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排队对于欧洲人来说,因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别。
意大利、西班牙等拉丁民族的人,是欧洲最缺乏排队意识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排队意味着贬低人、约束人,甚至妨碍人的创造性。
西欧地区对待排队则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排队是文明社会之举,而且是处理不必要竞争的公平解决途径。在所有欧洲国家里,英国人是首当其冲的排队能手,一来因为排队能够避免与陌生人的身体接触;另一个原因是排队这个形式能令大家心平气和,抑制住性侵犯的动作。英国人因此享有不轻易发脾气的好名声。
意大利人刚好相反,他们属于著名的热血沸腾的民族,所以无需站成一队来约束和维护自己的性格。假若你有在意大利车站候车的经验,你就明白用不着劳神地去寻找队伍,当汽车进站时,你立即会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流所吞没。
19世纪时,名满天下的“排队冠军”当属法国人,英语里“Queue”一问便源于法语。如今英国人则被称颂为最精彩的排队民族之一,他们荣幸地与俄罗斯人、波兰人分享这一桂冠。有人说一个英国人哪怕只有他自己,也会站成一支只有一个人的整齐队伍。
那么,为何有些民族倾向于排队而另一些则不然呢,一种评论是,在乎时间的民族更乐于排队;相反对待时间漫不经心者则厌恶站成一列。习惯排队的民族,理由之一是对秩序的需要,显然英国人迫切渴望秩序,由于排队能够公平地分配时间并可以避免乱嘈嘈的环境,因此,在英国人眼里,一支队伍简直是象征着一个理想社会的浮雕,队伍中的每一分子都明确各自的位置,这有多么美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英国人是始终如一的排队者,时常能观赏到他们违反排队基本原则的景观。典型的是,当超级市场结账处有几行平行的队伍时,英国人常常喜欢睁大眼睛左顾右盼地奔到移动较快的那组队伍中。酒吧里,英国人的排队作风便散漫多了,特点是形成“无形的队伍”,期待着售货员自己辨认出谁是应服务的下一个顾客,围在旁边的一圈顾客还常常会诚实地把先到者指认出来,提醒售货员轮到这位先生了。英国人这种莫名其妙的自我否定态度,令拉丁人费解。不过英国剧场幕间休息时,拥挤在柜台前抢购饮料者,同样需具备橄榄球运动员的素质,这与某些拉丁国家有的景象很相似。看来,习惯于排队的民族并非自始至终都是强硬的排队者,不习惯排队的民族也并非永远拒绝列队。
在意大利人的眼中,虽然排队显示着受约束和降低身份,但在超市和机场人口处,他们仍然能规规矩矩地一个挨一个地行进。东欧人的排队生涯 排队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堪称一项全民风俗,一切事物都要经过排队才能解决。办理各种手续、等车、买票、采购蔬菜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等,甚至为加人另一支队伍而排队。在消费者至上的社会里,购物意味着休闲,充满乐趣,然而对俄罗斯人来说,那则是一场需要消耗大量精力、体力和时间的恶梦。
一位俄罗斯主妇在清晨匆匆忙忙地奔往食品店,慌里慌张地排上买香肠的队伍,终于轮到她时,第一步是接过售货员开的小票,紧接着去收银台排队付款,再拿着付款收据转回香肠柜台重新排队等候领香肠。所有人都必须像她这样排上3次队后,才能买到一点点香肠。下面她又将为其他生活用品去重复同样的排队行动了。
俄罗斯经济学家尤里·奥尔罗夫有过一个统计,全体俄罗斯人,一年在商店里排队浪费掉300亿个小时,相当于1500万个公民1年的工作时间,而排队所耗费的时间高于实际购物时间的五六倍。
身经百战的俄罗斯人排队排出了经验和心得,他们常根据队伍的壮观程度来推断该物品的缺乏程度和价值。一位家庭主妇瞧见商店门外的龙蛇阵时,跃上脑海的头一个念头应是赶快排上再说。比如肥皂、卫生纸等日常用品,一瞧见就得毫不迟疑地买上数箱,因下一次不知何时才有幸再见到。另一个应该树立的明确要领是,哪怕眼下不需要那个东西,也应将它买下来,即使回去后再转卖给别人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好主意。
由于俄国政府严禁通宵排队,因此俄罗斯人在排队问题上尤富独创性。比如当人们听说商店里进了一批新俏货时,俄罗斯人时常会在前一天就排上队,待夜幕降临时,大家记录下排队者的名单后将队伍解散,次日清晨于商店开门前按前晚的顺序重新组织好队伍。
俄罗斯人排队的另一特点是健谈。当然最重要的话题是说服对方:那个商品的确值得为它去排队等候。排队时聊天的影响力甚至能导致购买者的一致性,使原本想买其他东西的人最后被说服作出与同伴一致的购买决定。这种情形在波兰同样很典型。波兰社会学家兹·瓦尔托斯曾有过亲身经验。华沙一家副食商店里,排队者们一致同意在政府规定的限量之外多买两条猪腿。兹先生对猪腿不感兴趣,拒绝购买。顿时队伍里七嘴八舌地开起了集体讨论会。有人捉醒他说,你回家后太太定会大发雷霆,绝不会原谅你如此愚蠢的行为。还有的建议,你先买下猪腿再转卖给邻居,他们一定会兴高采烈地感谢你。女售货员手举着两条猪腿听了众人的发言后,果断地将猪腿放到秤上下结论道:‘赶快掏钱吧,别妨碍我工作。”兹先生不得已最终买下了猪腿,与众不同的消费者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改邪归正了。
《海外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