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09|回复: 0

“80后”海外华人自信崛起 勇闯国外主流社会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6-5 1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父辈的观念,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则是他们的标签。他们进社区演讲、拉票、宣传中国文化,积极主动地走近当地人;他们不仅外语地道,而且娴熟地使用西方人便于理解的手法。他们是年轻版的赵小兰、骆家辉、朱棣文;他们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最好主力之一。

    近年来,海外“80后”华人以密集、积极的举动亮相,一反老一辈华侨华人谨慎、封闭、囿于本族社团的传统形象,令世界刮目相看。特别是中国国力和国际形象的增强,使得他们更自信更从容。有学者将这一群体称之为:现代华人最开放、最进步、最自由、最勇于表达自己意愿、离国际主流社会最近且利益关联最重的人群。

    无论是勇做欧洲政坛“民星”的张敬龙,还是创办经营伦敦“中文第一报”的传媒新锐刘洋,或者在巴黎街头以流利法语演讲为祖国加油的李洹……他们组成了“少年海外华人”的群像,他们用行动宣言属于自己一代的自信。

 

    19岁华裔青年的议员梦

    5月7日,19岁的张敬龙宣布参选欧洲议员。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欧洲华人社会产生轰动。作为无党派的独立候选人,这个青年要面对109个竞争对手,其中105人具有党派背景,而整个大伦敦地区一共只有8个欧洲议会席位。在所有的参选者中,他也是最年轻的。他的竞选团队像制作明星海报般为他度身定作精致的海报;为了增加人气,他们还充分利用时尚元素,让英国歌唱比赛冠军李洁盈助阵,在伦敦华埠进行拉票。在伦敦华埠的拉票中,一位上了年纪的华人老太太“五妹”被这样特别的场景所吸引,上前慷慨解囊,为这个“初生牛犊”加油鼓劲。

    华人青年在海外参政,张敬龙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他之前,现年26岁的成德仁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议员,他同时出任了教区议员及区议员两个席位,独立于任何政党。

 

    一份报纸的“80后”标签

    与张敬龙不同,更多的华人青年努力用事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刘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年25岁的刘洋,已是一家英国主流华人媒体的创办者和发行人。

    2003年,他出国留学。2006年,硕士毕业的刘洋从做留学咨询服务开始,创办“留洋国际”,大获成功。2008年3月,他创办了中文周报《伦敦时报》。目前,《伦敦时报》每周的发行量为3万份,跻身英国华人主流媒体的行列。

    刘洋说,创办《伦敦时报》并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是要体现对华人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是一份彰显海外“80后”华人风采的报纸。与很多人将“80后”作为贬义词不同,刘洋很高兴把自己贴上“80后”的标签。他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是‘80后’,都是年轻人,思维活跃,出新出奇。”

    “我们正处在为梦想和事业努力的年龄层,我们有闯劲、胆识和精力。”刘洋说:“我们必须用事业来证明我们‘80后’有多强。”

 

    “四月青年”

    实际上,在刘洋和张敬龙被广泛关注之前,海外“80后”华人已经以“四月青年”的名义集体亮相。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从去年四月的第一天开始,到四月的最后一天结束。历史在2008年四月的风云际会让海外“80后”华人这个群体一举完成了一次自我塑造,“四月青年”作为一个全新的角色宣告诞生。

    李洹无疑是“四月青年”的杰出代表。时隔一年,提到去年的那场著名讲演,李洹说:“那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中国人从来没有过的团结,也知道了我们‘80后’有多爱国。我想对前辈们说,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这代人一直生活在很好的环境下,对国家的感情更深,也更热爱。”

    2008年4月19日,法国巴黎的共和国广场上,一名戴着眼镜的年轻华人“胖子”在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握紧双拳。其流利的法文,圆润的嗓音,缜密的思维,加上富于感染力的表达,使现场很多人折服。

    “胖子”名叫李洹,26岁,一个来自中国西安的留学生。在演讲中,李洹用法国人的语言和法国人能够接受的逻辑,充满激情地表达看法,公开表示,自己的情感受到了伤害。这个“80后”男生,在反击西方歪曲和保卫圣火传递过程中,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闪亮登场,成为维护中国形象的海外华人代表之一。

    不仅在巴黎,同样在洛杉矶、大阪、蒙特利尔、伦敦、纽约、悉尼、罗马、法兰克福等全球各个城市中,平时饱受诟病的“80后”华人,也都积极地站了出来,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发出了声音:反对对中国的抹黑,反对歪曲报道。

 

    “还是老歌有威力!”

    也许音乐能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海外“80后”华人时尚骨子里的深情。在巴黎留学的25岁“80后”李可告诉记者,去年的奥运火炬传递所到之处,海外“80后”华人一路高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歌曲。海外“80后”在这次火炬传递中的亲身感受是,流行歌曲不管用了,什么伤了我的心,你情我爱,听了腿都软了,还是老歌好,振奋人心,效果好得出奇。“歌声给了‘藏独分子’沮丧性的打击!”

    李可向记者回忆起当时他在巴黎街头的亲身感受:“嗓子全哑了,还是不停地唱国歌,这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24岁的美国华裔王佳谈到旧金山奥运圣火传递的经历时说:“‘藏独分子’离得远,我们唱《歌唱祖国》,藏独分子离得近,我们就唱《义勇军进行曲》。”王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在现场时,身边是一群“80后”华人,他们中不少人曾是湖南卫视一手培养出来的“玉米”、“盒饭”,那时却都在旧金山奥运火炬传递中大显身手。

    身在加拿大的留学生孙强业通过网络告诉记者,奥运火炬在海外传递的那些天里,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在传唱革命歌曲。“当时,我隔壁住着一个‘80后’,到处都没订购到五星红旗,就买来红布在家里自己制作。她告诉我,在制作五星红旗的时候,听人介绍有那么一首《绣红旗》的歌,特别想听,于是来向我借唱片。”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经常将中国老歌上传到华人论坛上,而在朋友聚会上,大家也经常向他学唱。

来源:上海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20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