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0|回复: 0

当个中国孩子真不容易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6-1 2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家有10岁小女,早就盘算如何过“六一”儿童节,提出的希望有周末全家一起去郊游、吃大餐、看电影,以及儿童节当天上午父母至少能有一人请假去少年宫看她文艺表演等。但实际上,除周日下午看场电影和晚上吃顿大餐外,周末其他时间她都在上英语、奥数、古琴等特长班。至于儿童节当天上午去看她文艺表演,万分抱歉,工作太忙,父母不能请假———买个礼物作为补偿。

  对于这样的结果,小女颇为失落且强烈抗议。妻子试图让她明白,父母辛苦工作供她读书和上各种特长班,已经很不容易,希望彼此谅解。小女反驳说:“当你们的孩子就容易吗?我不是上学就是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班,周末都没有休息过!”没错,但不容易的又何止是她一人?小女的抱怨完全可以改为:当个中国孩子真不容易!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小学“应试教育”改“素质教育”运动开始,中国大城市就刮起一股给孩子们报补习班或特长班的风潮。如今,这股风潮已经蔓延全国城市乡村,且愈刮愈烈、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不仅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有关,更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教育产业化倾向有关。以北京为例,在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学生中,有一半来自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少数重点中学。而这些中学,无不强调奥数、英语、音乐、体育等所谓特长。如今,北京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推优生或特长生上一个理想的中学,已经到了抓狂的地步。父母无法改变社会环境,只有改变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或特长班。孩子们很辛苦,家长们也很痛苦。

  事实上,中国的孩子们还面临着一个他们无法察觉到的更大的不容易,也就是独生子女的困境。20世纪初期,柳诒徵、夏曾佑等国学大师曾认为:西方人伦关系极其简单粗糙,比如brother既可指哥哥又可指弟弟,sister既可指姐姐又可指妹妹,uncle更是包含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多种称谓,不像中国人伦关系既复杂又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优雅厚重的伦理体系和礼仪规范。或者说,中国文明是一种远比西方文明更高级的文明。但在今天,对独生子女而言,兄弟姐妹、叔伯姑舅等人伦关系早已成为天方夜谭。他们大多从小就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待人接物习惯,既不易与他人沟通协商,也无法有效抗击生活中的挫折或失败。富士康“N连跳”原因很多,独生子女心理敏感、情感脆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养老问题也是中国孩子必然会遇到的另外一大挑战。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几个儿女一起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义务。而在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固然可以享受父母甚至祖辈的百般呵护,但却只能独自赡养父母甚至祖辈老人,由此形成了一拖二甚至是一拖四、一拖八的养老格局。这对孩子们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来说,都是一个巨大考验。就此而言,中国孩子们的不容易,仅仅才是一个开始而已。
来源: 环球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2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