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54|回复: 0

中国记者走进普拉托中文学校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6-15 19: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驻欧联时报记者杨凯(左)采访中文学校负责人


    
    据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日前,当我和《欧联时报》主笔博源、记者小华走进普拉托一所中文学校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这样稚嫩的声音,来自我们的母语,来自和我们一样黑头发黄皮肤的小孩子。在这所学校的迎客大厅,温婉的音乐同样让人感到亲切,中国民谣《四季歌》。
   
    在一间不大的教室里,年轻的老师陈秀玉正在教二十来个三四岁的小孩识字。黑板上写着“前、后、左、右、来、去”几个汉字,小陈老师的手里拿着这些字的卡片。她把这些汉字,叫做“字宝宝”。
   
    “老师会让举手的小朋友来回答,老师手里的字宝宝是谁?”
   
    她亮出手中的卡片问道。话音刚落,很多小手便举起来,顽皮点的男孩一边举手就一边嚷了起来:“是来、来、来--”
   
    这时候,她就会说:“请叶豪小朋友来说,这个字宝宝叫什么?”
   
    叶豪小朋友正在开小差,被点了名,有点腼腆,想了一会,小声说道:“来……?”
   
    “真棒!小朋友们一起说,”我喜欢”。”于是小家伙们就大声整齐地说:“我喜欢。”
   
    “喜欢谁?”她接着引导。“喜欢叶豪。”小家伙们继续大声回答,不过这回有点乱。但是叶豪受到了鼓励,坐在椅子上活动起来。
   
    很快,一堂课就在这种生机勃勃的气氛中结束了。结束前,小陈老师送给了刚才表现不错的小朋友们一人一个小贴画,是一张笑脸,可以贴在脸上,亮闪闪的,很漂亮。
   
    “孩子们挺可爱的,学得挺快。一般刚进来的小孩,一两个月就能说中文的普通话了。”陈秀玉对我们说,“他们和国内的小孩比起来,还要更活泼一些。而且,他们都很在乎老师能不能给他们鼓励和爱护,感觉会很明显。所以,我们首先是去”爱”他们。”
   
    陈老师班上的孩子们,年龄都差不多。再大一点的孩子,就要送去“老外学校”(当地华人的口语,指意大利本地的学校)读书了。许多家长们把这里当做一个类似国内学前班的地方,让子女们学习中文、也接触意大利语;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都在为了生计而忙碌,也没有空闲来照顾这么大的小孩,花些钱把孩子放在中文学校里,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是周末班,许多已经在老外学校念书的中小学生会过来学习中文,选择上日常班的大多是学前儿童,但是来上周末班或者假期班的孩子却有大有小,十几二十岁的小孩也有。普拉托地区华人人口众多,各家亲友更是辐射到整个意大利,许多家庭都面临子女教育的问题,他们普遍希望孩子要懂得自己的母语,也希望将来子女能够回到中国发展事业。因此,中文学校也在此地蓬勃发展起来。
   
    我们来到的这家学校,全名叫做“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中文学校”,最初是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委托办起来的,迄今已有11年的历史。副校长吴静云女士是创办人之一,她介绍说,在最初的草创时期,学校不过是借用了联谊会会所的一间办公室,三五个教员;现在,几经扩大,校方租下了一处闲置的仓库,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20多位教员;在读的学生也达到了800多人;在全意大利,这是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校了。
   
    既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有许多在意大利其它地方的华人子女也慕名过来就读。特别是意大利的各级学校最近已经放了暑假,这一放就要放3个月,中文学校随即开始填补意大利国内的空白,办起了暑期班。
   
    从那不勒斯过来的10岁小女生谢丽琼,就是来这个暑期班学习的。她在那不勒斯的“老外学校”已经上到了四年级,这次来专程只学中文。“我爸妈说,这个暑假只学中文。”谢丽琼对我们说。由于她一直趴在课桌上写写画画,我特意看了看她都写些什么,原来是对着课本在抄写生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得挺不错。老师可能也比较青睐这个勤奋的学生,在她的课本上,有老师亲笔写下的一些生字生词,应该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特意为海外华文教育编写的教材。
   
    第一册第一课,孩子们将要学习的是中文数字,从“一”到“十”,作为辅助的,是一首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落入水中看不见。”重要的不是这首谜语的谜底(雪),而是加深对这些中文数字的印象以及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这里的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将有机会开始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内容,比如在第十二册中,他们将通过中文阅读到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神笔马良》、《最后一课》等等。
   
    再往上走,到了初中阶段,这里用了和国内一样的教材。鲁迅的《藤野先生》、郭沫若的《雷电颂》赫然在目;甚至还有大量的中国古文、诗词,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韩愈《马说》、李白《行路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在其列。
   
    这些课文对这里的华人孩子们来说,会不会太难?回答是一定的。多年观察意大利中文教育发展的《欧联时报》主笔博源说:“这样的课文程度稍显深了,和海外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将来在较高年级的教材编写方面,还是应该更符合这些孩子的中文水平。”
   
    他说:“通过学习中文,可以增强华人华侨子女对祖籍国文化的认同。一方面,中文学校的培训,这些孩子在读写能力方面基本上可以达到国内的小学水平,一般性的汉语沟通更没有问题。这为他们今后自学汉语打下了基础。目前,就意大利的情况而言,中文学校参差不齐,大的中文学校有近千名学生,小的中文学校只有几十人,教师队伍还有待于提高。相反,另一方面,海外华人子女的学习需求同样也培育了中文学校,使得中文学校在意大利有一个飞速的发展。普拉托中文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他像帕多瓦中文学校,米兰、罗马等地的中文学习,都办得不错,这种广泛的中文学习潮,为第二代华人联络与祖籍国的感情铺设了一些很好的桥梁。”

来源:欧联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1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