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9|回复: 0

zt美国媒体点名批马诺刺痛了谁?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7-3 2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朱方清

昨天,美国《时代》周刊以醒目的位置登载了一篇《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为钱还是为爱?》。作者贾斯汀-伯格曼撰文指出,创意于美国电视真人秀的中国电视真人秀相亲节目近来频繁引起舆论哗然,产生了诸如“宝马女”马诺、“拜金女”朱真芳、“炫富男”刘云超等一批约会明星,他们的想法和言论完全叛离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文章还援引中国某交友网站创始人的话说,“在中国的相亲节目中,至少你能用钱买来一个约会,可能却买不到真爱。”(7月2日《华商报》)

            

《时代》不无“尖锐”地指出,对于当今中国的一小部分但是高曝光率的女性来讲,真爱是与数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们认为潜在的追求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幽默感,优质的外表,但是最关键的是他是否拥有一套住房以及这套住房的面积。拥有大量的银行存款也是必须的,还有一些人会说,一辆豪华轿车也是必须的。文章还特意提到了来自北京的22岁的模特马诺和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称该事件是一桩“丑闻”。对于马诺笑嘻嘻地对追求者表示“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微笑”的言论表示不解。



文章更援引中国国内网民的话传递如下观点:“许多人把贞洁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但是马诺一个浅薄、说话尖酸刻薄的单身女孩竟然对待自己的贞洁像卫生纸一样的随便,仅仅因为她希望成为一名超级明星”,“是的,这个世界需要金钱,但是你认为金钱是万物的主宰是不对的。”“这些相亲节目最具争议的地方就是参与者争相地表达自己对金钱和富人的崇拜。这些观点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国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完全相反,但是如果这些人只喜欢丑恶的东西,我们这些旁观者却无能为力。”



80后的马诺,想必在她出生前后不久,她的父辈还在为美国社会的金钱至上、为富不仁等等“恶习”津津乐道,嗤之以鼻。而今天,她却以“拜金”的标志性符号受到美国舆论的关注与非议。这是时空倒转的玄机,还是时势发展之必然?



其实马诺自参加相亲节目以来因一系列出位的言行,已经饱受国内从地方到中央级媒体的点名批评和指责,而传统伦理与现代拜金论之间的冲突碰撞,更是掀起一场全民的狂欢。支持马诺观念主张的声音也并非微弱。可以说,包括美国《时代》此次参与在内,已经绝不是针对马诺这样的个体,而是涉入到存在于当前中国的深层社会问题。



勿庸讳言,中国公民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造就了数以亿计的挣扎在温饱甚至贫困边缘的人群。“蜗居”、“蚁族”、“房奴”等名词的兴起,正是弱势阶层生存现状的写真。而另一方面,精英强势阶层中的贪腐丑闻频出,炫富风、移民潮等愈演愈烈,所谓的主流价值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马诺正是这一特定时期和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官员腐败、学者造假、明星作秀、商人鬼混等等丑陋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能够阻挡底层的人们不惜各种方式寻求“上位”改变命运。那些隐藏在贪官或富商身后的二奶、三奶,那些经常游走在公平规则之外的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富豪征婚引得数万青春靓女踊跃报名竞争之类的热闻频频出炉,谁说这一系列表象里面不是充斥着强烈的拜金主义色彩,其对传统价值的颠覆比“马诺”们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美国《时代》介入中国的相亲节目并点名马诺,并不是要帮助中国如何办好电视节目,亦非提醒帮助马诺们恢复重塑传统伦理价值。恐怕他们更是意在直戳中国社会的软肋或痛处,从历史的层面看颇有些“以眼还眼”的味道。但是无论如何,即使立足于国人自己的立场判断,对马诺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思考也不容停止,不容回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7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