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工作了两年,有一个念头常常萦绕脑海——,回国时,带一个波兰孩子回去,因为波兰娃娃太漂亮了!因此在外面看到波兰人的孩子,常常会驻足细细观察,把孩子们的点点滴滴都映入眼帘:
波兰人没有做月子一说。宝宝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妈妈、爸爸或者家人放在婴儿车中,推出户外,只要不下雨,每天都到户外宽广的绿色园地里呼吸新鲜空气。一个冬天的早上,虽然空中撒下阳光,但是空气仍然冷得凛冽刺脸。我穿过树林,要去电车站。在小道上与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女人相遇,好像是母女俩,她们推着一辆童车慢慢地走过来。车里躺着一个初生的婴儿,闭着眼睛熟睡着,那一对弯弯长长的眼睫毛,那白中带粉红色、玉脂瓷人似的胖脸蛋,真像巴比娃娃。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用刚学的波兰语“道布瑞!”(译音)向她们问了好。接着用英语简单地对话。让我惊奇的是这孩子出生才20天,按中国的习惯,妈妈和孩子都在月子中,到这么冷的室外吹风是绝对不行的。但她们对我笑笑说没关系,都是这样的。是因为人种不一样吗?
华沙街头的商店门口,常常看到这样的街景: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躺在商店门口的童车里,睁着一双蓝蓝的大眼睛,嘴里衔着安慰奶嘴,一声不吭地望着蓝天。这时,他们的妈妈一定是在这个商店里买东西。波兰人养狗很普遍,狗是不能进商店的。于是,狗也在商店门口,那个头左点右点地晃着脑袋,在童车旁边怔怔地看着孩子,车里的孩子也怔怔地看着狗,互相打量,眼光都是很纯洁无瑕的,让人生爱,很有情味儿。
孩子会走路了,首选去的地方是公园。波兰的公园里自由放养着孔雀、鸽子、鸭子和松鼠,都不怕人,尤其是鸽子,很习惯地飞到人的手里吃东西。父母们就把喂鸽子的麦粒或面包屑放在孩子的小手掌上,让孩子蹒跚地走入鸽群。鸽子的喙尖尖的,啄在小手上是有点痛的,可能又是第一次,孩子就吓得、痛得哭起来。但是做父母的,并不心痛,只是拍拍孩子的手,让他别哭,告诉他(她)鸽子是我们的朋友,接着又把麦粒、面包放到孩子手中,鼓励他(她)再去喂。孩子天性爱动物,几次反复,就不觉得怕了,反而感到很好玩,就自己要食物去喂小动物了。爱性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在街上偶尔也看到大哭的孩子,你可以在旁边找到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常常只是站在一边等着,看这孩子哭,不打、不骂,也不哄。孩子不哭了,他们就拉起孩子的手,继续向前走。孩子一见有人来睬自己了,又哭,作父母的又止步,等孩子哭。这样几次三番,孩子觉得哭达不到目的,就抽抽噎噎地诉说,这时爸爸妈妈才和孩子交谈起来。
几乎每一个住宅区,都有孩子们的活动场所。滑梯、爬梯、跷跷板、木马,其中必定有沙坑和自来水龙头。波兰的奶奶、外婆、爸爸妈妈都怂恿孩子去玩沙子,据说会玩沙子的孩子聪明,只要孩子能搭出什么城堡来,一套衣服脏了有什么关系。玩儿完了,水龙头下面一冲,干干净净地回家。
在波兰,对男孩子另有一种教育。一天,在有轨电车上,乘客不多,空着许多座位。车上有一个父亲带着两个七岁、十岁模样的男孩子。其中一个小的坐到了我前面的空位子上。还没等他坐稳,只见他的父亲拽着男孩儿的手臂,把他拉了起来。做哥哥的见弟弟站了起来,连忙趁机坐了下去。做父亲的又把大儿子拽了起来,并且对他俩说:你们是男子汉,就是不让他们坐。在波兰“妇女优先”的礼让是很突出的,无论上车、下车,都是妇女在先,车上坐的一般都是妇女,但没想到男人的男子汉意识是从那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了。
来源: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