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94|回复: 0

[其他问题] 谈留学中的热点问题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12-10 07: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使我们越来越关注留学市场和留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媒体和普通大众的热议。

一、留学垃圾

“留学垃圾”早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从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开始,“留学垃圾”就被用来形容那些拿了父母的血汗钱去国外读书而又学业无成的留学生。

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留学垃圾”?有些人认为“留学垃圾”顾名思义是因为留学到了国外才变成了“垃圾”,正所谓“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完全是国外的水土养坏了中国的学生。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试想,如果国外的学习环境不好,国外的诱惑比较多,那么这些水土不佳的地方又怎能培养出了无以计数的各个领域的人才呢?如果没有教育培养出这些人才,这些国家又如何跻身于世界强国?为什么我们谈到英国的教育,提起美国的名校都会肃然起敬?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留学环境对留学生的影响上,而是出在去留学的人本身。

留学需要作好准备,这不仅是金钱上的准备,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准备。记得有位留学生跟我深有感触地谈起过在国外留学的艰辛,他说:“从小到大,我读书从来没有这么上心过,也从来没有读得这么苦过。”说这话的学生是上海財大的优秀毕业生。他在国内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前往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一个在国内如此出色的学生尚且需要这般努力,更何况普通的学生了。现在一些学生和家长把留学理想化和简单化,认为在国内成绩不好或不用功学习的学生到了国外,他自然而然就能变成“精英”了。这种想法是很荒谬的,试想在母语环境里都无法成为“精英”,用外语学习又谈何容易!

所以留学之前请扪心自问:我充分认识到留学的艰苦吗?我能耐得住离乡背井的寂寞吗?如果没有,请你考虑放弃留学;如果没有,那么不是留学让你成为“垃圾”,而是你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垃圾”。

二、留学陷阱

近几年,新西兰、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陆续被教育部发了留学预警。媒体几乎每年都会曝光国外学校破产倒闭,学生受骗上当的新闻。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有也都会问我某个海外院校是不是被中国教育部承认,诸如此类担忧无非都源于学生和家长对国外院校的一知半解,担心受骗陷入“留学陷阱”。

相对于传统的商品购买,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家庭购买,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支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买了假商品,国内还有个“3·15消费者热线”可以投诉维权,留学要是出了问题,找谁索赔呢?所以,我们在出国之前,慎重的选择是必要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单个国家和学校的问题而草木皆兵,视留学为畏途。

事实上,出问题的绝大多数学校是一些国家的私立语言学校。作为盈利的培训机构在经营上产生了一些问题,最后导致破产倒闭,同样的事,即便是发生在国内,也是很正常的。国内语言培训学校关门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但是煤体少有报道,学生也少有抱怨。人们也不会因为培训机构的倒闭而质疑高等教育的质量。当这些情况发生在异域他乡,因为引发的问题多了,所以议论就大了,甚至全盘否定这个国家的教育质量。相对于“野鸡大学”理智选择辨认清楚后干脆不去的做法,由于语言学校的倒闭而自我关闭某一个理想的留学国家,这样做,无疑是不明智的。

如果学生在出国前就过了语言关,达到了国外院校的英语入学标准,就不存先在风险较大的语言学校学习的问题了,也不会在生活或学习上发生问题的时候因为语言沟通障碍而产生恐惧。基于这一点,个人认为诸如澳大利亚等国在签证时设置基础语言要求,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是对留学生的一种基本保护,对家长的一种基本承诺。

三、海归与海待

近年来,随着大批留学生学成归来,以及国内就业市场的相对疲软。一眨眼,海归似乎在大众的眼里从“宠儿”变成了“弃儿”。早先谈起某某成功人士的海外留学背景,大家总怀着向精英致敬的心态;现在正好相反,海归变成了海待,似乎谁都可以踩上一脚。再发展下去,“留学无用论”似乎就要粉墨登场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很多海归。曾经问过几个朋友如何评价这股“海归变海待”的舆论潮流,得到的回应往往是淡淡一笑,说这没什么可说的,人家爱炒作就让他们炒去吧,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也琢磨,什么样的海归才算海待?从国外回来找工作要花点时间吧,现在的就业市场,三个月找到一份工作时间不算长,也符合国际惯例:国外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就是毕业后三个月找到工作的比例。就算三个月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家也不会一直“待”下去吧?至少我身边还没看到哪位海归仍在待业的。

的确,供求关系对就业有影响。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早晚都会冒尖。国外正规大学是实打实的“宽进严出”,靠混是混不到毕业的。从这个意义看,大部分海归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只是需要时间找到合适的位置罢了。不要匆匆下结论说海归都名不符实,人才有时候也需要引导。好的企业与好的大学一样,能够把璞玉雕琢成美玉,可惜有这样耐心的企业太少了。海归们的发展潜力巨大,他们大多具备比较全球化的视野、先进的管理或技术理念(不仅仅是先进的知识)、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当今国内商界普遍缺乏的诚信道德。

单就个体的成功与失败,草率得出对海归群体的结论,是片面和不客观的。让海归人尽其才,考验的是企业的用人机制,也是考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四、源头把关

曾经在晚报上读到过某个学生家长的文章,他的孩子在澳洲读了20周英文没有过关,追加了10周,结果还是没有达到学校要求,不得已推迟一年读11年级,造成了家庭额外的经济负担,家长为此感到进退两难。在我看来,如果出国之前,认真分析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学生本身的学习意愿,就能在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关于经济实力,大多数家长的确会事前筹划。但我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虽然读高中的担保金现在只要四五十万,可是您还得计划着孩子以后读本科的费用吧?我还没见过中国的家长说让孩子只念完高中就回国的。

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意愿则往往被家长忽视。您想想,如果孩子在国内就不愿意读书,而且对于出国读书思想上没有准备甚至抵触(比如说,家长自行决定送孩子出国而孩子本人不情愿),您把他往国外一放,缺少了家长的督促,在一个崇尚自我监督,自学氛围浓厚的英语环境下学生怎么可能读好书呢?

不错,有些孩子在国内成绩一般,但在国外成绩很好,这不是因为这些孩子变“聪明”了,而是因为他们原先不大适应国内的教育方式。国外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由于选课灵活的缘故,在国内所谓“普通”的学生完全可以成为在国外优秀的学生。可是前提是:学生是愿意读书的。如果您的孩子不想也不愿好好读书,那我劝您暂时别送他(她)出去。

我经手送出了很多上海市重点、区重点、一般的中学的学生。合不合适留学,真的是因人而异。其实作为一个出色的咨询顾问,与家长学生打两三个照面,到公司测试一下英文水平,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孩子出去能不能念好书了。这再有钱啊,也得花在刀刃上,您说对吗?

五、留学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拿到签证,要开学了,家长开始忙着给孩子准备行装,我觉得在做这些物质准备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心理上的准备。

学生在出发之前,往往是兴奋难抑的。终于可以逃离父母的唠叨,奔向自由的天地,从此天高任鸟飞,世界由我闯。这个时候他们基本都不会去想出国之后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会遭遇怎样困境,需要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大部分的学生作为独生子女早已习惯了由家长安排好一切,或者由咨询顾问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当他们遇到问题或者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法承受。

心理准备,学生需要,家长也需要。行期越邻近,家长就越担心。出国后,孩子的一点点小问题,都会在家长的心里被无限放大。许多家长有这样的思想:我现在有钱,我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活,不然我就对不起他,我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对于这样的心情,同样作为父母,我也可以理解。但我认为,幸福生活别人是给不了的,要孩子自己去争取。出国留学就是一条让孩子离开父母锻炼成长的途径,有困难有问题很正常,不同的是在家的时候孩子可以依赖父母帮忙解决,现在则要他们学会自己去面对。家长含辛茹苦,倾其所有就是为孩子提供教育资金,但是要让孩子自己慢慢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记得当初,我的女儿出国留学的时候,我也几乎天天想她。但是当她在电话里哭鼻子的时候,我还是硬着心肠,让她自己保持平静,鼓励她,给她建议,因为她的路要由她自己来走,我不能代替她。

不管在哪里,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沉重需要我们去承受。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让留学生活的宝贵经历帮助我们在将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六、安全问题

儿行千里母担忧,海外留学的安全问题是家长首要关心的问题之一。媒体上经常也会有类似留学生遭侵犯的报道。其实过度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一般来说,国外的治安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为了有备无患,一些防范措施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

首先,要选正规的学校。正规学校一般都有专门的部门管理海外留学生的各种事务,安全上也有保障措施。学生最好住在学校里面,因为学校里有安全监管部门,还有专人管理。万一遇有意外事故,通常都有紧急通报系统。大多数留学生遭侵犯案例都发生在校外,住校的安全系数就大的多啦。

其次,生活稍微低调点,切忌张扬跋扈,摆阔露富。能够出国的学生,特别是年龄偏小的留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会比较优裕。加之家长生怕孩子小,在外面受苦,给的生活费一般都比较多,学生之间又容易相互攀比,这样就很容易招来危险。

第三,选择正确的娱乐活动。西方国家的夜生活比较丰富,酒吧、夜总会甚至赌场等是年轻人经常出入的娱乐场所。但这些地方有着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不谙世事的留学生往往被这些声色场所吸引,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对自己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女学生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最后,出行不宜单身,不搭陌生人的车。留学生出行一定要计划好回程时间,尽量不要太晚回家。万一时间较晚,一定要与人同行,避免独自走夜路。国外有个习俗叫搭便车,就是搭同路的陌生人的车。但是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办法。

总的来说,即使治安没问题,也要尽量注意点,多一颗防备之心,多一点安全考虑。家长也和国外的孩子多沟通一点,了解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思想动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但切勿管教过严,以免造成逆反的行为。

作者: 彭国梁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2-22 1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