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7|回复: 0

来到波兰(图)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2-21 07: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我歌唱华沙之秋诗歌节,从诗歌的旅途中清晰地露出各国诗人的笑脸,那是一种来自各国诗人生活的对话。赖纳·里尔克在《马尔特·劳里奇·布里格手记》中说:“诗并非人们所想象的是感情,而是经验。”

  作家胡佩方说:诗也是缘

  接机的使馆文化处参赞丁海嘉、使馆文化处程杰没有与我们一起回酒店,把我们送上出租车就离开了,他们说诗会那天会再见面。一个加长绿色出租车,排在机场出口处,后面是两排座位,林雪与此行的翻译、中文的名字叫马契坐在最后排,我挨着华沙作协主席坐在司机的后面,主席说的是波语,半个字也听不懂,车上的对话只有靠这个中国通马契来翻译,走遍了中国各个省会的帅小伙子马契说,我们是代表中国的两位女诗人参加还是第一次,以前都是男诗人,这让我们的心里更是美滋滋的,彼此更削减了很多的陌生感和遥远感。

还在从华沙机场去古城酒店的路上就接到了胡佩方老师打给华沙作协主席的电话,他把电话给了我,于是我与胡老师未曾谋面就先通了话。临行前,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刘宪平就告知胡老师刚刚大病一场,托付我们捎些礼物给她,她的声音听上去很低弱,但依然不像是一个80岁的老人,我们约好一点钟在住下的酒店用餐时见面。每届的华沙之秋诗歌节,中国诗人不论男和女都是住在这个酒店,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离会场最近,而且很古朴,窗外就是高耸庄严的皇宫和鸽子在飞的广场,景致宜人。

  听胡佩方老师用汉语、波语给我们讲她自己:“50多岁就提早退休了,在家翻译书、写剧本。20多年来都生活在波兰,外国人把我当中国人,我把波兰人当自己人,我身边交了很多可信的朋友。”她把《金瓶梅》翻译成波文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我更加对胡老师产生了好奇感,她是用波文写书的第一个中国人。说到把《金瓶梅》的译文已出了五版,给我们接风的一个出版社社长说:“世界上就有两种人,一种是写书的,一种是看书的;一个是作者,一个是读者。”胡老师又说道:你们只知道刘宪平是个外联部的领导而不知道他还是个翻译家吧,他的俄语翻译的相当美,真值得一读。

  远在北京的朋友说:

  见见外面的世界,就是读一本大书

  我们去探寻肖邦的足迹。肖邦公园也就是瓦津基公园,很幽静的一个大公园。肖邦只活了39岁,在这39年里,只有前9年的时光,肖邦生活在沃拉这里,那应该是他最无忧无虑的时候,以后的岁月里,疾病和情感的折磨,以及在异国他乡的颠沛流离,直至最后无情地夺去他的生命。音乐常常能够超越某些有形的东西而创造历史,一个那么弱小而疾病缠身的人,竟然可以让整个欧洲为之倾倒,让所有的人对波兰当时一个那么弱小一直被人欺侮的国家与民族刮目相看,该是多么了不起。

  第三十九届华沙之秋诗歌节开幕式在华沙大厦举办了,先是两个音乐家出场弹奏了一个曲子,波兰文学家总会主席马莱克·瓦夫日凯维奇就开始讲话,给一个盲人诗人颁发了奖章后,就开始朗诵诗歌了,虽然我听不懂,却十分欣赏他们的肢体语言,很有韵味和节奏,拍了很多照片。之后又来到了玛佐夫舍地区的第三十五中学与高中的在校学生座谈。我们谈起诗歌,学生问:灵感是个什么东西?在创作诗歌时遇到写不下去了怎么办?中国的青年与波兰的青年有什么不同;你们为什么就成了诗人等等,我们都一一解答。最后,翻译说要我们给学生出题考试,我费解地问考什么试?翻译幽默地说:学生最怕考试了,你在黑板上写上波兰、中国,让学生照着写,你们来打分,写得好的就打100分,给学生做纪念。哈,学生写得真不错,都拿着自己写的字要我们签字,一切很圆满。

  到了晚上在二楼的作协礼堂举办了“中国诗歌之夜”,大使朗诵了他自己写的两首诗,后由一位漂亮的女士翻译成波文。我用汉语为两位外国诗人朗诵,后又朗诵了自己的诗《赠与喀尔巴阡山》。反响不错。

  在波兰的最后一天。晚上六点翻译把我们带到大使馆,主席、胡老师也被邀请,孙大使、丁参赞、都一起用了丰富的晚餐,大使出面宴请国内诗人这样的规格许是不多见吧,这是我之见。就要离开遥远的波兰;除了诗歌以外,此次波兰诗歌节的最大收获便是这个叫马契的波兰翻译,他带我们把波兰所有类型的车都坐遍了,公交车、地铁、有轨车、出租车;去哪里都是等车坐车走走停停,这样很感受波兰人的细微生活;去了胡老师和翻译马契的家;我们还领到了刚刚出版的很漂亮的波文诗集,开篇第一首就是我的两首诗,这是对中国诗人的尊重。出来几天异国风情令我颇多感慨,恰逢远在北京的朋友对我说:见见外面的世界,就是读一本大书。今天的华沙市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都吸引着我们。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环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花园一般。市内交通四通八达,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艺术馆、影剧院、体育场分布各区,充满生机。

  我对世界的诗人说:

  回到诗歌面前 回到心灵面前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参加第三十九届华沙之秋诗歌节,让我再一次回到了诗歌的面前,回到了心灵的面前;踏入波兰的土地,一步步走近华沙,这个世界诗人的盛会,让我的心中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我知道只有用心灵谈诗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让我安静下来,才能够让我拥有一次又一次在安详中释放的情感。我要说,是诗歌安放了我的内心,是诗歌让我富有尊严地生活在真实的每一天,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诗歌的慰藉和营养。我在波兰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不断地品读着诗人是怎样地完善着、充实着自己,做自己诗国中的王。心的震颤,爱的呼唤,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诗歌形象,诗人就是这样用诗歌坚守着一个时代,倾听着一个时代,诉说着一个时代。这是诗歌的盛会,阳光从窗外一束一束照进了礼堂,笑容和语言交融在一起,我隐隐地闻到了词汇与光线混合的、好闻的香味。在这块生长诗歌、咔尔巴阡山、和波罗海水的土地上,让我再一次印证,拥有自由和灵魂恣意驰骋的生命的纸张,远比拥有无垠的疆域和宏伟的城堡更重要。每一位真正的诗人都知道,当笔尖在纸张上轻轻画过,那种狂喜、潜在的波纹和呼啸的声音,都是在向人类未知的领域靠近或者聚拢,所有沉睡的石头都将醒来,开出花朵。

  我又一次深切地感到,诗歌不仅超越肤色、信仰、语言,一个时代就应该有其独立的诗歌精神,它是一个时代的诗歌写作应该确立和闪耀的一种立场和光芒,它是诗歌对一个时代及其主体生命诸多层面的照彻,是对所处时代的价值、尊严、情感、意志和审美等等方面的一种诗性的揭示和发现,诗歌用艺术展现着生活,诗歌是心灵的一扇窗,是生活中最敏锐的一束阳光;诗歌不仅需要记录个人情感的外在流露,而且需要在内心深处的升华,寻找出诗歌的光芒和内核。人的头脑、记忆、时尚、心灵、关怀、细节、模式、速度、砝码、规则等一切产生了诗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爱诗歌,它一直在指引我成长。只有诗人的内心明亮了,空间和条件也就明亮起来了;只有诗人内心明亮了,诗歌的本身也就会明亮起来。

  来到波兰,让我有了更长的一次空中之旅;在这里诗香弥漫开来,触摸着,传递着,像是在传递圣火;诗歌节总要结束,面对稍纵即逝的时间,我们全世界的诗人在一起共同切磋诗意,探讨生死与贫富、短暂与永恒、过去与未来、战争与和平、地狱与天堂对人生和诗歌的影响,呼唤并传播着公正、平等、友爱和真善美,生命就已经和诗歌连在了一起;我歌唱华沙之秋诗歌节,从诗歌的旅途中清晰地露出各国诗人的笑脸,那是一种来自各国诗人生活的对话。赖纳·里尔克在《马尔特·劳里奇·布里格手记》中说:“诗并非人们所想象的是感情,而是经验。”里尔克认为,为了一首诗,必须要做很多的事情,去许多许多的城市,见许多人许多事物,去看鸟飞与花开,走不熟悉的路,为美丽的邂逅付出心力,经历就是经验,里尔克是对的;于是,我从诗会的波兰回到我的故土,我将依旧会渴望着每一天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在阳台上花花草草间蹦来跳去的麻雀,依旧渴望着它的振翅一飞就像音乐一样,飞到连阳光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中国国门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