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权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网站上近日同时挂出7家意大利皮鞋制造商股权转让项目,均属意大利中高端品牌,股权转让比例不定。记者昨日致电北交所,相关人士表示如不是有投资意向买家,不方便透露具体品牌。“本次股权转让项目都是米兰产权交易所与北交所的合作项目。”其表示,目前有企业来电咨询,但未有确定意向。记者则从珠三角一些制鞋企业了解到,由于这些国际品牌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大都在意大利完成,成本较高,故国内制鞋业大都仍持观望态度。
挂牌出售不排除被控股
据北交所网站显示,7家意大利皮鞋制造商股权转让项目是上周同时发布的,大都为意大利本土全资企业,股权转让比例为1%到100%,即不排除中方控股甚至全资持股,项目截止时间则为2009年12月31日。
转让公告显示,这些意大利鞋企中,最早的成立于1910年,最晚的也有10数年历史。7家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男士皮鞋以及女士鞋包,年销售收入在400万欧元到1700万欧元间,多数定位于高端市场,销售网络除意大利国内外,还遍及欧洲、日本、美国等市场,都具有一定国际品牌影响力和较高设计水平。
“意大利皮鞋制造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加之一直占据着高端市场,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很大,都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所以希望能够与中国企业合作。同时,这些企业的品牌和设计水平又是中国企业所缺少的。”北交所有关人士透露了此次与米兰产权交易所合作的原因,称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若能借此机会打开海外市场,则有助于中国制鞋业摆脱简单的生产优势,而在设计、研发和水平上有一定作为。
中国买家观望者众
对于国际品牌,国内企业最看中的还是成熟的品牌价值,业内较为成功的例子当属中国动向对Kappa的收购。至于纯粹的鞋类行业案例,则当属民营制鞋企业奥康收购意大利知名品牌万利威德(VALLEVERDE)。
“瞄准这些意大利品牌的,相信依然会以具有实力的大型鞋企为主。”华捷咨询服饰行业分析师梁芬洛认为,这类中小企业生产大多在意大利本土,尽管保证了质量和工艺,能体现品牌含金量,但成本非常高,这是国内买家不得不考虑的。
成本高,家族味道浓厚,也正是意大利制鞋业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萌生出售之意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去年1-8月意大利皮革制品与2007年同比下滑了3.6%.事实上,即便没有金融危机,意大利鞋业的现代化过程也显得迟钝。据早年意大利国家制鞋协会统计,1994-2003十年间,就有1300家制鞋企业倒闭,16000名员工失去工作岗位。
广东鹤山一民营制鞋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次听说7家意大利皮鞋制造商挂牌出售的消息,他坦言有兴趣,但首要考虑的依然是成本问题。“要看对方开出的收购条件,如果对生产地有严格限制,又要保障当地工人的权益,相信会影响部分国内潜在买家的收购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