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2|回复: 0

法国青年“绝望的一代”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5-11 07: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法国学生爱罢课搞运动是出了名的,无论象牙塔内外,社会上有新运动酝酿,有新党派成立,也少不了到大学校园里去进行宣传。进入2009年,法国不少大学校园里静得出奇,不是因为所有人突然间一起消停,而是因为罢课时间已经持续得太长了。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的几所大学从去年12月开始,至今没有复课。

 

  事情还是从萨科奇上台后想要推行的教改措施说起。法国的大学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其体制僵化在欧洲也是出了名的,比如直到现在,在课堂上还是不鼓励学生和老师进行争论的。以手段强硬著称的萨科奇,2007年上台伊始就搞出了一个大学自治方案:国家将逐渐减少或停止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将公立大学推向市场,自筹资金来维持运行。这就等于把这80多所公立大学推向了市场,去和那些更国际化、资金更充足、与各商会关系紧密的商校,乃至全欧盟、全世界的大学自由竞争,为适应全球化的大学运营模式,自然要从教法的改革上入手。对学生来说,最大的信号:要收学费了(公立大学以前只收每人每学期200-300欧元注册费)。所有学生工会都发动起来进行抵制,差不多所有的教学楼大门都被垃圾桶堵了。结果自治法案不了了之,就搁置下来了。到了2008年底,改革落到老师头上,政府示意要给老师实施打分制度———法国教师都是公务员,公务员都要接受每年一次的业务评定打分,唯有老师例外,从来不用被打分。末位淘汰这类的话还没敢说呢,老师们已经不干了,罢课!

 

  教改是好事还是坏事,见仁见智,而现在学生们的不满,更多是毕业即失业的境况。16-25岁的法国青年是矛盾的一代。他们拥有史上最高学历———62%的人拥有业士学位(相当于国内高中毕业文凭),最近20年为如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苦恼。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往往是从实习、干零活、代理职务和签订短期合同开始的。不同于国内的形式主义,实习对法国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其地位可以与毕业论文相提并论。虽然实习期间没有工资拿,白给人干活,但是不参加实习的话,万一毕业即失业了政府不给你救济金,更别提没有经验很难找到一份正式工作了。所谓代理职务,是指在短期内顶替他人的职位空缺,比如公司里有职员度假生病或喜得贵子了,公司会找个临时工,这份合同为期不能超过18个月,否则就要按照正式聘用的程序走。而签订短期合同更灵活,尤其适用于一些季节性较强的工作,春天去园林公司种树,夏天去海边打扫沙滩,秋天去乡下果园摘葡萄,冬天去山上滑雪场当教练,短期合同为期不得超过3个月。

 

  16-25岁的法国公民中,有1/5的人在找工作,失业率高达20.4%,相比于26-49岁只有7%的失业率,年轻人比后者高出了近3倍。青年一代与“社会”之间的巨大裂痕摆在了他们眼前,这样的日子,可不是共和国从小以来许诺给他们的美好前景。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这一境况还在恶化。根据法国政府青年事务委员会的一份档案显示,青年失业率的增长速度是社会平均失业率的两倍,2009年预计将有15-25万的青年新加入失业人口的行列,前景并不乐观。

 

  困难与不幸似乎都会打包出现,没有稳定的工作也给法国青年带来了一串连锁反应:没有固定收入、没有金融能力、没有贷款额度、没钱租房子、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各种培训的可能、不能自立。近年的法国媒体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青年称为“绝望的一代”,他们对未来感到幻灭,无法融入社会,边形的土地现在已不是青年们的乐土,许多人开始寻求以“全球化”的方式应对未来。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很多法国大学生把今后就业的目光转向了飘洋过海的魁北克,而北欧的瑞典是他们第二青睐之地。该节目把此种现象称之为“逃离”,多么惨淡,绝望之后的逃离,是为了寻找希望,抑或仅仅是为了逃离而逃离?至少法国媒体的态度是悲观的,世界都平了,哪还有乐土。

 南方都市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1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