Cracow,Krakau)。

辛德勒名单里黑白的克拉科夫仍然停留在记忆里,真实的克拉科夫却因为教皇的出现,带来了大批的虔诚的教徒,而使得整个城市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我们在这天赶往奥斯维辛的计划也因为教皇的到来而不得不改变,因为教皇力排众议,要在奥斯维辛进行一次历史性的祷告——这是后来才知道的,而这一天在奥斯维辛发生的事,我想在奥斯维辛的游记里详说。

于是,我准备在今天抛开沉重的历史,进行一天轻轻松松的漫步。

我们乖乖的赶往在Wroclaw就由Aisa的妹妹帮我们订好的住处——一个位于克拉科夫市中心大剧院对面的温馨的小旅馆,大大的房间使我们觉得这是这件旅馆的总统套房^^。更有吸引力的是,旅馆的服务员告诉了我就在楼下右边两米,就有一家相当地道的本地小餐馆!于是我们赶紧收拾好东西出发,准备在中午就享受一顿饕餮!

果然,这家小餐馆真的很小,全木质的结构,相当古朴,两层楼里坐满了本地人,厨房前写菜单的木板上的字全是波兰文,大家自己点菜,在厨房的姑娘那里自己端菜,这种感觉倒让人感觉非常的温馨。我逮着两个本地会说英语的姑娘,帮助我点了一堆菜,她们不禁说,“这……分量有点大哦……”十多分钟之后,当桌上摆满了一共折合不到10欧的很有本地风格的菜的时候,我们兴奋、眼发光、口水流——这顿饭是从出发前就盼望的吧!总之,这家餐馆阿空强烈推荐啦(名字忘了),就在克拉科夫市中心Theatre对面~



暴雨来临,然后太阳再次出现,这时的天气甚至好于我们刚到的时候,当我们走出餐馆的时候,餐馆里已经人去楼空,大家都出来享受阳光了吧!在马路的倒影之下,我们踏上了前往老城的路。克拉科夫城同样经历二战,但是城内的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于是,似乎这里才是真正能看到古老波兰的地方。我们就这样信步在城里徜徉,不时下起阵雨,却正好让我们跑进两旁古老的商店。

我没见过传说中的布拉格广场,于是终于踏上克拉科夫美丽的广场(应该叫主集市广场)的时候,我不禁觉得,还能有比这更美丽的广场么?

























在这广场停留了好长时间之后,我们继续随性的走着,在越来越斜的阳光中,经过一座座教堂、克拉科夫大学等等,都没有打算进去,我们只希望能够在大街小巷中享受一下这个波兰“大”城市带给我们的平静的感觉,克拉科夫曾经是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民的避风港,我们让他成为了我们劳累的旅行途中的避风港……





我们在想去的路上多走了几个十字路口,于是不小心来到了克拉科夫曾经的犹太人区



是不是太随意了点^o^……又在这边转来转去了一小圈,终于踏上前往Wawel城堡的石板路









在这个大城堡可以俯瞰全城。时间也在我们在城堡花园旁晒太阳的时候慢慢的流过,夕阳就要西下,我们决定再回到克拉科夫广场追寻那最后一抹夕阳!
城里人来人往,阳光越来越斜,温柔的照在路过人的脸上,大家脸上仿佛都是轻松而惬意的微笑,我想,我们脸上也是这样的表情吧……







夕阳从远远的西边终于落下,燃烧起了天边一片云彩,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一个小男孩愉快的弹起了手风琴,伴着马车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悠扬的弹响了最美丽的克拉科夫最美丽的黄昏……





【尾声】折叠的时空——寻找三脚架的故事

在波兰的最后一顿晚餐,是在离开波兰的汽车上,别开生面的进行。把所有剩下的Słoty花光,买下的这顿波兰饭菜,在车的上下左右颠簸之中,显得尤其的美味。

缓缓的,车开到离克拉科夫不知道多远的一个小地方。停车、加油、peepee。夕阳西下,空旷的停车场上,稀稀拉拉的站着从车上下来伸懒腰的乘客们。身无分Słoty文的我,被一个波兰好心的阿姨请客上了厕所,心满意足的走了出来,远远看见丁子站在小广场中央。夕阳西下,金黄色的光照在穿红衣的丁子的侧脸——你一定觉得这是最美的画面了吧……三秒钟之后,我的眼光却被一个夕阳中和蔼的、胖胖的、白衣的大婶被夕阳映成金色的画面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因为她手中拿着我在来的路上丢失的三脚架!
——一位波兰大叔看到了在车下面等着的丁子,发现她是中国人,就招呼她跟着过去,丁子摸不着头脑的跟了过去。他一闪身进到了小广场旁边的一个小商店里,然后,就是夕阳中的我看到了夕阳中的刚才那一幕,白衣的大婶就像一位天使般从小商店出现,三脚架彷佛就是她手里的魔杖……

丁子拿到三脚架,同样的惊讶万分,当发现大婶听不懂我们的英文、德文的时候,我们只有再次祭出波兰文表达了“谢谢”。于是,所有的故事,都只能在这语言不通当中留在了我们的想象里,想象着时空扭曲了,或者时空折叠了,三脚架跟随着一股神奇的风,奇迹般的从弗拉茨瓦夫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如果我们不在这里出现,如果不在这一天出现,如果不下车peepee,如果不遇到那个神奇的大叔、天使般的大婶,如果他们没发现我们这两个中国人……一个尘封已久的三脚架,将在这个波兰小山村小广场小商店的一角500年之后被阿空的后代子孙阿小空x世找到,于是,另一段传奇故事发生了,暂名为《仙架奇缘》吧!

所有得不到解释的猜测,让我们的旅程的最后一段充满了一种童话般的色彩,夕阳中伴随着波兰人的善良热情失而复得的三脚架,如今在我的柜子上,显得尤其的珍贵……

微风吹起,金色的阳光下,汽车再次启动,穿过片片草原、农田、村庄,在这个完美的尾声中,我们相视一笑,在这end of may,亲手为我们的旅行划上一个金色的感叹号!

文字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3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