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9|回复: 0

“每个时代都有他们需要的肖邦”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2-26 18: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2010年2月22日,华沙街头出现了十五张崭新的石凳。与过去那些供人们休憩使用的长凳不同,这些凳子上都带有小小的金属按钮,轻触按钮,肖邦的音乐就会响起,萦绕在石凳周围——这是华沙人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这位200年前诞生的伟大作曲家。就在当天,一场超过170个小时的“肖邦作品马拉松演奏会”在波兰首都华沙拉开序幕。

  其实,不光是这些石凳,也不只是在波兰,全世界还有无数城市、无数人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200年前诞生的肖邦——音乐学者们继续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短暂的39年人生;钢琴大师与唱片公司继续录制着肖邦全集;全世界几乎每一架钢琴前依然摆放着肖邦琴谱;今年全球将有数十个国家举办2400多场音乐会、电影以及展览等活动,全面纪念肖邦。

  这其中,有些活动就像在广场上安置带有MP3的石凳一样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些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所体现的,都是人们对肖邦音乐的热爱与迷恋。就如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的那样:“音乐厅中一旦响起肖邦的音乐,听众们立即会有愉悦的反应。这世上所有的男人与女人都知道他的音乐,他们热爱他,并为之而感动。”

  塑造肖邦

  在音乐史上,与肖邦同年诞生的舒曼,或许是最早崇拜肖邦的大人物。经过对肖邦长达6年的关注,舒曼总结出一句被后世广泛引用的评语:“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这句话很有舒曼的风格,警句式的语言富有煽动色彩,而挑衅的语气又伴着不容置疑的态度。

  舒曼对肖邦的关注始于1831年。那一年,他第一次撰文评价肖邦出版的第二号作品,以诚服的口吻呼吁:“脱帽致敬吧,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天才。”之后,他几乎评论了通过出版商销往德国的所有肖邦作品。1836年,在得到肖邦第五号作品《马祖卡风格的回旋曲》之后,舒曼在一篇综合论述中发出“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的呼声。这一呼声里,提到了北方强国的暴君沙皇,也把肖邦音乐中不可遏制的马祖卡节奏与沙皇俄国对波兰的占领对立起来——或许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作为斗士的肖邦形象深入人心,而我们也记住了一个民族主义者肖邦。

  沙皇俄国以及革命后的苏联理论家们,对肖邦也有过很多研究和论著。他们竭力渲染着肖邦的民族情结,并强调着肖邦音乐中的民族性。似乎正是这些极具影响力的俄国艺术家的介入,才让肖邦在远离波兰多年后,重新被波兰人认识。

  俄国音乐家巴拉基列夫曾探访肖邦的出生地,惊讶地发现当地人根本不记得有过姓肖邦的人家。通过他们的努力,肖邦纪念碑才在其出生的小镇竖立。从这以后,波兰人开始津津乐道于“肖邦流亡时带走的一抷故乡的泥土”,以及“死后送回华沙的心脏”。由此,一个热爱祖国、带有波兰民族主义精神的肖邦形象,开始流传世界。

  复杂与真实

  因为“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这句话,让人们对肖邦的音乐认知变得激烈而革命。但这些都是成见。

  比肖邦晚一年出生的作曲家李斯特,是肖邦另一位鼎鼎有名的追捧者。李斯特对肖邦的热情在好莱坞电影《一曲难忘》中被疯狂地描绘过。在同时代人中,没有人比李斯特更了解肖邦的音乐,他不仅演奏其作品,还将肖邦写的6首波兰歌曲改编为钢琴曲。肖邦去世后,李斯特又撰写一本《论肖邦》,提出“以音乐认识肖邦”的观点。事实上,要研究一位音乐家的创作,不能脱离其人生、性格、情绪与生活细节,更何况是肖邦这样极度内敛而克制的人。

  他是一个几乎从不直白表露自己情感的人,其深藏不露,与李斯特的张扬截然相反。肖邦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不同,他理性,也不会过度激情。他的演奏很克制,音乐轻盈剔透,却足以激动人心。他的音乐听上去跟古典主义水火不容,实际上却是浪漫主义时期中最古典的一位。

  要理解肖邦,你无法从标题去简单分析。他的一首夜曲或许描绘的是死神的行进,一首叙事曲又可能是爱情的挽歌;隐藏在马祖卡舞蹈节奏之后的,既有舒曼所谓的“鲜花丛中的大炮”,也有单纯的民间狂欢;他的圆舞曲可能在谈论忧愁,谐谑曲又可能在讲述悲剧。

  纵观整个音乐史,没有谁像肖邦那样,执着而始终如一地为钢琴这个乐器而专注创作。他通过黑白键盘表达着自己复杂的、倒置的情绪——欢快与悲痛、热情与哀伤、舒缓与愤怒、唯美与疯狂……这些层次复杂的情感,隐藏在音乐背后,勾勒出一个饱满真切的肖邦。在“爱国情怀”与“作曲家”的标签背后,必定还有一个更真实、更有灵魂的肖邦等待人们去发现。

  这个时代的肖邦

  2010年已经被肖邦的故乡波兰定为“肖邦年”。从1月7日起,一系列肖邦音乐会将在华沙国家音乐厅举行。从2月26日至3月19日,波兰中央银行还将发行12万张肖邦纪念纸币。

  早在5年前,波兰政府就已经在为肖邦诞辰200周年做着准备工作。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令波兰政府的准备工作几乎全部白费。不过目前,一切影响已被降到最低,至少,2010年的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仍能如期举行,中国钢琴家许忠和现籍英国的钢琴大师傅聪将分别担任复赛和决赛的评委。

  为迎接“肖邦年”,波兰全国可谓大兴土木。3月1日,翻修一新的肖邦博物馆将重新开张,这座占地1300平方米的博物馆,将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肖邦生平和作品;肖邦的出生地将变成文化教育中心;肖邦当年受洗的布罗豪瓦教堂将被恢复成200年前的原貌——这三项工程就将耗资3700欧元。

  今天的肖邦早已跨出音乐范畴,成为波兰的国家象征和最有力的旅游宣传工具。走在华沙街头,报纸上、电视上、电线杆上、车身上,到处是巨幅的肖邦头像和音乐会海报。波兰文化与国家遗产部部长博格丹·日德罗耶夫斯基承认:“并非这位伟大的音乐家需要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的工作需要他”。

  打开波兰各地的报纸、电视、电台,到处都是密集的“肖邦年”活动宣传,波兰国家电视台更是设立了“肖邦2010”的系列专题。在一些俱乐部、音乐室、音乐沙龙以及小剧场里,则有数不尽的肖邦免费音乐会。

  “通过流行文化推广肖邦音乐并非十恶不赦,但我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把握好平衡。”西奥多尔·卡尼策教授是奥地利肖邦协会的主席,他认为,通过流行文化推广肖邦,会让年轻一代更进一步了解肖邦和他伟大的音乐。波兰国家肖邦研究所索性将肖邦编入教学体系,他们制定了一整套从小学到中学的肖邦教育大纲,不仅介绍肖邦的音乐,更向学生们灌输肖邦的爱国精神。

  悲观的历史学家说:“时间越久,我们离真相就越远。”乐观的历史学家则说:“每个时代都有他们需要的肖邦。”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肖邦仍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是波兰人,也是法国人,从今天的意义上来说,他更是世界公民——这就是为什么在2010年,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喧嚣着肖邦的名字,流淌着他的音乐。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第一财经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2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