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3|回复: 0

应对挑战 海外新华商金融危机中思索对策(图)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2-8 2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沈建跃 他们是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活跃在五大洲的经济舞台上。他们中有的是具有高知识背景的留学生,有的是怀着梦想移居异国他乡的创业者,他们被称为海外“新华商”。   根据2月初中国新闻社发布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目前海外4800万华侨华人中,新华侨华人约600万人。 他们涉足的不再局限于手工业和服务业,扩展到进出口、房地产和高科技等领域。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也给海外华商带来新的挑战。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西欧、北美和东非的三位“新华商”,他们讲述了创业的故事和应对危机的对策。   沈建跃 温哥华燃料电池公司总裁。上世纪60年代出生,来自上海,在加拿大取得博士学位后创业。公司生产高端便携电池产品,主要供应北美。   沈建跃:高科技创业 回国避“寒冬”   拥有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创立了自己的燃料电池公司,这些都使沈建跃成为很多人眼里的高科技创业典范。当这种绿色能源装置在北美地区打开市场后,沈建跃又在上海、无锡等地建立了研发机构和生产工厂。然而,金融危机让中小型高科技产业融资压力增加,沈建跃坦言公司现在“不赚钱”:“不过如果不是我把事业重心转到国内,恐怕就被这次的危机冲垮了。”   沈建跃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从学校考取的大学生。1984年,沈建跃赴加留学,4年后取得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在日本国立化工材料研究所工作一段后,他又回到加拿大。上世纪90年代初,已在一所著名大学任副研究员,但后来毅然辞职,几年后成立了自己的燃料电池公司,并于2002年在加拿大股票市场上市。燃料电池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变换为电能,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个领域未来会大有发展,而且对环保有益,是很有意义的。”   沈建跃介绍说,最初公司开发的产品主要是高端的电源产品,比如豪华游艇的动力电源、军工企业所需的手提电源,但2006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后,他逐渐意识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中国,生产成本低,市场大,既可以推广更为“平民化”的燃料电池自行车,也可以针对高收入阶层推出豪宅备用电源。“当时公司董事会很多人不理解到中国发展的优势,产生很多摩擦。我只能把上市公司买回来,变成私人控股公司,这样方便调整战略。”   金融危机爆发后,沈建跃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私人控股的公司更灵活,容易削减成本,也减少了维护上市公司的很多开支,减轻了我们面对危机的财政压力。另外,我们已逐渐把重心转向中国,国内近年越来越重视新能源,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加拿大时还特意去参观了一个从事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公司,这些都为我们推广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但和很多高科技企业一样,沈建跃的公司也面临着科研投入大、产品研发周期长和融资困难等问题。“一些软件公司可能只要两三年就能开始盈利,但燃料电池这个行业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已研发了十几年,现在只能说是自负盈亏,还谈不上赚钱。我们现在只能尽量保证投入,实现产业化后就会比较安心了。” 郭栋 池万峰 郭栋 在乌干达拥有咖啡、纺织和商贸等公司。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青海,90年代初赴乌干达发展,已在北京开设两家非洲咖啡店。   郭栋:危机虽来了 商机也存在   学国画出身的郭栋在乌干达奋斗了10多年,如今拥有一家大型纺织厂,还参股了矿业公司,但让他最着迷的还是咖啡。在北京,他开设了独具风情的非洲咖啡屋,同时为多家星级酒店提供非洲咖啡豆。“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可能是经济的低谷时期,但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期间培养咖啡文化。”   到乌干达后,郭栋尝试过不少行业。他经营过高档中餐,办过面包厂,做过中国商品贸易,还收购了上世纪70年代乌干达最大的纺织厂,但他始终忘不了1994年在一间咖啡店闻到的香气。 “那时乌干达结束战争不久,经济开始恢复。那是一间前店后厂的咖啡屋,可以品尝到现场烘焙的咖啡。我被那种香气所吸引,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去。后来才知道咖啡其实是源于非洲的,在盛产咖啡的地区,如果哪个姑娘不会做咖啡圣典,都找不到婆家。”   迷恋上咖啡的郭栋梦想着有一天在中国开设自己的咖啡屋,但直到10年后才付诸行动。“咖啡本身是一种文化,要把它介绍到中国不能急功近利。一方面,我要向专家学习咖啡的各种知识,从种植、生产到烘焙,还要培养烘焙师等人才;另一方面,也要让消费者有文化认同感。”   经过多年的准备,郭栋在乌干达注册了自己的咖啡商标,拥有专门的咖啡供应商和咖啡专家,精选来自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他的第一家咖啡屋选在一家星级饭店内,非洲风情的装饰和地道的咖啡受到很多非洲驻华使节的青睐,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客人。与此同时,郭栋还把非洲咖啡豆送往京城多家星级宾馆,每周请烘焙师现场磨制,赢得了口碑。   除了引进非洲咖啡,郭栋也在积极推广非洲文化,并穿梭于乌干达和中国两地。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策划了非洲古文明展,展出了木雕、象牙雕、陶塑等300多件非洲古代艺术品。“这个月底,我还要在北京组织一次非洲美食节,到时会有非洲不同地区的特色饮食。”   说到时下的金融危机,郭栋认为这既是危机但其中也存在“商机”。“人们总是需要一个谈天的地方,咖啡屋就可以是一个释放压力、缓解情绪的场所,我们还可以同时向人们介绍咖啡文化。”   池万峰 巴黎童装批发商。上世纪70年代出生,来自温州,80年代随父母定居法国。 其公司实现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童装一体化,产品主要销往欧洲。   池万峰:市场不景气 生意依旧火   巴黎十区的圣-马丁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童装批发街,这里的百余家商户的店主基本上都是华人。对欧洲从事贸易批发的华商来说,2008年是不容易的一年,但池万峰的生意却依然红火。“我们的服装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还是能吸引欧洲很多国家的客户。”   童装批发街的历史悠久,在欧洲远近闻名。以前大多是犹太人在这里经营店铺,大概从2000年开始,华商开始逐渐进入这条街,并在几年后把犹太人的公司逐渐“挤”出童装街。池万峰的店面积有160平米左右,主要经营中档童装。据他介绍,公司的制衣厂设在巴黎郊区,工人主要来自中国。   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法国经济不景气,很多消费者开始“节俭度日”,让华人批发商的生意难做了很多。池万峰坦言,童装街上确实有不少华商受到了影响,但他的生意一直还不错。“首先,我们的童装有别人没有的款式,有竞争力;再者,我们的客户不仅局限在法国,还销往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希腊等多个欧洲国家,这样就分散了风险。比方说,即使法国家乐福超市给我的订单少了,我还可以接到其他国家的订单。”池万峰说。   池万峰公司的童装大部分是在法国制作的,每一季都会推出上百款的时尚童装,而设计师就是池万峰自己。18岁就自创公司的他并没有学过专业设计,却在实践中“自学成才”,通过看大量的时尚杂志、电视寻求灵感。“我会结合当时的流行色进行设计,运用最新款的面料,针对不同国家特点推出童装。”虽然设计能力不如一些大公司,但池万峰却能在最短的时间把新款式推向市场,往往领先于大公司半年时间。   池万峰也会从中国进口少部分服装,但并不直接销售,而是要对服装进行再加工。“欧洲的童装尺码普遍比国内大,喜欢的颜色也比较素雅,所以我们要把国内的服装重新染色、调整后才能在市场上受欢迎。”池万峰的童装批发价格也要在十几欧元以上,所以他可以为提高质量进行更多投入。   和很多语言不通、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的老华商不同,池万峰从小在法国学校读书,熟悉法国社会文化的他一直在努力推动华商的融入。今年春节期间,巴黎十区政府首次举行了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圣-马丁的大道上沿街挂上许多中国大红灯笼。身为中法服装实业商会会长的池万峰为促成这次活动做出许多努力。“和政府更好地沟通,有助于为华商创造一个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的气氛,对我们开展生意十分有利。” 曼彻斯特的唐人街是英国最大的唐人街,里 面有很多华商经营的中餐馆和商店。 对话   在国外经商创业 别指望一夜暴富   记者:是否担心金融危机的冲击?   沈建跃: 金融危机确实影响很大,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在裁员。现在北美融资确实比较困难,这一点国内暂时还没有受到影响。不过我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如果寒冬来临,如何度过的问题。我现在已经降低了公司各方面的开支,只保留必要的研发人员。   郭栋:我事业的重头其实是在乌干达的纺织厂,因为投资高达2500万美元。今年的纺织品市场确实不好,但就像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时说的,要有信心。在低谷期,我们也要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池万峰:金融危机对我们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我觉得金融危机也有好处,会淘汰弱者。拿童装制造批发这个行业来说,有些商家缺乏创造性,只会模仿别人,金融危机的大浪过后就可能会“消失”。反过来,一些有实力的商家如果能抵御住冲击,生存下来之后就会更有竞争力。   记者:创业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沈建跃: 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挑战。高科技创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当初从一个研发人员到自己开公司,面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还有管理方面的挑战,只有有挑战才会有成就感。最初创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记得最难的是2000年圣诞节,当时发不出员工工资,我就把自己房子抵押贷款,给他们发钱。   郭栋: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人感觉压力大,因此生活得非常压抑、不快乐。我在非洲生活多年,非洲人乐观的生活态度非常打动我。另外,在非洲发展一定要脚踏实地。现在非洲的环境和过去不一样了,竞争也非常激烈,不能指望一夜暴富。   池万峰:要有创新精神。我的父母原来都是做服装业的,但他们主要是为别人加工,我在开创自己公司的时候,就决定要自己设计、生产,而且一定要有创造性,不能和别人一样,要不断推出新品。另外也要考虑到很多细节,比如要考虑到面料儿童穿着是否舒服,款式是否适合儿童运动,只有让客户满意,树立良好的口碑,才能有稳定的发展。   记者: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沈建跃: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实现部分燃料电池的产业化,使我们成为这个领域内一流的公司。 目前,我们在上海、无锡的公司以研发为主,苏州的生产基地正在创办中。   郭栋:虽然纺织厂在我事业中比重很大,但咖啡才是我的梦想。现在很多人都想加盟我的咖啡连锁店,但我并不着急开设更多的店。我还是要慢慢来,去推广咖啡文化,让中国人真正知道咖啡的妙处。   池万峰:希望能回国办加工厂并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我们有先进的设计,但法国的人工成本太高了。在国内办加工厂,可以降低服装生产成本,还能把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引进到国内。(刘一) 来源:北京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20 1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