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90|回复: 0

走近今日的阿尔巴尼亚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3-20 0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阿尔巴尼亚,在许许多多现今40岁以上的中国人的心里,是记忆颇深的!因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国际政治舞台上掀起12级风暴的特殊时刻,中阿两国人民曾像亲兄弟一般心连着心,肩并着肩,结下了令世人敬羡的战斗友谊。

 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之歌唱遍中阿两国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的年代!

  然而,国际风云变幻急骤,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大家都知晓的原因,十分熟悉、亲切的友邦,变得陌生起来。然而,中华民族一向是热烈多情的,对待在艰难岁月里结识的战友,更是如此。今日的国人,无论是雪发霜鬓的年老者,还是求知欲极为旺盛的青少年,都很关心和渴望了解阿尔巴尼亚这个与我们曾有过特殊友谊的国家。
 
    笔者青年时代曾在阿尔巴尼亚学习、工作过4年,度过了一部分难忘的青春年华。回国后当过10年《人民日报》翻译、记者,为宣传阿尔巴尼亚和增进伟大的中阿友谊,尽了一点绵薄的力量。在最近3年里又连续两次赴阿工作,前后时间共达一年之多,期间对今日阿尔巴尼亚的国情时政、世俗民风有了比过去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洞察与了解。

    方兴未艾的建房热

  毋庸讳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这一破坏性极大的风暴,也给阿尔巴尼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1997年前后的政局动荡,更是使国民经济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援建的100多个工业项目绝大多数已经停工停产,大批大批的工人陆续失业,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却被许许多多平地而起的雅致漂亮的现代化楼房和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别墅楼群给掩盖了。15年来,勤劳智慧的阿尔巴尼亚工人、农民,凭着自己能吃苦能耐劳的双手,从城市到乡村,盖起了一座座、一片片很讲究、很坚固、很时髦的高大楼房和别墅楼。如今的阿尔巴尼亚城乡,确实是比15年前漂亮多了,好看多了。这一点是近来到过阿尔巴尼亚的“老阿们”的共识。

 让我们漫步在拉那河畔,把近年来新出现的颖异别致、令人拍手叫绝的精品建筑仔细地欣赏一下吧!

 先瞧瞧伟岸、庄严的“喜来登”宾馆!那高大宽舒的前厅,柔和细腻的灯光,精心布置的客房,精巧典雅的设备,气势堂皇的多功能厅和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舞台,分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五星级水平的国家一级宾馆。站在这所宾馆的凉台上向北望去,那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就以阿尔巴尼亚全国最高级的王牌宾馆而闻名的“达依迪”宾馆,如今显得多么土气、矮小、原始。几十年来,它一直是很有气魄的。然而,到了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它只能以历史文物的资格而存在了。

  作为一个首都,地拉那如果只有一个“喜来登”,那是难以显示她在市政建设方面的喜人成就的;同她齐肩媲美的还有“埃克利普斯”“巴拉蒂塞”“优美风光”“麦蒂”“伊利里亚”“贵宾楼”等富丽豪华的宾馆。地拉那现有人口近50万,笔者想有这么多的高级宾馆足够了。

  这些年来,地拉那的市政建设是全面开花的。30多年前,拉那河南岸的新地拉那只有两条街,如今已发展成为真正的新城,它的面积已拓展到南山坡上。新城的西南部,自拉那河山脚下,是整个地拉那最亮丽的风景,那里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阿尔巴尼亚人建起来的别墅区。因为工作需要,笔者所服务的单位要购买一栋别墅,为此先后到20多家认真地参观、研究、欣赏过很多栋别墅楼。阿尔巴尼亚人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伊利里亚人的后裔,他们非常爱美,有着强烈的审美追求。建筑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这一大片别墅区里,每栋小楼在式样、结构、用料和色彩上,都是百花争妍,别具千秋,甚至连凉台和院子周围的铁栅栏也都各具风格,互不雷同。毫不夸张地说,每栋别墅楼都是一件精妙无双的艺术品,充分地展示了一个民族的艺术特性和文化素质,说明阿尔巴尼亚民族的确是一个超凡脱俗的民族,是一个很有创造力和智慧的民族。笔者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因循守旧、脑子僵化的建筑设计者,是应当很虚心地向阿尔巴尼亚同行学习的。

 至于“大学生城”周围那一大片荆棘丛生的坡地,早已被色彩鲜艳的高大住宅楼和质地良好的外交人员公寓所覆盖,成为一个新的居民区。而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制片厂以北那片宽阔的坡势平缓的丘陵地上的葡萄田,如今已变成由北方山区移居来的山民们的新家园。排排房屋看上去略显简易,但那毕竟是新砖新瓦新木材建成的新房舍,自然要比从前居住的世代相传的泥土房和简陋笨拙、具有中世纪堡垒特色的石筑塔楼要开化得多,先进得多。时代总是要前进嘛!

 除了老地拉那的住宅依旧还是老样子之外,整个地拉那到处都是一片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据权威人士向笔者讲,这10多年,住进新宅的地拉那市民占全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其中住进别墅楼的富裕者占新房居住者的20%以上。在全国经济尚未复苏,各方面还有许多困难的情况下,不到50万的地拉那市民能取得这样的筑房成就,委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难道只是首都地拉那在大兴土木吗?不是,建房的热潮席卷到全国城乡。从地拉那到海港都拉斯的39公里公路的两旁,新建的大型企业、公司的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而且根据地拉那城建规划,未来在这片坦平空旷的原野上,还要建起更多的外国投资企业、公司,地拉那将与第二大城都拉斯连成一体。你说这气魄有多大!这不是空口说大话,你看那围起来的一块块工地和堆山成岭的建材,分明在向人们昭示:这宏伟的首都扩建工程,正在充满希望和活力地实施中。

 从都拉斯海滨到戈茉姆的滨海松林里,那数也数不清的色彩绚丽、巍巍壮观的宾馆,更是一块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的诱人之地。座座楼房的质量是上乘的,样式和装潢也都是最时髦的。这里的一切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尽管阿尔巴尼亚闭关锁国几十年,目前的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来说还比较滞后,但是,在楼房建筑方面,他们却很会赶潮流,十分擅长与时俱进。

 为了工作,笔者还曾到希雅克和采立克两市郊区的几个农村的几十户人家做过客,亲自目睹80%以上的农家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盖了别墅式的新房或彻底地翻新了旧房。一家家小园果木蓊郁,鸟语花香。那一栋栋小巧玲珑的白墙红瓦的漂亮农舍在繁茂的青枝绿叶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一马当先的筑路湖  

  要想富,先修路,阿尔巴尼亚人也很懂得这个常理。阿尔巴尼亚是个山国,77%的面积是山地,全国的交通主要靠汽车。笔者当年任《人民日报》记者每次访阿时,全凭汽车四处奔波。因此,对阿尔巴尼亚公路的实况,心里很有数。不过,那时候,路再凹凸不平,汽车扭再大的秧歌,也不觉得有多颠、有多苦,从来也没幻想过,在阿尔巴尼亚有朝一日还能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跑一程。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高速公路也降生在阿尔巴尼亚这个多山的国家里。如今,她不仅有了地拉那到费里到发罗拉高速路(这条路是全国的交通大动脉)、落果齐恩到爱尔巴桑到波格拉德茨到马其顿高速路,还有地拉那到茉查到斯库台高速路。有了这三条最主要的高速公路,就基本上解决了全国的交通运输问题。这些路的质量如何?一句话:相当不错。笔者在阿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这些高速公路上度过的。笔者总的印象是:汽车奔驰在路面上,觉得是那样的平稳,就跟乘坐空中列车在万米高空飞行时的感觉差不多。当然,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十全十美,目前,这些高速路两边的辅助设施还欠完善,有待于今后逐步去解决。据笔者所知,有关方面对此项工作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除了高速公路之外,这些年来,还铺设了一些新的公路,其中主要有巴尔什到台佩茉纳公路,道罗维策公路,福舍克鲁亚到米辽特公路、发罗拉到奥利库姆公路,以及布特林特公路等。

 对原有公路维修加固,也是公路建设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地拉那通往爱尔巴桑有一条高山公路。它已有70多年的历史,原来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十分难行。当年在阿访问每次从这里路过,汽车都颠得笔者头晕脑胀,再加上山石崎岖、峰回路转,有两次甚至还呕吐过。如今这条路修复、护理得非常好,全部路面平展宽阔,汽车跑得再急再快,也不会有头晕目眩之感。据几位司机朋友介绍,全国许多老龄公路都修复到了这个水平。朋友的诚挚话语给笔者增加了老地重游的情趣,得闲时定再到板栗和李子之乡巴依兰姆·楚里山城逛一逛,看一看,品味、分享诚朴、憨直的北方山民的幸福与快乐。

 善于思考与追根问底的读者朋友一定在想:阿尔巴尼亚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失业者又是如此之多,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钱用来修建住宅和筑路呢?照实说,笔者刚刚重返到阿尔巴尼亚这片热土时,脑子里也出现过同样的问号。后来生活的时间长了,客观事实和有关材料渐渐解开了笔者心中的疑团。

 阿尔巴尼亚自从取消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私有化经济以来,有三种人首先富了起来。第一种人是到国外的打工者。阿尔巴尼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统计,全国共有人口340万,到国外打工谋生的人超过70万,他们每年由国外给亲朋好友寄回的外汇超过6亿美元。侨汇不仅对弥补国家的贸易逆差、增加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大大地解决了家庭的经济困难,不少人家有了剩余的钱,积累了造房的资金。据笔者了解,近年来的造房人家,特别是农村中新盖房户,半数以上在国外有打工的人。这些打工者在国外的薪水一般要比在国内高出5~7倍,甚至10倍,安下心来,埋头干上个三五年,多则七八年,积累一笔修建一座2~3层小别墅楼的钱,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种人是经商者。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有一批与市场经济同乐共舞、水乳相融的人。这些人起跑很快,发展市场经济的号子刚刚一响,他们就一马当先地抢上前去,跑北京,赴罗马,胆子大,谋略高,不到几年工夫,就成了腰缠累累的大富翁。不要说造一栋小楼,就是平地拔起一座上星级的大酒店,也不在话下。

 第三种人是眼光远大、富有韬略的企业家。他们瞧不起那些小打小闹,整天动肝火、费口舌的小本商人,孜孜以求的誓当那种横扫千军、独霸一方的大老板、总经理、董事长。这种人非但有独吞大海的鲨鱼胃口,更有占山为王的豹心虎胆。这种人口袋中的钱是难计其数的,盖上几栋豪宅别墅,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参差不齐的生活水平

 今天,如果你是第一次到阿尔巴尼亚访问,人们整齐的穿衣打扮和脸上流露出来的坦然平静的表情,商店和农贸市场还算充足的货物,以及遍地皆是的“奔驰”轿车,都会让你感到,如今的阿尔巴尼亚人生活得蛮不错嘛!是的,笔者也认为从整体上来说,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

 先说工作人员的工资情况。上个世纪60~80年代,是阿尔巴尼亚有史以来人民生活最富裕、士气最旺盛的黄金时期。那时候,城市里工人、市民每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为500列克左右。6级以上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大约为600~700列克。大学教授平均在800列克左右。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工资存有差别,但并不悬殊。一个大学里的勤杂工,商店里的售货员,每月可以拿到450~500列克的月薪。60年代中期以前,阿尔巴尼亚没有不上班的专业作家和艺术家,绝大多数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在固定的文化机关或艺术部门工作,他们的工资比一般知识分子略高一点,但再高也超不过1000列克,即使是人民演员、人民艺术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也是如此。作家的稿酬很低,写一部300页的长篇小说,作者只能拿到相当于自己5~6个月工资的稿酬。艺术家演出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除工资外不再拿任何其他报酬。那时候,社会上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全国无一个百万富翁。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以后,工资差别日渐加大。目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为7000~8000列克,临时工的日工资为400~600列克。退休者每月的退休金为5000~6000列克。国家干部中局级人员每月工资为3万左右列克,科学院院士每月可拿到4万多列克,特聘律师每月工资在4万左右列克。国家会议议员工资最高,每月为15万列克。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的人,每月可得到社会救助金3200列克。目前,百万富翁的数量很可观。

 了解工资的大致情况,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物价情况。80年代末以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物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物价一直保持稳定;总的来讲,物价趋于逐渐下降。那时候,物价很低,比如说,大学生食堂一天三餐8个列克,中晚两餐有肉菜,另有一个素菜和汤。早餐必有一个鸡蛋、牛奶和奶酪、果酱,面包不计量,可以随便吃。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有240~250列克就足够了。总之当时阿尔巴尼亚人虽然比德国人、南斯拉夫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低一些,但比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却要高出不少。一个普通工人靠工资养活三口人之家,是没有问题的。那时候,书籍的价钱也极低廉,一本500多页的小说才5~6个列克,大学生们在节日或生日时送礼互相赠书,是很平常的事情。

 1990年底以后,社会制度发生剧变,物价不稳,有时简直是飞涨。1997年社会党执政以来的七八年间,情况逐渐好转,通胀率不断下降。一个普通家庭只靠一份工资,生活是很困难的。要知道,生活的含义不仅仅包括吃饭一项内容,每个家庭每月还要支付住房费、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人生了病还要买药支付医疗费。有读书学生的家庭,还要支付天文数字的学费。想想看,普通的阿尔巴尼亚公民,当今的日子过得是多艰难吧!退休者的生活状况比在岗人员还要难。一年多来,笔者结识了好多退休者和失业者,他们说家里人一个月能吃上一两次肉就很不错了,老婆孩子连牛排是啥味道都已经忘记了。

 在阿尔巴尼亚工作期间,不论是在首都地拉那,还是在其他一些中小城市,随时都能看到市中心广场、电影院门前、纪念碑附近聚满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人们聚来帮忙。后来才知道,那些人是失业者。失业是阿尔巴尼亚当前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由于绝大多数的工厂企业倒闭、停产,失业者的队伍逐年增大。有条件的人出国谋生去了,无条件的人无事可做,整天不是坐在咖啡馆、酒吧里消磨大好的光阴,就是聚在街头巷尾闲聊神侃过日子,显得十分无聊。失业大军中不仅有普通工人、国家干部,还有许多留学归国的高级工程师、专家、讲师……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为了糊口养家,到处寻找工作。就为笔者服务的单位亲自出面接待过联合企业的厂长、高级会计师、中学语文教师……这些人因为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求职的条件降得很低,哪怕是当洗碗工、清洁工都心甘情愿,只要一天能拿到500列克,干什么活儿都可以。

百度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2 1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