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4|回复: 1

让孩子当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5-2 1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第一代华人移民的两种态度

作为第一代华人移民,心中总有一个疙瘩解不开:到底让孩子身上多留点中国东西好,还是让他们彻底融入外国人的社会,完全变成一个外国人好呢?

有人说,如果你是大学毕业以后才出国,那么,你就基本不大可能融入当地社会了。这话虽然可能有些偏激,但还是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越晚移民越不容易融入当地社会。我们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吃的是国人爱吃的大米饭、馒头、酱油,看的是中文的报刊,对融入当地社会似乎不大热衷,也好像有一种很强的惰性。我们也常常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反正人家也不会接纳我,我何必自作多情?

不错,我们生着一张亚洲人的脸是永远改不掉的。无论你是否把自己当作中国人,但在外国人的眼里,你还是个中国人,这个现象一直困扰很多华人移民。这一困扰也同样让我们对下一代的培养目标产生了影响。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比如在美国,我见到一种是父母完全把孩子当作美国人来养,家里不说中文,更不让孩子上中文学校。孩子平时吃的是美国的快餐和西餐,交往的是美国朋友。总之,离中国圈子越远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美国人,才能彻底融入主流社会。

另一种父母则相反,他们经常对孩子灌输中国文化,从小送孩子上中文学校,暑假带孩子回国,以便让他们对自己的根有所认识,让他们吸取中西文化的精华,将来更成功。这些父母认为,不管你是美国藉,还是中国藉,别人还会把你看成中国人,对此早有清醒的认识,以后被别人歧视时,心理承受力会相对强些,孩子的挫折感也会少一些。



第二代华人移民的尴尬

有这样一篇文章,描述一位华人二代和一位老美一同去中国谈生意。这位华裔不会说中文,更不用说读或写中文了。而那位老美中文学的呱呱叫,以至于这位老美为老中当上了中文翻译。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人总有长处和短处,但放在这位华人身上,好象让他非常尴尬,尤其是当地的中国人问起他,你明明是个中国人,怎么不会说中国话时,他无言以对。

第二代移民有的双语学的都不错,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曾有位做过口译的美藉华人抱怨:他去中国担任口译时,中国人看着他的模样是个地道的中国人,因而似乎不放心他的美国英语是否纯正,是否真能把他们的话翻译成标准美语。理由是他能讲一口没有洋味的北京话,怎么看也不像美国人。一个华人不可能了解真正美国人的思维,也就不可能当美国人的代表。

在美国的情况有时也好不到那里去,尤其你要是在一个移民不多的地方。记得一位朋友的孩子,大概7-8岁时来美国,上大学时,他的同学一个劲地问他从哪里来的。他说来自中国北京,但他的一口美式英语很纯正,把他们吓一大跳。他们于是又问了:你英语为什么讲得那么好,一点口音都没有?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明白来自北京的华裔美国人是什么概念,这也就无形中增加很多烦恼。

说到这里,我想起刚到美国时与一位华人ABC的对话。我看他长的一副中国人面孔,就顺口问:“你是那里来的?”他回答说:“洛杉矶。”我又问:“我是说你原来是那里人?”他仍就回答:“洛杉矶。”我不甘心,再次问道:“那你的家乡是那里?”“洛杉矶。”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我正准备再追问下去:“你的父母从哪儿来?”话问到嘴边,又吞回去了,我发现他表情不自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遥远的关于华裔美国人的概念。

这件事对我的震动不小,从那以后,关于中国人从哪儿来的话,我只问一次,如果对方不主动告诉我,我也就不再追问了。

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怎么说这么好?”这就是所谓“香蕉人”,“夹缝中的人”也许是对他们所处的尴尬最好的形容。

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国人)?

华人诺贝尔奖朱棣文被提名美国商务部长时,华人都为他高兴。然而,朱棣文教授的一句“我不是中国人”,引来很多中国人的不快。心想:我们华人为他高兴,原来是拿自己的热脸贴他的冷屁股,他根本就不领情。据説朱棣文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家里时,他的父亲说:“身为父母,有子荣获诺贝尔奖,当然非常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替中国人争了光。”这就是第一代移民的真实想法。其实,在这件事上,朱棣文也没有什么错,他本来就不是中国人。应当说,他首先是个美国人,我们也不要反应过度。实际上朱棣文的中国背景并没有让他羞愧,他在去清华大学演讲时第一句话就是:“我非常自豪,我的父母都毕业于这所大学!”他为他的中国背景而自豪。但他的的确确是个美国人,他爱美国,这有什么错吗?我们的孩子以后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华人移民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有7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和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52岁)。从他们的简历来看,中国背景和中国文化的底蕴对他们事业的成功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他们中的很多人中国情结很深。比如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现在都回到了中国。谁也不会忘记,尽管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丁肇中用英语讲话比用汉语更为得心应手,但是在诺贝尔奖授予仪式上,丁肇中就是坚持要求用自己的母语汉语致答辞,因为他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不一定总只局限在自然科学领域,他们有人要参政,有人要当律师,有人要当法官,不完全融入当地社会是不敢想象的。让我们来看看华人参政的几个第一。

前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Gary Faye Locke)是第一个当选为美国州长的亚裔及华裔美国人。他目前为第36任美国商务部部长。

出生于台北市的赵小兰(Elaine Chao),美国第24任劳工部长,她是美国内阁第一位亚裔妇女,也是第一位华裔内阁成员。

去年,华裔女候选人赵美心成功当选加州国会众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女国会议员。56岁的赵美心(Judy Chu)出生于加州,从政已有24年,曾三次当选蒙特利公园市市长,2003年当选加州众议员,现任加州平税委员会副主席。赵美心的当选,是美国华裔尤其是华裔妇女从政的一个历史标志,意义重大。

从他们的从政简历来分析,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至少与他们多年来不遗余力地融入主流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1996年骆家辉当选州长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骆家辉是数百万美国亚裔移民中值得骄傲的人,“这些亚裔移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和他们作为公民的良好表现,增强了美国的力量。他代表着我们大家都能够实现的未来。” 那么,就让这位美国前总统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吧。祝愿我们的孩子们既保留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又能坚定不移、勇敢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一个所在国和中国人民都欢迎的人。

 来源: 新华网论坛
发表于 2010-5-3 05: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只要长了中国的脸。。就离不开中国这个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2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