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78|回复: 0

走近波兰哲学面面观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5-6 06: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按:这篇文章是2002年9月5日,应邀来访的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教授玛利亚·科斯茨扎克(Maria Kostysyak)博士,就波兰哲学研究状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学术报告厅所作演讲。当年我不仅为她担任了现场的口译,同时也将其文稿译成汉语。


一、波兰简介:民族、国家和波兰人的历史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与中国相比,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都非常年轻,因为她们只有一千年的历史,而不是五千年。生活在现在叫做波兰的各族落民族由一个接受了基督教的君主联合起来,这位君主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梅什科一世(Mieszko I)。波兰建国之初,基督教对于各个部落以及生活在波兰地区的各个小邦的统一很有帮助,并且使波兰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发达国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在波兰人的历史上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要素,尽管如此,有些时期天主教还是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大约在十六世纪,在亚盖洛王朝(Jagiellonian dynasty)诸王的治理下,波兰在欧洲的力量和影响均达到了顶峰。当时波兰的版图最大,最具潜力成为欧洲的最强大帝国。不幸,由于一些错误的决策和王朝腐败的内部运做过程使得波兰的国运日渐衰落,被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三个邻国分裂。所谓的分裂时期(partitions)使波兰丧失独立达150年之久。在这一时期,波兰受治于外国政府,波兰人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语言和发展自己的文化。1918年波兰重获独立,此后尽管存在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各个方面的事务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波兰人将获得独立的日子视为新生活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八十年代以来波兰进入转型期,其间所有一切均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二、欧洲思想史背景下的波兰哲学的特点

在许多欧洲国家,哲学在社会生活中似乎被推向边缘,这是因为社会学、政治科学以及其他科学知识为社会的任何主题均提供了充足的必要信息。作为学科,哲学在所有国家均得到了发展,但是却未能象传统哲学那样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波兰的哲学思想是随岁月缓慢发展的,但是当它最终成熟之后,便开始为塑造波兰人的生活尤其是波兰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族关切和形式罗辑似乎是波兰哲学有别于其他哲学的两个方面,而波兰哲学则通过这两个方面使其在国外享有名气。将人们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实际关注以及追求思想中形式向度方面似乎在波兰传统中相互辉映。

三、波兰哲学思想史的主要分期与代表人物

1、中世纪的结束——波兰哲学活动的开始。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十五世纪起便在克拉科夫大学(始建于十四世纪未,现依然朝气蓬勃)生根,人们可以将波兰哲学的发展历程平行地对应于欧洲历史诸时期:中世纪结束,然后是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左右的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等直到当今。与其他国家一样,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与注释也是波兰哲学初期的主要活动。斯卡宾米尔兹的斯坦尼斯拉弗斯(Stanislavus of Skarbinmierz)(克拉科夫神学院的牧师)、克拉科夫的马蒂亚斯(Matthias)、皮尔兹诺(Pilzno)的帕特雷西(Petrycy)以及伍斯辛(Worczyn)的保罗(Paul)等人的翻译和出于各种动机的对亚里士多德体系的评述,其中既有形而上学的、逻辑学的、也有伦理学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创立了以后好几百年的绵延不断的哲学对话和论辩。

2、将哲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文艺复兴、哥白尼的基本发现及其历史进程中作用。此前,哲学在其他欧洲国家以及在波兰自然地臣服在神学的脚下。在文艺复兴时期,情形虽然有所改变,但却不像启蒙时期那样彻底改变。越来越多的作者坚持对世界进行理性的和经验的检验,以此来取代解释宗教的或哲学的文本。在波兰,哥白尼(1473-1543)自意大利学成回国后开始其本人的研究活动,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他的工作对把科学从圣经与教父哲学中解放出来起了巨大的历史推进作用。然而,需要指出哥白尼本人并不意在颠覆圣经教条。他把自己的主要作品题献给罗马教皇,在导言中他写道,全然不懂数学和物理学的人没有资格研究他所考虑的问题,因为他们肯定会误解这些问题。因此哥白尼的发现和演算的日心说的世界观并没有立即被接纳。事实上,又过了差不多两个世纪,哥白尼的成果才被处理成的日常解释的日心说。在此之前,欧洲只有零星的学者欣赏哥白尼的结论,认为哥白尼的发现是试图在旧的地心说框架内解释新的成果,他们其中的大多数是在克拉科夫神学院,尽管他们认真地研究哥白尼的《全集》(opus magnum)并为其开设讲座。完全意识到现在所谓的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的作用似乎需要花费这么长时间:行星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西向东按其轴自转是产生星星升降这一明显效果的原因,对自然界进行实验探究的热情自此开始。

3、反宗教改革时期和波兰弟兄会教义(索西奴斯教义)是欧洲唯理论和宽容论的来源之一。这项运动大约始于十六世纪并持续到十七世纪。根据实验探究将哲学和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以及对基督教教义及其正确解释的热烈讨论,为波兰对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的理性反应奠定了基础。意大利思想家索西奴斯(Faustus Socinus)的教导——否定三位一体、基督神性并主张仅仅通过实践基督教导的德行便可获救——是波兰弟兄会(Polish Brothers)教义的主要灵感。他们在与信仰的权威论辩中为理性的力量提供唯理辩护,影响了许多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西方作者。在波兰,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积极展开活动,出版了许多篇幅不大的文章和书籍来传播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念。然而,没过多久反宗教改革运动对这些思想家进行迫害并把他们逐出祖国。在荷兰,当时以宽容时代著称,他们继续着出版活动,有些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如荷兰的斯宾诺莎和英国的洛克对他们表示尊敬并研究它们的论点。强制实行单一宗教的企图失败后,政治稳定要求一个共同的宗教的假定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由容忍原则所取代。有关容忍的论点包括信念的虚妄性、自主性的尊重、民众争斗的危险以及价值多元等。在以后的发展中,伏尔泰和密尔(穆勒)可以归入容忍学说的追随者,但同时这一理念也招致许多批评,例如卢梭和孔德。在波兰,宗教争论总是异常激烈,在国家的文化生活中产生强烈影响,并与其政治维度有着密切关联。

后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经院哲学的回潮,主要思潮有亚力士多德主义和斯多葛主义。

4、启蒙时期对国家组织的进行改革的政治和社会工程(代表人物:康纳斯基(S.Kanarski)、斯尼亚代斯基(J.Sniadecki)等)。虽然政治与社会哲学的迅猛发展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便已开始(如1551年弗莱茨-莫杰夫斯基(A.Frycz-Modrzewski)的关于全球的国家改革的论述),但是到了启蒙时期这一趋势才凸显出来。由于饱受丧失独立之苦,意识到社会组织中的某些腐朽势力必须通过改革才能清除,才能建立自由的社会,这一理念激励了许多思想家献身于促进积极的制度性和精神性变革的事业。康德哲学的影响,尤其是伦理学中道德与责任的辩护以及对科学的理性态度,在许多智力活动的领域中均很强大。涉及准备和迎接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对那一时期的波兰哲学生活产生过影响。

5、波兰特色的浪漫主义中对重获独立的现实关注。救世主义的作用。代表人物:赫纳-弗龙斯基(J.M.Hoene-Wronski)、切兹科夫斯基(A.Cieszkowski)(波兰的苏格拉底)(A.Cieszkowski)、特伦托弗斯基(B.Trentowski)、利波尔特(K.Liebelt)等。

有的学者认为波兰哲学中最有力量、最具创造力的就是这一时期。当然,也有人对这一观点持批评态度。当时,波兰的邻国德国正在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体系中发展古典哲学。许多才华横溢的波兰人那时均前往德国求学并成为大师们的嫡传弟子。学成回国后,他们试图将德国的思辨和抽象的思维的方式与波兰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首先是获得独立方面,其次是促进民族和文化的发展方面。那种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文学繁荣,在受压迫的年代中,达到了顶峰,其结果是导致旨在波兰人求解放的两次起义。起义反映了波兰人民独立的愿望和意志,但同时也招致许多苦难和迫害,原因是起义未能被很好地组织。起义的失败加剧了悲观的情绪并催生出避世的救世主义思潮。起义失败被解释为波兰民族必须经受的苦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净化和精神再生。那种神秘主义思潮承接了德国唯心主义的脉络,然而它并非浪漫主义思想的唯一主流思潮。较少受到救世主义影响的思想家试图认真分析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格局,并在压迫中寻求解脱的途径。

6、李沃夫-华沙逻辑学学派—分析传统—至今仍具影响和活力。代表人物:特瓦尔托夫斯基(K.Tardowski)、塔尔斯基(A.T.arski)、卢卡谢维奇(J.Lukasiewicz)、莱希涅夫斯基(S.Lesniewski)、切斯泽夫斯基(T.Czezowski)、艾伊杜凯维支(K.Ajdukiewicz)、科塔宾斯基(T.Kotarbinski)等。

如果说波兰哲学在民族关切方面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特色的,那么李沃夫-华沙逻辑学学派则使波兰哲学在形式逻辑领域世界扬名。现在,李沃夫是乌克兰的一个城市,但在1918至1939年间,她属于波兰。布伦坦诺的学生特瓦尔托夫斯基在李沃夫大学开辟了一场分析运动。战前,李沃夫小组成长为李沃夫-华沙逻辑学学派,其中卢卡谢维奇、莱希涅夫斯基和塔尔斯基是代表人物。数理逻辑在波兰的发展肇始于两个源泉:特瓦尔托夫斯基的分折哲学纲领和波兰数学家对集合论和拓扑学的兴趣。该学派与维也纳小组也有些来往,但却回避它的激进的反形而上学传统。塔尔斯基的在演绎科学的语言真实观念的工作帮助解决了若干古老的逻辑悖论并对逻辑学中的若干理论做出了贡献。科塔宾斯基和艾伊杜凯维支也是这个传统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战后继续进行研究。

7、青年波兰运动—文学辩护与思想中斯拉夫成分(感性和激情大于理性)。代表人物:普日贝谢夫斯基(S.Przybyszewski)、贝兰特(W.Berent)、米钦斯基(B.Micinski)等。大约十九世纪之交或更晚一些,波兰的哲学生活还由于翻译了法国和德国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成果而变得热烈起来。尼采和叔本华的著作以及法国的哲学诗被翻译过来,并形成了崇拜的风气。尽管这一思潮远不如李沃夫和华沙的形式逻辑有力量,但也不应忽视,因为它的影响,尤其是在标明西欧和斯拉夫在精神生活的差异方面的作用,依然可以让人体验出来。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是主流。代表人物:沙夫(A.Schaff)、克拉科夫斯基L.Kolakowski)、拉多兹(J.Ladosz)等。现象学:英加登(R.Ingarden)、新托马斯主义(科拉皮斯(A.Krapiec)以及自由宗教思想(蒂希纳(J,Tischner)。

在波兰,马克思主义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各作者试图将普遍原则与我们社会的特殊情况相结合,不论怎样这都不容易。我以为一种特有的马克思主义反思形式在我国发展起来,而且依然拥有许多追随者。同时,强大的宗教传统引起不同方法和立场的经常讨论。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之内以及在天主教传统之内(卢布林的新托马斯主义和华沙及克拉科夫的自由宗教思想)还有这两种立场之间,强调了社会意识在所有领域中是多么难以做出适当的决策,政治的、伦理的等。在克拉科夫,胡塞尔的嫡传弟子英加登及其追随者发展了现象学,它相当于李沃夫-华沙学派的形式语言的另一方面。现象学派试图搞出一套精确的但又不是模型化的严格的科学语言,因此这一领域的学者常常与其他哲学门派的代表们讨论语言学和方法论问题。

9、当代波兰哲学的最新思想:领域多元论以及不同学术中心所检讨的问题(大约有十二个大的和重要的学术中心以及许多小的成长中的中心)。

在哲学领域,问题取向是当今学院派学者经常采用的方法:社会与政治问题、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小国的自我认同等,有关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争论、语言与指号理论(语符学)、哲学史的全面研究不能停顿(所有的重要时期以及古典哲学的人物的详细研究)、现象学和解释学对伦理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的解释等等。

10、学术构构之外的哲学思想的存在正在被发现并被认为是对波兰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下面仅选择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在戏剧界,有格罗托夫斯基(J.Grotowski)和康托尔(T.Kantor);在电影界,有波兰电影学派(瓦伊达(A.Wajda)、霍兰德(A.Holland));在诗歌界,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诗人米洛什(Cz.Milosz)(现住美国但经常回国)和斯琴波斯卡(W.Szymborska);在小说界,有冈布洛维奇(W.Gombrowicz)、莫洛采科(S.Mrozek)以及其他文化领域等。

四、结语

在本讲演一开始我便表达了我的观点,认为波兰的哲学思想是缓慢发展的,但是当它成熟之后,便成为一个塑造波兰人生活的极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波兰的文化更是如此。哥白尼以及不同领域的波兰历史会是这一杰出过程的始作俑者。这一传统在十九世纪由浪漫主义思想家传承。在二十世纪李沃夫-华沙逻辑学学派不仅进行了非常先进的逻辑研究,而且还为波兰整个学术生活设定了样板和要求。由英加登开创的波兰现象学则寻求将哲学语言从纯科学话语中独立出来。教会哲学,尤其是但不不仅仅是卢布林教会大学发展的哲学以及遭到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不同的教会宗教作者(蒂希纳)批判的哲学,对波兰社会也具有影响,其目的是提炼和促进它们的宗教意识。整个传统和当前哲学界的争论似乎都明显地涉及波兰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精当调整的话题。在我们可能融入欧共体之前,有关自身文化的价值问题以及自我认同问题正在完全彻底的讨论之中。

 

 

来源:刘刚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6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