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15|回复: 0

海外华人参政坎坷多难之路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6-18 06: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本月初,欧洲议会(MEP)选举伦敦选区结束点票,参选的19岁华人青年张敬龙最终只获得四千多票,未能当选欧洲议会议员。同一天,号称要把所有反对盗版的政客赶下台的瑞典“海盗党”却在获得了7.1%的支持率之后,成功在欧洲议会谋得一个议席。

这形成了欧洲议会选举有趣的一幕。看似儿戏的“海盗党”成功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成为欧洲议会七百余席的一员。而尽管英国华人张敬龙的竞选传单上写着:“让我们打破150年来的缄默,一同改写历史,为欧洲华人打开新的一页”这样的煽情口号,但英国华人却以不足欧盟平均水平10%的投票率作为对他的“回报”。尽管张敬龙本人在得知结果后乐观地表示,还会继续参选,但华人在海外参政的阻力基本上不会因为他的这次“吃螃蟹”之举而改变多少。

英国注册在案的华人大约有60万,其中约30%分布于伦敦地区。如果伦敦将近20万华人中具有选民资格的人全部投票给张敬龙,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当选。但是,欧洲议会的选举实行的是分区选举,偌大一个伦敦被分成多个选区,无形之中,本来就是少数族裔的华人选民更被严重地分流,基本形不成显著的政治力量。即便如此,不足五千票的得票率还是让人有些汗颜,华人薄弱的参政意识和公众事件的冷漠态度,其背后体现的到底是华人勤恳工作无暇顾及他人与社会,还是一种先天的政治“懒惰”?

孙中山把政治定义为“众人的事”,言下之意是说中国人自私自利,缺乏“公民”意识。不过,张敬龙这次能够获得参选资格,主要还是依靠着旅居英国的“众人”。根据规定,英国的欧洲议会候选人需要5000英镑作为抵押金,而这一笔钱,张敬龙完全是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青春进取的形象在华人社区中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筹集来的。其实,从汶川大地震后数额颇为可观的海外捐款就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于“自己人”的事,向来是慷慨解囊的。不过,“解囊”之后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地无分南北,中国人却考虑得比较少。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信奉着那句俗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是,政治这东西,从来都得“劳力伤财”才能成事。毕竟,政治是选出来的。想要不付出实际的个体代价而成为群体公共政策的受益者,这似乎是中国人对待个人与社会的最普遍心态。以笔者的了解,在英国,说粤语的华人和说普通话的华人也有一层隔阂。看到中央台记者采访张敬龙时,记者的京味普通话和粤式普通话的“交战”,人们不难感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族群鸿沟。如果没有一种“政治的共同体”,这道鸿沟弥合的难度可想而知,海外华人要真正成为一股有影响的政治力量,终究难以实现。

韦伯在论及民族政治体之时有言,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只能是一种“大众民主”(mass democracy),即被纳入到一个经济统一体的社会大众必须同时参与到一个统一的政治过程中。以此等广泛的政治参与性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才配称为“政治的民族”。海外华人要想真正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却不必等“政治民族”在国内的形成,他们自身亦可踏出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来源:21世纪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