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53|回复: 0

一位波兰老人的50年中国情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9-24 1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汤黎、赵远方):卡莫西·莱纳是一位78岁的波兰老人,1955年他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自此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此后莱纳遗憾地没有机会再到中国,但他对中国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减少。54年来,他收集中国的工艺品,关注中国的新闻,在周围人眼里,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

     虽然有些走调,但莱纳依然能哼唱出这首当年在中国学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他也还记得一些简单的中文。1955年5月,作为波兰援助中国的滑翔机教练团的一员,24岁的莱纳来到位于中国张家口的中央国防俱乐部体育学校,为中国培训第一代滑翔机飞行员。他和波兰教练团其他成员一起,曾经数次受到彭德怀元帅的接见。莱纳对彭德怀印象很深,并对他敬仰有加。

    到1956年1月培训结束离开中国,莱纳在中国呆了大半年的时间,这期间他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他说,“一开始培训进行得很艰难,主要是语言障碍。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的解决方法是,)中国学员学习波兰语,每天10个单词;波兰教练则学习中文。中国学生很有天赋,也有决心和毅力。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很快就能熟练地完成高难的空中翻腾动作。”

    回到波兰后,莱纳依然关注着中国的一切。广播、电视、报纸、书籍,莱纳通过各种途经来了解中国。对于中国发生的大事小情,他甚至比记者还清楚。莱纳还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波兰语节目的忠实听众,他非常喜欢有关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专题节目。作为国际台听众俱乐部的资深成员,莱纳还多次参加国际台组织的外国听众知识竞赛,并获得了2005年“中国的宝岛——台湾”知识竞赛的一等奖。莱纳的夫人对于丈夫对中国的热爱、对国际电台的深厚感情很有感触:“我丈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忠实听众,他还经常参加国际台组织的知识竞赛。他买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书籍,从中了解中国,而且还能从书中找到知识竞赛题目的答案。”

    在丈夫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莱纳夫人也开始慢慢地了解并喜欢上了中国。莱纳当年从中国给当时还是未婚妻的夫人带回了一枚在王府井金店购买的紫宝石戒指,这枚戒指成为了他们的订婚戒指。莱纳还从中国带回了旗袍和檀香扇。优雅、充满东方神韵的旗袍曾经让莱纳夫人的女伴们羡慕不已,而那柄檀香扇虽然已经破损,但莱纳夫人依然精心地保存着。对她来说,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珍贵礼物,是她与莱纳的青春时光与美丽爱情的见证。她说,“在莱纳去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知之甚少。有时听我父母谈起中国,我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遥远国度,就像童话里的世界。莱纳从中国回来之后,受他的影响,我也开始关注中国。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我们家庭里无处不在、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的确,在莱纳的家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情:书架上摆满了关于中国的书籍,书桌的正对面是一幅大大的中国地图,墙上挂着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书桌上甚至还摆放着一尊毛泽东主席的石膏雕像。对于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莱纳更是了如指掌。可以说远在波兰的他感受着中国的每一次脉动。他说,“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多亏了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长时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可以说,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莱纳家客厅的显眼位置悬挂着一幅精美的杭州织锦。老人说,这是当年回国时,他的中国学生送他的礼物。54年来,这幅织锦一直陪伴着莱纳,老人也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友人的怀念。他至今记得很多中国学生的名字,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阔别半个世纪的中国老友。他说,“贾义富、任以海,(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我还保留着他们当年的通信地址,但时间过去几十年,我们都七八十岁了,现在已经无法联系到他们了。我的中国学生都是非常好的人,(如果他们看到这篇报道,)我希望得到他们的消息,与他们重新取得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