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6|回复: 0

如何克服海外异国漂浮感觉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4-2 1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犹记得,1985年底,我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像连根拔起的花木,思根之情油然而生。抵达美国后,住在芝加哥,目视异国之人,耳听异国之语,放眼异国民俗风情,倍增飘然失根之感。


  克服漂浮感觉的第一个着陆点,就是饮食文化。家中三餐,虽中西合璧,却以中餐为主。真是“关起门来还像在祖国一样”。由家庭饮食文化,扩及华人餐馆的饮食文化;由饮食文化,渐及节俗文化、艺术文化、图书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哲学文化……我从居住的芝加哥,到美国的东南西北,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拉斯维加斯、夏威夷……,以至加拿大、英国、荷兰、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日本……每到一处,惊异发现,处处中国人群,处处中华文化。前人,今人,都有意无意地在异国他乡保持着、移植着、播扬着中华文化。炎黄情,华夏志,民族魂,抽象的文化根,体现在具体的不同形态的文化形式之中。


  异国留“根”办法多


  异国他乡寻到的根,其实是多少辈华侨华人给我们留下的根。如何继往开来代代相传,更自觉地在异国他乡把文化根留住呢?


  我们这一代人,自幼中华文化之根渗入脑髓,化进血脉,绝大多数不会失根。儿女一辈中华文化根也许不那么稳固,但失根或完全失根也不那么容易。留根,主要是第三代以后的严峻课题。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孩子们,8小时以上在校接受西方文化教育,课余电视电影网络也是直接的西方文化熏陶,能不能寻到和留住中华文化根呢?这让很多华裔家庭费尽苦心。饮食习惯、家庭熏陶、节日活动、中文教育,几乎成了共同的留根“招数”。


  饮食文化毕竟是最为潜移默化的一环。我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大外孙子德华,自幼在家吃中餐长大。跟父母出外游玩,往往汉堡、比萨充饥。3岁时,周末我常驾车带他外出。开头一眼看到那个黄色M字大招牌,就嚷着要吃汉堡。带他到中餐馆吃过虾肠、牛肠、虾饺、烧卖、芋饺……再经过黄色M字大招牌,故意问:“进去吗?”他摇头大声说:“不!虾肠虾饺!”上大学住在校园,平日都是西餐。每周自己要吃一两顿中餐。每个假期回到圣地亚哥,我们还请他去吃虾饺……北京烤鸭还是他的特爱之一。小外孙宗华是混血儿,从小爱吃婆婆做的饺子。我开玩笑地说: “你是喝妈妈的奶水,吃婆婆的饺子长大的!”


  留根,常常与节日风俗关系密切。端午,水上龙舟,盘中粽子,屈原故事。中秋,天上月亮,桌上月饼,嫦娥传说。春节,张灯结彩,水饺糖果,新年风俗……一年年,一点点,一滴滴,心中生根。德华儿时,我们带他参加芝加哥湖边的中秋晚会,特意带他赏月。回家路上,他一路从汽车前后左右观赏明月。我们给他点染了“追月”和“月追”的情景气氛。这种月的情怀,从小种在他的心田,是西方孩子所没有的。如今大学将毕业,假期回校前,买什么营养品、糖果让他带去,都连声“不要”,唯有那盒中秋月饼,他笑眯眯接纳。


  留根,重在语文。汉语能讲,中文能写,是基本。无论大孙子、小孙子,自幼学认字、背诗、念书。无论德华、宗华,3岁就会完整地背诵一些短诗。上周末中文学校,是许多家长帮助孩子留根的重要一环。西人孩子周末去大玩,许多华人孩子却被家长“逼”到中文学校“受罪”,还要在家复习做功课。德华,从“被迫”到学得津津有味,一直读到十年级。说实在的,有时看到他艰难地一笔一划写汉字,不免心生怜悯。但见到通过歪歪斜斜的一笔一划,文化根渗透他的心灵时,也无比欣慰。3岁的宗华有时吃剩的或不爱吃的东西就扔在一边。婆婆教他背唐诗时,特意加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还给他讲解意思,让他领悟,让他珍惜。


  文化根,连形,连神,连魂,就这样细水长流,点点滴滴,帮他们留着。


  他乡扎根志不移


  移民海外,像蒲公英,飘散四方,最终还得落地扎根。


  笔者所熟悉的一对华人夫妇,在圣地亚哥高科技领域创业有成。在他们的豪宅里,不但有不少中国工艺品,还有一些中国名人格言哲语。谈到创业成功,谈到他们建立的企业文化,这位先生滔滔不绝地引述了不少中国古代现代名人的语句,近代的孙中山遗教,以至毛泽东的语录,中国女排的团队精神。再放眼看看,凡是保持优秀的中华文化根的人们,都在各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凡是保持优秀的中华文化根的青少年,都在学习上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绩。犹记得十多年前,我拜访美国工程院院士黎念之博士时他说的一句极为深沉的话语:“要得到与美国人同样的职位,你一定要比他加倍优越、出色。”


  这让我悟到:真正寻根、留根,还要扎根。如今,移民留学者越来越多,但相对而言,海归毕竟不是大部分,“落叶归根”也毕竟是少数,回归养老虽然渐热,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海外同胞,还要在海外生活、就业、创业、研究、创造……如果中华优秀的文化根,能够化作自己的灵魂,品格,思维,才智,也必然在新的土壤,新的天空中,化为他们新的谋略,新的行动,新的成果。无数出色的华人学者、教授、专家、商家、企业家、工程师、技术师……不正是把优秀中华文化根深扎北美大地而腾飞起来的吗?


  他乡扎根志不移。中华子孙,“文化之根”将永远留住。宗 鹰(旅美作家)(写于圣地亚哥徜徉室)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2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