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59|回复: 0

人文摄影—构图的创意(三)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9-3 1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让人潮拥挤起来

如果要拍摄大场面,比如人潮拥挤的街头或是一场大型集会的时候,不要只想着用广角镜头来表现。广角镜头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但是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变得分散而不那么紧凑。你可以尝试用中长焦的镜头来拍摄人群,因为中长焦镜头会把景物变得压缩,用来拍摄人群会使人群显得更加拥挤,使画面更加饱满紧凑。比如你要拍摄一条街道上的人群,可以选择一个大概和这条街道成30至40度角的高点来拍摄,这样的拍摄角度使整个街道还保留了一定的自然透视,拍摄的人群会在画面中呈现出一个具有层次感和透视感的平面。但是不要使用太长焦段的镜头,比如150mm以上的镜头来拍摄人群,因为过长焦段的镜头会使景深过浅,从而起不到表现众多人物场面的作用。 1.jpg

神界人间

西藏拉萨八角街上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藏传佛教信徒和游客商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一席之地。八角街原是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现在又成为了著名的商业街,可以说这条神奇的道路几乎就是连接神界与人间的通道。

我从位于八角街一隅的玛吉阿米餐厅的三楼平台上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个餐厅占据了一个L行的街角,非常方便在露台上拍摄两条街上的人群,你可以根据一天中的光线变化选择拍摄角度。从这个平台上俯视的视角大约有45°,我选择使用80mm的中焦镜头拍摄,这个焦段的镜头既可以压缩人群,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拥挤,也能获得较大的景深,更有利于表现一条街的透视感。

特别提示: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八角街上藏族信徒比较集中,是从玛吉阿米餐厅的三楼平台上拍摄人群的最佳时间。
引导线和框架并用

在拍摄某些场景时,比如大面积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稻田,你可能会苦恼于画面过于平淡,没有足够的景深。这时候你就要利用周边的元素来制造一种构图感,使画面变得更具有深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前景的元素,比如用一棵树下垂的树枝作为框架,框住你要拍摄的主体,让你所表现的主体被集中起来,从而聚拢观者的视线而不是分散他们的视线。如果你所选取的框架线条还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比如下垂的树枝正好指向你要拍摄的主体人物,或者是一扇半开的窗户的延长线正好指向某个建筑等等,那么这个框架和视觉引导线共用的画面就会变得结构性更强也更耐看。

2.jpg

丰饶之岛

巨大的芭蕉树掩映着广阔的稻田,勤劳的巴厘岛人顶着烈日在辛勤地劳作。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风景优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稻米产区。我用芭蕉树的巨大叶片和树干作为前景的框架,给原本平淡的稻田增加了层次感和空间感,也通过当地的植物表现了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热带气候。注意看伸向画面中心的芭蕉叶,它低垂的叶片刚好指向了在稻田里劳作的三个农民,也很好地起到了视觉引导线的作用,这幅照片是一个视觉引导线和框架共用的好例子。
隐形的视线
   
视觉引导线在大多数画面中是确实存在的一条线或几条线,比如一排排的农作物、一条河流、一条弯曲的公路、一排笔直的树木。但是在有些时候,这些视觉引导线是隐形的,在画面上并不是直观地体现,它们通过画面中主体人物的视线引导观者关注画面中你要表达的主题。这不是在自然界中找个具有形式感的引导线那么简单,这需要你去思考怎样去表现你的主题。比如说在画面中有一个人的背影,他仿佛正看着远处的一个建筑,这样的画面会暗示我们从这个人的视角出发,去关注他正在关注的远处的建筑,而远处的建筑可能才是你要表达的这张照片的主题,而那个人正是画面中一条隐形的视觉引导线。

3.jpg

乱发迎风

在西藏那曲火车站附近,当高原的阳光放肆地铺洒下来的时候,住在铁路边的简易帐篷中的藏族民工早早起床,以一头刚冲洗过的乌黑乱发迎向那条铺展向远方的崭新铁路。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瞬间,它给观者提供了一种情绪和情境,当这个藏族民工望着伸向远方的铁路的时候,我就准备好拍摄这张照片了。我把焦点对准民工的一头乱发,并采用较大的光圈以虚化杂乱的背景,较浅的景深让观者的视线一下子就落在了一头清晰逼真的乱发上,注意看这个民工的视线成为了画面中的一种隐形的视觉引导线,它引导你去关注画面中那条通向远方的铁轨。
现实比想象有趣

当我们在某个场景拍摄的时候,不要总是抱怨如果这个人站在那儿就好了,如果这棵树长在那儿就好了。现实中往往就充满着有趣的视觉组合,仔细思考画面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且在画面中把具有这种相似性和关联性的元素一起纳入画面,你拍摄的照片自然会呈现一种戏剧感。不要总是想摆布你的拍摄对象,那样可能使你的画面看起来很假,努力发现它们隐藏的关系,请记住: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有趣得多。
4.jpg

艺匠之岛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一个木雕艺术家正在雕刻一件艺术品,旁边还有两个青年在下棋,这是一个恬静而又悠闲的场景,它突显了印尼巴厘岛的诸多特性:艺术气息和人们悠闲的生活。

本来这是一个比较平淡的场景,没有很好的光线,现场的空间也非常狭小,我注意到在雕刻艺术家的后面有一尊木雕的佛像,它的姿态和手势正好和这位艺术家工作的姿态形成惊人的相似性,而这个佛像正是由他的手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两件事物的关联性,正是这种关联性给这个画面增添了戏剧感和趣味。
从天上看人间

鸟瞰照片非常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就好像从天上看着人间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一般。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飞机上透过舷窗看大地上的房子、田地、山脉和河流。原本在平视的角度看起来杂乱无章、平淡无味的事物,从空中看去就像一个个精美图案,一排排的房子仿佛棋盘一般,田地看起来就像是绿色的绣花地毯一样。因为这种垂直俯视的角度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事物的一般角度,所以任何事物从这个角度看都会变得非常有趣,尤其是对于拍摄很多相似或同样的景物时,比如房子、农田、山脉等,或者是很多人在一起从事一种活动,比如广场上的集会,寺庙前的朝圣活动,这种视角下的照片跟上文提到的拍摄全景的照片不同,那类照片还多少保留了一部分透视感,但是完全俯视的照片看到的几乎像一个平面,非常具有图案性。拍摄垂直俯视的照片一定要找到有趣的拍摄对象,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角度太广的广角镜头。
5.jpg

朝圣终点

从大昭寺的金顶上望下去,在寺前磕长头的信徒此起彼伏,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现供奉于寺中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在西藏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无数佛教徒不远万里从家乡磕长头到拉萨,就是为了瞻仰这尊佛像。位于拉萨市老城区里的大昭寺是每个去拉萨旅行的人必须要去的地方,也是摄影师们最常光顾的地方。每天在大昭寺的正门前的青石板地上都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在磕等身长头,这场面也是大昭寺最有特点的地方,大昭寺的内部禁止摄影摄像,而二楼和三楼的平台都可以摄影,从三层的金顶可以以完全垂直的俯视视角看到在门前磕等身长头的人群,这个角度是拍摄这个场面最好的角度。我趴在三楼的露台边上,使用24mm的广角镜头拍摄了这个画面。不过现在为了游客安全,已经在边沿的地方修了护栏,禁止游客靠近边沿,为拍摄这个画面增添了不少麻烦。
让风景抽象起来

都说拍摄风景最好使用广角镜头。在摄影师们经常去拍摄的中国西部各省,尤其是新疆、青海、西藏这些地方,面对草原、荒野、雪山,广角镜头的确可以拍摄出辽阔的视野,但是有时候如果你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望远镜头来拍摄博大的风景,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用望远镜头可以去除多余而杂乱的视觉元素,而且可以发现平时很难一见的视角。用望远镜头裁切风景的局部,把风景元素抽象成几何图形和大面积的色块,表现大自然的纯净和神奇,这样的作品就不单单是记录了,而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拍摄这样的作品要注意构图的时候把握好整个画面的结构感,你可以让画面由很简单的元素构成,但也要有令人兴奋的兴趣点和层次,有时候多欣赏一下抽象绘画大师们的作品,看看这些名作好在哪里,学习一下名作的构图方式,会让你受益匪浅。
6.jpg

高山如父

唐古拉山远远看去仿佛一块巨大而纯净的水晶镶嵌在周围五颜六色的山体中。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唐古拉山是在5000m的高原上耸立起来的山脉,海拔6839m,是怒江、澜沧江和长江的发源地。我拍摄的那天天气非常晴朗,蓝色的天空一丝云都没有。但是说实话,这座雪山不是很好拍,因为它没有起伏陡峭的山形,正午时分也没有神奇的光线和多彩的天空。但是我却看中这座山峰柔和的线条和旁边的山体所形成的很好的几何图形,注意看我在构图的时候是怎么利用山体雪峰的边缘来分割空间的,把整个画面处理成了一幅平面的抽象画,几乎完全放弃了透视感,但是正是这种非常极端的拍摄手法才会使观者感觉到高原特有的纯净和神奇。
剪影是最好的前景

不要害怕和其他摄影师拍摄一样的主题,也不要为其他摄影师拍过的同题材的照片所影响,你应该寻找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来拍出有个性的照片。例如你要拍摄的是个知名建筑物或者纪念物,图书和明信片上都充斥着关于它的各种照片,有些是你要学习的,有些是你要刻意避免的。比如,在拍摄白色、金银质地或者外观非常华丽精美的建筑物时,找一些具有反差效果的视觉元素来强化建筑的精美和华丽。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寻找可以作为剪影的前景,大面积的黑色可以衬托出你要拍摄主题的颜色和精美的结构装饰,也给画面营造较强的透视感,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和比例。
7.jpg

读者与金塔

这张照片拍摄于老挝首都万象郊区的塔銮寺。建于1556年的塔銮寺,是老挝最雄伟壮观的一座佛塔,佛塔全身用真金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夺目,即便是阴天也能够在大路上远远地望见它的身影。这座金塔共有3层,高45米,方形底座,第二层有30座配塔,第三层则是覆满金箔的塔身,这座塔自17世纪以来就是老挝国家神圣的象征。

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来到这里,蓝色的天空和金色的佛塔组成了完美的画面,但唯一的问题是很难在画面中体现出这座佛塔的高大,因为周边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参照物来表现它的大小。我发现在塔身四周的回廊里坐着很多休息的人,他们由于没有被阳光照射到而形成剪影,我选择了一个正在读书的游客作为前景,并把她处理成剪影的效果,回廊的外沿正好形成了框架,由于剪影的强烈效果,一下就和金塔拉开了空间距离,使画面显得非常具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但是画面中好像太静态了,还缺少点什么,所以我在等到一个穿红衣的工人走进画面的时候才按下了快门。曝光方面还和其他的剪影照片一样用天空来测光比较保险。
拍摄开篇图

人文摄影师或者为杂志或报纸拍摄的报道摄影师和普通摄影爱好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拍摄任何题材的时候,他们都会时刻想到照片在媒体上刊登出来的效果,并有意地按照媒体刊登的标准去思考画面构图的效果。比如,某一场景对摄影师拍摄的主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那么在这一场景中拍摄的照片很可能会成为随后媒体刊登时的开篇照片,也就是压题照片,那么就可以思考该如何组织画面中元素的关系,以及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放置文章的标题。这需要摄影师对媒体版面设计的深入了解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图片类杂志的优秀版面设计会对如何拍摄开篇图有非常大的帮助。
8.jpg

忧郁少年

黄昏时分,一个忧郁的纳西少年拿着自己用药盒做的汽车在石头城残破的古城墙上徘徊,当旅游开发变成被高山峡谷阻隔的泡沫,当离此不远的丽江古城已经失去往日的宁静,成为人们熙来攘往的自由市场的时候,这个深藏在金沙江腹地的村落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节奏生活,它也许就是纳西人的隔世家园。

这张照片是我为《丽江宝山石头城》这个专题故事拍摄的开篇破题照片,它通过一个孤独少年独自玩耍的形象,凸现出这个村子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处境和状态。这个少年没有见过真正的汽车,只能用药盒自己做一个汽车玩,这个非常具有戏剧化的细节给这张照片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意义。我在构图的时候把少年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把较大面积的空间留给背后的城墙和阴影,大面积的阴影部分可以在媒体刊登的时候放置标题。这种构图方法使少年的形象更显得孤独和无助,整张照片的色调和构图以及少年忧郁的神情契合得非常好,一下就点明了这张照片的主题,也定下了整篇报道的基调。
来源:数码摄影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1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