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29|回复: 1

留学生各国“抢工”妙招多!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8-15 08: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时下找工作难,地球人都知道,但聪明人还是能使巧劲、出狠招找到属于自己的“奶酪”的。今年,回家度圣诞,顺便找工作的留学生比往年更多了,我们从一些回杭留学生的最新播报中,感受到一些应对就业的“海外招术”。假如你正为就业苦恼,不妨试试灵不灵。


  在英国:看招聘,不找大报找小报

  播报人:史卓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金融投资硕士,明年1月拿毕业证)

  史卓斌回国度圣诞,顺便找工作,到12月25日已投了好几份简历了。出国前他是一个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留学本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感觉“人算不如天算”。

  英国的失业率已经升到了近7年的最高,经济出现了负增长,街头经常能见到找不到工作的流浪者。史卓斌说,要在英国生活原本并不算太难,打零工一个小时能赚至少5.75英镑,节假日还能加倍,一个月赚到1000镑就足够养活自己了。英国的房价很高,而且是拍卖的,买房不划算,当地人都流行租房,如果不住伦敦,300镑就能租到带院子的小别墅了。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英国年轻人开始加入了“打零工”大军。史卓斌说,英国很多公司招人并不特别看重学历、专业,而是很重视应聘者是否对该行业足够了解。

  我的一些英国朋友找工作,有个习惯是不看大报看小报。因为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很可能有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应聘成功率不高,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在澳大利亚:应聘被拒仍写感谢信

  播报人:樊昌源(昆士兰科技大学金融硕士一年级)

  昆士兰矿业比较发达,金融危机后对矿石的需求减少了很多,当地的经济受影响很大,“大商场一直在不停地打折促销,往年的清仓销售在今年都提前了,而且时间更长。”樊昌源有点自嘲地说,现在流行的说法:“留学去澳大利亚吧;要找工作,直接回国吧!”

  目前昆士兰的银行业压力也很大,这对学金融的樊昌源来说需找到对口工作,1年后才可以申请移民。而2008年之前,澳大利亚的紧缺专业就业率非常高,工作机会最多的领域是建筑、牙医、医药、护士、药剂、劳改、兽医。但很少有留学生选择这些专业。

  我认识的一些澳大利亚朋友,找工作有个习惯很好,就是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笔试、面试机会,得以获得求职经验。这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和诚意,也给未来创造机会。很多公司会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再招人时,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是在首选之列。


  在法国:喜欢抱团登报应聘

  播报人:程迅(法国雷恩商学院硕士一年级在读)

  “法国是出了名的失业率高,年轻人失业现象尤其严重。”程迅所念的高等商学院在法国有近百所,多数是用英语授课。法国有关就业的流行话题是 CPE(contrat permiere embauche),指的是针对26岁以下年轻人找第一份工的工作合同。如果一个公司超过20人,就可以签这个。它最大的特点是试用期为2年,在这2年里,雇主可以解雇职员,并且无须任何正当理由。

  政策的出发点本来打算缓解一下就业压力,法国公司不太愿意招聘人是因为解雇太难,雇主选人特别谨慎。政府觉得CPE的颁布至少能降低门槛,促进就业,然而,很多人却觉得使年轻人的工作更加得不到保障。

  程迅说,法国年轻人对就业焦虑的挺多,看好某些工作然后就开始撒网投简历。一些大学会通过媒体发布团体求职广告,介绍某个班级的毕业生情况,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一些小公司在申请破产或被其他公司兼并前,也会通过媒体发布类似广告。团体求职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能减少招聘工作量。用人单位在团队中随机抽出几名求职者进行笔试和面试,如果满意,基本上一个团队就可以定下来。团队的相对稳定性和凝聚力也是吸引用人单位的一大优势,可减少人员重新磨合的时间,节省管理和沟通成本。


  在美国:有活就干,不求一步到位

  播报人:陈杰(旧金山州立大学 MBA)

  在美国,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以前能在华尔街谋得一份高薪职业,现在可不那么容易了。华尔街的人事经理们甚至取消或推迟了到哈佛、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等名校的招聘活动。但我的一些美国朋友对此比较乐观,“一个人一辈子的职业总会变动五六次,世道不会永远平稳。”

  美国人比较自我,认为找工作是自己的事,不关政府、环境的事。他们就业的标准并不是稳定或者高薪,而是一份职业规划。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都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在工作中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追求一步到位。但美国朋友应聘时,“留后路”的意识很强,在没有签合同之前,将解雇费同工资、救济金和假期等每一样,都摆在桌面上谈个清楚。

  不少中国留学生则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来回避就业。因为在美国,读博士需要5年,是可以领工资的。
发表于 2009-8-16 06: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流行在劳动中介找学生工。所谓的劳动中介就是“吸血虫”,中介费也不是一次性缴纳,而是从学生的时薪里扣除。工厂给学生的工资如果是10欧元一个小时,学生拿到手里也就6欧元左右,中介要是够黑的话,可以吃你一半的薪水。工作大多都是一些体力活,但是找工作的中国学生却是门庭若市。中介不愁招不到中国学生,直接导致工资下降,中介态度恶劣等负面效应。 后来德国经济不好,失业率攀高的那段时间(2002年左右),大家都是一大早在中介门口排队,有一次因为30多人抢一份工作,几个中国学生打了起来,头破血流,中介报了警,后来警察来了倒是没有抓他们。。。中国人不管是难民还是留学生都很不容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