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议会大选初步结果3日揭晓。亲俄罗斯的政党“和谐中心”虽然未能像选前民调显示的那样赢得大选,但仍然以25.69%的得票率成为议会第二大党。今年以来,在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中,亲近俄罗斯或者支持改善与俄关系的政治力量纷纷走上前台。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坚定奉行“脱俄入欧”战略的东欧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要求密切双边关系的政治情绪升温。
二战之后,东欧国家或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或属于以前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集团,政治、经济、外交领域都深受前苏联影响。上世纪90年代,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脱离前苏联独立。其它国家也纷纷重新选择战略方向——疏离前苏联和之后的俄罗斯,向西方靠拢。战略方向的对立,以及复杂的历史积怨、民族情绪,使得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进入“寒冬期”。
今年以来,部分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开始有所转变。2月,亚努科维奇出任乌克兰总统,乌俄关系迅速升温。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在天然气价格、黑海舰队驻留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重要协议,双边关系由之前的纷争不断进入了“蜜月期”。4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专机坠毁事件之后,俄罗斯方面表现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善意姿态。两国在专机坠毁事件调查、卡廷事件资料解密等问题上开展了较为顺畅的合作,使双边关系得到了极大的修复与改善。8月,主张密切与俄罗斯关系的科莫罗夫斯基就任波兰总统,并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在年内进行互访达成一致。俄罗斯副总理兼外长拉夫罗夫9月初访问波兰时表示,两国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此次拉脱维亚大选中,亲俄的“和谐中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标志着在反俄情绪最为浓厚的波罗的海三国,亲俄政治势力也已经崛起为政坛的重要力量。
分析人士认为,东欧国家对俄罗斯态度的转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部分东欧国家长期以来奉行一边倒的“脱俄入欧”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战略失衡。在乌克兰,政治、经济领域的全面西化政策,并未让国家实现快速发展,反而导致了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在波兰、捷克,虽然两国政府在外交、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上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奥巴马政府调整东欧反导计划,以及重启对俄关系,让波兰、捷克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了美国的忽视。这些因素让东欧的部分政治家开始反思“向西一边倒”的政策,并呼吁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东西方之间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平衡的战略格局。
其次,俄罗斯是东欧地区国家的最大邻国,双方在经济领域往来频繁,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东欧国家严重依赖于俄罗斯。缓和、密切与俄罗斯的关系符合东欧国家的经济利益。再次,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在文化上渊源很深,在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还存在着大量的俄罗斯裔少数民族,要求加强与俄罗斯政经关系的民间声音持续不断。
另外,去年年底以来,俄罗斯针对周边国家的地缘战略有所调整,注重缓和与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俄美关系“重启”,这些都为东欧国家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化、区域化的不断深入,在地理上接近的东欧与俄罗斯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符合双方的战略利益。如果各方能够消除历史积怨,重塑信任,构建一个和平、友好的地缘战略环境,不仅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对整个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以及安全体系的重建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