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蓝色多瑙河从布达佩斯城中穿过。
在匈牙利航拍。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和塞尔维亚经济与区域发展部副部长(女),在上海首播启动仪式上。
合作硕果累累。
○核心提示
8月,4场名为《相约多瑙河》的大型主题交响音乐会将在广州、东莞和北京上演。《相约多瑙河》这个名字源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广东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拍摄的80集电视系列片。广东的本土电视台,这次没有将目光对准珠江,却如此大规模地展现欧洲心脏———多瑙河,这个极为大胆的行动,背后隐藏的,却是一次国际化的“行为艺术”:媒体如何成为当代的马可·波罗,在千万里之外打出广东的文化名片。
谁说广东人只能拍珠江?
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10个国家,在绵延数千公里的多瑙河沿岸,曾孕育出爱因斯坦、莫扎特、李斯特等无数科学、文艺界大师。这样一条意义非凡的河流,对于欧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约多瑙河》总编导、总制片人翟俊垠却自豪地告诉记者:“多瑙河流域10个国家的故事,连欧洲人自己也没有全面拍过。如此大规模地运用电视手段,全方位展现多瑙河流域,我们是第一家!”
事实上,拍摄多瑙河这个想法,已经在广东电视人的脑海中盘旋了很久。2003年,时任广东电视台副台长张惠建和翟俊垠去布达佩斯参加国际电视节。匈牙利的华侨华人在聊天时说起,虽然匈牙利是个小国家,人口1000多万,但却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居住在多瑙河畔的人民对这条河流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也特别多。“我们一听觉得有点意思,很想拍。问了问,有没有欧洲的电视台拍过?有拍过几个国家或者几个系列的,全程拍摄的没有。多瑙河全长2840多公里,真正拍摄起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对我们来说,这么多国家发邀请、办签证都是大问题。”由于财力、物力、人力需要量大,拍摄多瑙河的想法当时只能先放一放。4年之后,张惠建台长把拍摄多瑙河的计划再次提了出来,时任广东电台台长的白玲同志立即表示支持。当年11月,摄制组终于踏上了欧洲大陆,正式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拍摄。
由中国电视人、特别是由一个地方电视台来讲述欧洲心脏多瑙河的故事,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翟俊垠反问道:“谁说广东媒体就只能讲珠江的故事?这是在自我设限。”在他看来,媒体“走出去”战略提出了这么多年,其关键点在于具备国际视野,不能只关注广东一城一地发生的事情。“很多从事国际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都没出过国,没有亲身体验,光靠二手资料,显然不可能做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题材。”
谈到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很容易让人想起被称为“华人世界的CNN”的凤凰卫视。从美国的唐人街到日本的歌舞伎町,凤凰卫视讲述的故事远远超过了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范围。虽身处香港,却极少有人将它看作是“香港媒体”。“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是凤凰传媒品牌内涵中的重要内容,贯穿在凤凰的新闻节目和栏目当中。”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如是说。
《相约多瑙河》的风格是不是有点像凤凰卫视?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不,应该说凤凰卫视像我们。”翟俊垠颇有些不以为然,“1997年我们开拍的系列片《和平之路———新中国外交纪实》以及后来的《环球经纬》、《天下聊斋》、《全球零距离》等栏目,还有2006年拍摄的22集系列片《中国外交官纪实》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些都证明广东的电视媒体完全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技术,关键是理念、共识、合力和宣传。这一步迈出去了,广东媒体就能做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影响力。”
给当代中国人的启示
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等各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如何在纪录片中得以清晰、深刻地展现,显然是摆在摄制组面前的最大难题。翟俊垠说,以往对于多瑙河的关注大多集中于风光、景点和趣闻这些方面,但这次,他们想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多瑙河流域的文化渊源,追寻那些美妙音符的灵感;再从多瑙河现在的政治版图、经济布局探寻沿岸国家的风雨巨变和发展轨迹……在80集电视系列片《相约多瑙河》中,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并没有按照国家来分类,而是分为了“文明足迹”、“历史变迁”、“名人故事”、“音乐回响”、“名城名镇”、“经济传奇”、“物产美食”、“社会剪影”、“中国情缘”、“华人足迹”十个系列。
“给中国人看的多瑙河纪录片”,翟俊垠对《相约多瑙河》的定位十分明晰。因此,从拍摄之初,他们就从中国人最熟悉和喜爱的角度挑选题材。“有些动人的故事要到了当地才知道,能采访到什么,有时完全会超乎意料,所以只能一边采访一边完善构思。”翟俊垠说起采访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罗明一家。“他们一家人的汉语都非常流利,连我们的日常用语和口头禅、笑话都会说。”翟俊垠笑着说。罗明曾在上世纪50年代在清华、北大学习汉语,当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翻译,90年代初成为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他们一家人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女婿是现任的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翟俊垠说,这样的中国情缘在多瑙河沿岸还有很多。
然而,广东电视人的雄心并不仅限于此,如果仅仅是讲述各国人民与中国的友好故事,未免失去深度和文化情怀。“除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我认为《相约多瑙河》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反映多瑙河流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理念。”翟俊垠说,在多瑙河沿岸,上游国家的人总体比较富有,相对的,下游国家的人经济上差一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心态很好,很平静。富人依旧选择朴素的生活方式,穷人也乐天知足!“中国现在社会上很多富人暴发户心态严重,有了钱就高调炫富,甚至迷失了方向;而穷人不知道如何给自己定位,有的盲目仇富,有的仇视社会,也有的悲观绝望、怨天尤人……导致了整个社会心理比较混乱浮躁。多瑙河边欧洲人的生活理念和生存现状无疑给现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参考,我认为这对中国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翟俊垠说,无论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应该学习欧洲人的这种平和的生活态度。
做现代的马可·波罗
在接受节目摄制组采访时,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司马安激动地说:“你们就像现代的马可·波罗,使得距离遥远的人们更加贴近彼此,联系更加紧密。”3年的拍摄历程,策划组和摄制组11批次出访欧洲,行程几万公里,他们和很多“老外”成了朋友。“很多多瑙河国家的人以前只知道北京、上海、香港,但现在,他们知道了广东。”翟俊垠高兴地说。
“与以前出国拍片时有所不同,我们这次加大了和各国当地人群、主流媒体的合作,这样会更有利于将广东的文化影响力带出去,带入寻常百姓中间。”翟俊垠说,《相约多瑙河》创作人员每次来到德国“三江之城”帕绍时,都会在当地的报纸、电视上登上头条,这使得德国当地百姓对中国人、对广东的印象非常好。“德国帕绍电视台台长雷帕现在每年都会来中国,来广东,不仅自己来,还带着他的太太和朋友来,以前他不怎么喝酒,但是现在他却喜欢上了中国的茅台酒。”翟俊垠说,雷帕先生回国后,会将中国朋友赠送的纪念品全部摆放在家中,每当有朋友来,就会主动地向他们一一介绍。前年,雷帕太太还特地到北京订做了旗袍。
“这个纪录片并不是单向地向中国人介绍欧洲,欧洲人也非常希望了解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翟俊垠说,通过采访这种“小事”,也可促进两个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正如司马安大使所说:“这是唯一的,简单的使得人们更加紧密的方法。”事实上,这种媒体间的交流不仅在情感上维系了友谊,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文化合作。以拍摄《相约多瑙河》为契机,雷帕台长今年还特地带来了德国乌法电影制片厂老总,和珠江电影制片厂洽谈合作拍片。
8月,对于《相约多瑙河》项目组来说,无疑是忙碌的。除了制作、推出电视系列片外,在北京、广州、东莞等地还将分别举办四场大型主题交响音乐会《相约多瑙河》,邀请多瑙河沿岸国家颇负盛名的音乐家和中国的音乐家、音乐团体同台演绎多瑙河蓝色经典名曲。除此之外,还将在北京举办中国与多瑙河十国文化高峰论坛。翟俊垠说,这是全国第一个将音乐会作为电视片延伸产品的项目。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与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亲自担任本项目的总顾问,并称赞《相约多瑙河》的拍摄是广东媒体“走出去”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南方传媒集团领导更是高度重视、倾力投入。作为总监制,广东电视台现任台长曾国欢要求拍摄要做到“知识性、故事性和大场景、大背景紧密相连”。
“《相约多瑙河》这个文化名片还有许多可以开发的领域,比如配套出书、与旅行社合作开发线路、中欧文化经贸交流等,但以现在的精力肯定忙不过来。”这是翟俊垠比较遗憾的事情。但同时,他也感到欣慰:“起码现在欧洲十个国家都知道中国广东媒体人做了这样一件事,遥远的中国有很多他们的朋友,他们也希望与我们有更多的文化经贸往来;我们开了个好头,这很重要。”
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