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森向陈德铭开出千家想与中国做生意的英国企业名单
王蕾
2月27日下午,一名英国商人匆匆走出伦敦泰晤士河边的河畔公园广场饭店(the Park Plaza Riverbank Hotel),急着回公司发邮件。
这名商人所在公司专门经营航空航天设备,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以前对中国市场一直跃跃欲试,参加了今天的研讨会,心里更着急,觉得机会就在眼前,岂能错过,再也坐不住了。”
他所说的“研讨会”,是指当天在河畔公园广场饭店举行的“中英经贸合作研讨会”。那里,150名中国企业家和500多名英国企业家把饭店一楼的接待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中英企业在此签署总共11项购买协议和意向书,涉及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这也让一同出席“研讨会”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和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英国是此次中国“承诺之旅”的最后一站。
从上月24日开始,由陈德铭率领的200人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下称“欧洲采购团”),浩浩荡荡地先后造访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一天一个国家,急行军般地在备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欧洲刮过一阵“中国旋风”,总共签下约130亿美元大单,让整个欧洲兴奋不已。
赴英国“团购”
在“中英经贸合作研讨会”的开幕致辞中,陈德铭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在这样的寒冬,我们应该“抱团取暖”;而曼德尔森也用了一句平实的大白话:站直了,或者趴下,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stand or fall together)。双方都鲜明地表达了合作的姿态。
这次,中英之间签署的合约涉及航空、船舶、汽车、环保纺织机械、医疗器材、创意产业、文化影视合作等广泛领域。其中海南航空[3.84 -3.27%]集团和英国罗罗公司签署了价值12亿美元的飞机引擎购买合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英国AMS 公司签署了总价值2500万美元的购买协议备忘录,英方将向中方提供航空用的铝材用于中国的空中客车项目;中汽南方投资集团公司分别签署购买路虎汽车的协议,并与捷豹达成一项谅解备忘录。
海航集团常务执行副总裁刘军春在签约仪式结束后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中国这样的集体采购举动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如此经济危机下的风范和姿态。我们签署这样的购买协议,一方面是企业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家这种行动的支持。”除了在英国,海航在西班牙也签署了一项购买飞行员培训设备的意向书。
在此次欧洲采购团名单里,不仅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宝山钢铁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这样的国字号大企业,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贸易公司。
上海梵华实业公司总经理钱锋在签字仪式上显得特别激动,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刚成立不久,这次参加这样庞大的采购团,很是兴奋。
梵华实业公司与英国有关公司签订了25万英镑至50万英镑购买医用保暖设备的合同。“我们在西班牙也签订了一个购买意向。这样的举动,不仅是国家的形象,也方便了我们。”钱锋说。
上海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伦敦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兵,在参加“研讨会”后颇为感慨,“这是我在英国这几年里,看到的最踊跃的一次中英贸易交流活动,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英国的企业来参加,以往都是一些中介机构参加得比较多。这样的活动,对英国低迷的经济形势和气氛起到了促动和恢复信心的作用。”
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对华投资国,10年来,中英贸易额成倍增长。但今年1月以来,中英贸易额下降了21.1%,在如此短期内发生大幅度的下降是罕见的。
一个月里两次造访伦敦的陈德铭风趣地说道:“上次我离开的时候是大雪覆盖,今天来的时候,伦敦已经是阳光明媚了,我想这也许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希望我们的经济也能够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第一步。”
有个细节,颇耐人寻味。当天在共进午餐时,曼德尔森亲手递给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一个存储盘,里面有1000家想与中国做生意的英国企业名录,供中方回北京后慢慢研究。
打破贸易壁垒
这次欧洲之行,被陈德铭称为是温家宝总理1月欧洲“信心之旅”的延续,是“承诺之旅”。
陈德铭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也就是说,坐着讲不如起来做些事。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赴欧洽谈贸易是‘起而行’的行为,是落实我们新年里面温总理对‘欧洲承诺之旅的活动’。”
在短暂的四天时间里,中国采购团在欧洲四国所取得的成果是惊人的:除了英国,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在德国,共有36家中国企业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凯士比泵业、易孚迪感应设备、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制造、VOITH造纸机械等一批德国企业签订了采购合同或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在瑞士,有关企业与瑞士ABB公司、豪瑞公司等企业签署了采购和合作意向3亿多美元;在西班牙,也签订了20多个经贸合同和协议,涉及飞机模拟器、汽车零部件、钢材、毛纺原料、大理石材等多种产品,合同和意向采购金额达3.2亿美元。合同金额总计约130亿美元。很显然,这些成果就是中国用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见证。
曼德尔森在2月27日的记者见面会上也直言,中国此次采购行动,毫无疑问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角色,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驱动力,英国和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对方。
然而,对于中国“主动出击”的行为,也挑起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和“爱恨”交织的心态。英国《金融时报》有文章指出,中国此举是对因经济萧条日益加深,可能引发新的贸易壁垒的自我紧张,也是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压力的担心。法国媒体更是将中国的海外投资描写为“蚂蚁复仇”,称中国大量购买世界自然资源的举动,是对发达国家曾经的能源霸权的报复。甚至有一些国家的媒体还指责中国在“乘人之危”。
针对如此言论,陈德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这次欧洲之旅是为了表明,中国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将更进一步开放市场,与世界各国共度艰难时世。”他还建议WTO应该对目前一些国家采取的解决金融危机的措施进行评估,给出建议。
走出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信心,信心来自于合作,在目前全球化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面前,谁也离不开谁。陈德铭透露,这次欧洲之旅只是一个开端,是“先遣部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到欧洲考察各类投资项目,寻找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