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9|回复: 0

海外华人异国打拼 2010:“侨字号”达人对对碰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12-31 14: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成功总在不经意间到来。也许是贫穷时,也许是病痛时,也许是受苦时,也许是坐牢时。中国人常说,好事成双,临近2010年末,本报一年来在《麒麟周刊》上力推的“侨字号”达人凑成六组“对对碰”。这样做并非要让他们比个上下高低,而是希望在同类事件上提供更多的灵感,为华人在异国的打拼提供更多参考。

第一组:小玩意大财富

一个呜呜祖拉让两个华人从相反的两面找到了各自在南非世界杯上发财的机会。他们一个是球迷,一个却不堪噪音之扰,看来生活中的小火花也能燎原。

达人邬亦君:

呜呜祖拉之父

1970年,邬亦君出生在浙江一个农民家庭。曾经在塑料厂打工的他后来自己开了一个小厂生产塑料制品。

一次,邬亦君在一幅外国漫画上看到非洲原始部落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得到灵感生产了Vuvuzela(呜呜祖拉)这个和南非土著乐器同名的球迷喇叭。

邬亦君的球迷喇叭不仅成功地在南非世界杯上被全世界人熟知,还由此得到国际足联的认可,认为这符合“让南非办出有非洲特色世界杯”的理念。一位南非高官兴奋地说:“如果球场上有十分之一的球迷吹响‘呜呜祖拉’,那种‘嗡嗡’声就像有一亿只蜜蜂在叫,场面该是何等的壮观与恢宏!”

2009年联合会杯结束后,邬亦君就接到了来自南非、巴西、尼日利亚、喀麦隆、比利时和美国等地来的订单,世界杯期间,“呜呜祖拉”更以每两秒钟一个的速度售出。西方媒体称赞邬亦君创造了“草根小老板掘金世界杯的商业传奇”!

达人赵玲:

呜呜祖拉克星

2008年夏天,在非洲经商的表姐回国探亲,赵玲辞去工作义无反顾地随表姐去了南非,开了一家服装专营店,从香港进货,专赚“女人钱”。赵玲的店不仅装饰漂亮,商品还做工精致,生意一直很好。

由于小店附近的歌舞厅太吵,赵玲觉得卖耳塞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她卖的耳塞不是听音乐用的,而是应用于机电、冶金、矿山、化工和纺织等噪音超过85分贝的工业领域劳动安全防护产品。第一次做耳塞生意,10天内赵玲就卖出了6000多副,头3个月,她净赚50万元人民币。

在2010年2月,赵玲在国内一次订了50万副防噪耳塞,因为她相信呜呜祖拉大行其道时,会有很多人需要耳塞。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仅仅一个月时间,50万副防噪耳塞就被批发得所剩无几。这期间,她还增加耳塞的品种和规格,让原本单调的耳塞变得时尚新颖。到世界杯结束时,赵玲共卖出100多万副防噪耳塞,获利60多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多万元)。

第二组:海外当回“大佬”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两位在世界两端的华人大佬在各自的领域给出了建议,不知道读者们能不能从中获益呢?

达人陈志动:

现任温市市长对手

陈志动在香港出生长大,曾任股票经纪人,于1974年移民到温哥华。2010年,加拿大无党派协会(NPA)相关人士表示,陈志动正慎重考虑明年参选温哥华市长,并低调成立一个“民意探询委员会”。“陈志动可能是现任温哥华市长最不愿对阵的候选人。” NPA会员、温哥华前市长苏利文幕僚长方亭分析道。

“不是在这个时候!”对于参选的问题,陈志动给记者的回答坦率而直接,“公共服务领域中,在‘市’这个级别上已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我没有必要参与。”

然而,对于NPA来说,陈志动绝对是块宝。他有问政经验,曾任银行高层主管,现又担任中侨行政总裁,经验丰富、人脉充沛,对移民主流和左、中、右票源都有吸引力,更可获得商界信任,为NPA带进选战资源。

2006年,陈志动从63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服务机构之一——中侨互助会的行政总裁。在他任职行政总裁的4年里,中侨互助会的预算从1600万加元升至3600万加元,通过创立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及行政干事的职位,强化了高级管理团队的管理结构。

回到参选的话题上,陈志动建议说:“在多党派的制度下,华裔需要从左派到右派,充分地参与其中。另外,华裔比较关注选举产生的职位,不理解党派的政策公约的重要性。

“我对政治家的意见,不管是不是华裔,都是相同的:为选区的全体选民努力,与选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政治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学会影响决策者,最终在工作和生活上维持健康的平衡。”陈志动说。

达人黄仁志:

南非总统座上宾

在南非,他曾经坐过牢,现在却赫赫有名。这不是纳尔逊·曼德拉,这是“南非华人王”黄仁志。

如今,黄仁志随时一个预约就可以去南非总统祖马家做客,与祖马家族的“生意全权代表”、祖马的侄子库拉·祖马有密切的生意来往,造访南非国会议员家如同回家一样,至于跟南非警察总监、非国大副秘书长,更是称兄道弟,不分里外。

黄仁志能够在南非左右逢源是这些年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在南非,他几起几落,生意很好时,因为失手打死歹徒,不得不坐牢,但是他时刻不忘发现机遇,发展人脉,终到现在的地位。他现在自己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他当年的狱友现在不少是他的生意伙伴。

黄仁志认为,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市场,依然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潜力股”。南非有良好的矿产资源,此外建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和制造业、电信业,都因其不够成熟而蕴藏巨大的商机。

“这么巨大的市场,理应属于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商人。”黄仁志对此充满信心。

第三组:种洋菜发洋财

下面一对男女同为29岁的农民出身的华人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优势。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靠着这个优势,再能学好数理化,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达人刘梅:

美国荸荠公主

现年29岁的刘梅出生在安徽阜阳市郊区,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自留地,种些当季的瓜果蔬菜,平时她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劳作。

2003年从国内一所农学院毕业后,刘梅到了美国卡斯特恩大学。2006年,取得农业硕士学位后,刘梅在好友约翰夫妇的帮助下,在当地租到了50英亩土地,并争取到一笔小额农业贷款,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农场主生涯。

刘梅选择全部种上了中国的荸荠。她发现,在当地,荸荠是短缺食品之一。美国农场主都不愿种,当地中餐馆对荸芥的收购价很高。

为了对付蝼蛄,刘梅在种植荸荠的水田里放养了一批鲶鱼。“它们不仅能把蝼蛄吃掉,而且排出的粪便又能增强土壤的肥力。鲶鱼味美,吃不完还可以卖掉,可以增加农场的附加经济效益。”这招让周围的老外同行开了眼界

在刘梅和她的墨西哥工人努力下,荸荠如期丰收。前来拉货的中餐馆老板爽快地支付了大把现金。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刘梅的荸荠开始进入当地一些大型超市,并且十分畅销。2010年秋天,刘梅已经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200多名,被媒体誉为“荸荠公主”。如今,她已拥有300多万美元个人资产。

达人李剑:

非洲跨国菜农

今年29岁的李剑,出生在合肥郊区一个菜农家庭。2004年从北京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2005年,他跟着表哥去了埃塞俄比亚。(上接A4)表哥告诉他,这里不产青菜,只能进口。当地中国工人很多,极其不适应。

看到这个机会,李剑决定自己当菜农。尽管当地的土地不宜种青菜,但是这没有难住一个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2005年2月,他租下了300亩土地,开始了种菜生涯。

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累累硕果:紫色的茄子最大的有1公斤重,新鲜的西红柿、青翠的黄瓜在首都市场上一露面,马上就被一些中资公司及外国西餐厅抢购一空。

一位当地官员感慨地说:“这真是个奇迹,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也许用不了多久,埃塞俄比亚花宝贵的外汇从欧洲进口蔬菜就会成为历史。”

从2007年起,李剑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培训班。在农场实习满一年,学们员便可和家人一起开菜园,他们生产的蔬菜由李剑收购,统一包装打上商标后,售往拥有500万人口的首都。

2009年,李剑占地2500亩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当地最大的外资农场之一。李剑通过建立“联合体”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使当地的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2010年,李剑的蔬菜出口到厄立特里亚、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由此,李剑的财富也滚雪球般从最初的15万元人民币,变成了现在的300多万美元。

联合国官员肖尔布莱克对李剑的创富之路非常赞赏:“这位中国青年不仅在非洲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绿色财富奇迹,更重要的是,他让那些消极等待国际援助的人,看到了一条通过自救完全可以摆脱饥饿、过上小康生活的希望之路!”

第四组:偏门偏出富翁

打工赚钱是华人在海外奔波的主题,光努力是不够的,换个角度想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坏事也能变好事。

达人李飞:

巴西蜂毒王
今年29岁的李飞,出生在太原市西郊一个菜农家庭。 2004年从国内一所林业大学毕业后留学巴西。为了维持生活和读书,他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

在业余当伐木工人时,李飞见识到了毒蜂的厉害。 当地的老人说,杀人蜂能捕食害虫。2000年,马瑙斯市政府曾用毒药杀死很多杀人蜂,结果当年就闹了虫灾,庄稼颗粒无收,还造成大片森林死亡。所以,政府再不敢对杀人蜂采取措施。

然而,屡受杀人蜂之害的李飞了解到,巴西杀人蜂的蜂毒是世界上最贵的毒素之一,每盎司高纯度蜂毒价值2300万美元。为了收集蜂毒,他自制了取毒器。

2008年12月,李飞的30克蜂毒被巴西利亚医科大学以25万雷亚尔(折合人民币80万元)买下了。然后,李飞制作了十几个自动采毒器,这一来,采蜂毒效率大大提高了。2009年6月,因为李飞提取的杀人蜂毒的纯度达到10%,美国莱普丁公司给他开出了每盎司30万美元的价格。 回到巴西之后,李飞立即游说当地居民采蜂毒赚钱,他则作为代理长期进行收购。 截至2010年4月,李飞已先后卖给制药公司6盎司蜂毒,总共赚到了180万美元(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

达人孙坚:

南非挖钻王

今年28岁的孙坚出生在太原。2003年从国内一所矿业大学毕业后留学南非,业余时间打工赚钱。听说当采钻工很危险,活儿又苦又累,但收入颇丰。2006年,从约翰内斯堡大学毕业后,孙坚进入北开普省金伯利市的一家矿业公司,当上了一名采钻工,月薪相当于2.5万元人民币。在矿场,孙坚亲历了采钻工“像当囚犯”的严管生活。

一个同胞的提醒让孙坚开始琢磨着向南非矿区推销自己老爸所在工厂太原重工的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在他的积极公关下,2009年12月,金伯利拉斯矿业公司和太原重工签订了1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多元)的供货合同。2010年元旦前夕,这批设备发往南非。拉斯矿业非常满意这批设备,一次性向孙坚支付了130万兰特(约合100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厂家也发给他一笔可观的奖金。

第五组:留学学出境界

他们都留学了,也都进了很好的单位工作。然而命运开了一个玩笑,使得这两人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无论留学的学校好或者不好,这段经历都已经无法抹去,但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只要好好使用,成功都会等在前面。

达人张天骄:

让Google垂青

2011年7月即将从曼荷莲女子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专业毕业的上海女生张天骄,成为该学校第一个被谷歌录取的学生。

张天骄从初中开始就有了“谷歌情结”,经过2010年暑假在谷歌的实习,她更认准了谷歌鼓励员工自己发展和免费三餐的优势。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运气好,“我觉得我唯一的一点是面试的题目答得不错。”

张天骄小时候就多次参加计算机竞赛并获奖,这培养了她对编程的兴趣。她说她挺喜欢编程,觉得编程的乐趣在于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作为一个金牛座,张天骄很享受有条理地分解问题、设计与编写程序的过程以及成功后带来的成就感。在大学期间她学习刻苦,常常熬夜。

“我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把程序整个写完。”张天骄说,“或者至少写完一个完整的部分,每次都要用4到6小时。”

达人贺明易:

打假圣斗士
2001年,郑州小伙贺明易接到了美国“汉密尔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兴高采烈前去就读的他却发现这个学校有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幸亏遇到一个好老师,贺明易的编程水平大幅提高。凭此,2005年他被微软录取了。然而,2007年2月他却被裁员,因为他的一名校友被曝光了,全美都知道“汉密尔顿大学”是所野鸡大学,美国各企业开始解雇该校毕业生,甚至麦当劳都拒绝贺明易成为小时工。

2008年7月,贺明易和其他受害校友组成了团体“金印章”,进入一些疑似大学当卧底,拿到资料和证据后再将这些被调查的野鸡大学揭露出来。如今,一些州政府直接从他们手里收购野鸡大学的名单和证据。

第六组:傲立尖峰时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无论是世界知名的《拆弹部队》还是中国大卖的《叶问2》,今年我们都找到了在生活中经历电影情节的华人。

达人赵武:

华裔拆弹大兵

2010年,好莱坞电影《拆弹部队》击败《阿凡达》,获82届奥斯卡6项大奖,驻伊美军“拆弹部队”也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0年,从纽约回国的华裔“拆弹兵”赵武讲述了他在战场上的真实经历。

赵武出生在安徽安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6年从省内一所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位亲戚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此前,赵武早就听说美军的待遇相当不错,只要愿意当兵,军方会先一次性给予4万美元的参军奖金,除了每年4万多美元的基本薪水外,如果到海外服役还有特殊津贴。想到在家下岗的老爸和多病的妈妈都急需用钱,他一咬牙,就当兵去了。

在伊拉克,小路边、草丛中,甚至于路上一些不起眼的‘垃圾’下面,都可能藏着炸弹。2009年,赵武和战友开着一辆“美洲狮”装甲防雷车去拆弹。刚到现场,一枚炸弹在他的车下方爆炸。紧接着,又有一枚炸弹炸响了。14吨重的“美洲狮”被气浪掀出了3米之外。

在电影《拆弹部队》里,一个伊拉克小孩被武装分子残忍地杀害,他的肚子里被塞进炸弹。这场景并非编导们的假设,在伊拉克,赵武就遇到过这种事。“一天下午,我们在执行任务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具尸体,我们都觉得奇怪,他的脸很瘦,手臂和腿也很瘦,但身上却是鼓的。”赵武操控一台机器人上前侦察。最终从死者身上翻出了一枚炸弹。“真是太恐怖了!”

达人黄太成:

俄版“叶问”

2010年,《叶问2》再掀观影高潮,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也有一个80后的“叶问”黄太成,被圣彼得堡武术界称为“功夫名片”。

黄太成生于1982年,福建福州人,父亲为福州著名拳师,中国武术6段。黄太成4岁时便师从其父,18岁起即成为武术助教,20岁取得教练证书。

2005年,黄太成考取了圣彼得堡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的硕士,主攻社会学方向,目前就读于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研究院,是社会学专业的博士。初到俄罗斯,黄太成勤奋好学,短期内即顺利通过语言关,良好的俄语基础,使他的学生不仅限于华人圈,更有大量俄罗斯朋友。

在莫斯科任教时,黄太成教中国功夫的武馆不止一次有圣彼得堡的俄罗斯青年来“踢馆”。每次遇上这些人高马大、穿着皮靴皮衣的挑衅者,黄太成总是秉持武术友谊切磋的原则,点到为止,在教中国实战功夫同时,不忘传授讲解武术的理念精髓。
上海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3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