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5|回复: 0

“海待”,一个引人关注和思考的现象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2-7 17: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4年澳大利亚,花了70来万。结果,回来成了一待岗青年。”即便在电话里,依然可以感受到钱玉林语气中的无奈。在昆山,开有一家公司的他家道殷实,但4年70多万的投入毕竟也不是什么小数目。如今距离儿子回国已经大半年了,可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一不小心,就成了 “海待”   2004年,送儿子出国前夕,钱玉林在饯行宴上信心满满。在当时,他的心目中,出国留学就意味着儿子捧上了一个金饭碗。在他的规划中,儿子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转眼4年过去,等到儿子学成归来后,钱玉林却发愁了。儿子学的是工商管理,刚回来时,眼光瞄准的尽是那些五百强。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份求职信都打了水漂,企业的答复是:我们需要有经验的。那就退而求其次吧,找些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谁知道,人家不待见,说是情愿用“国产”的,因为薪酬相对较低。“倒也不是一个工作也找不到,但又觉得工资开得低了点。 ”钱玉林说,儿子出国留学,每年近20万的投入,结果回来找个工作,一个月就两三千,总觉得心里有些憋屈。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职位,要冲到一线去当工人。这和当初的设想相去太远了,这让老钱有些无法接受。   对于海归成了海待,老钱怎么都想不通。然而根据前程无忧网调查,这样的现象如今并非个例。事实上,就该网站对华东地区的人才市场分析,目前海归人才已经出现了饱和,在部分专业,甚至是供过于求了。早在2004年,仅上海就有2万海归涌入,而且这个数字以每年30%-40%的速度在递增。到了2008年初,市场上开始出现海归过剩的现象。   头上是挥之不去的光环   前程无忧网,一个覆盖全国的求职网站,定期会对海归人才进行专业的动态分析。据网站公关部冯经理介绍,根据他们对雇主的用人调查发现,在近似学历、从业经验的基础上,海归其实并不占任何优势。相反,在国人印象中,这部分群体还有些“养不起”。   三四年前,国内出现了一拨出国留学高潮,目前的海归大部分来源于此。“人才市场,不管是所谓的高端还是低端,都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目前的海归就是这样,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 ”冯经理解释,其实就目前国内的人才市场而言,对于使用海归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一些用人企业引进海归,是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海外从业经历,或是高端的技术、管理经验。说白了,是一上来就能用,用了马上就能见效。但事实上,不少海归都刚从学校毕业,从业经验几乎是零。   另外,在使用海归人才上,不少用人企业显得十分谨慎。一来海归的要价相对较高,和国内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他们的薪资要求要高出20%-30%左右。在企业内部,这样的薪酬差异,容易给人不公平的印象。此外,海归固有的优越感,使得他们难以迅速融入企业,在讲究团队合作的今天,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整天听到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 尽管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但笼罩在海归头上的光环却从未褪去。两年前,曾有报道说一名海归参与了酒店前台的招聘,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当时在人们意识中,海归怎么能干这样的工作呢?但事实上,在国外即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都需要从最底层做起的。像这种酒店管理的专业,从前台做起是很正常的。“但在国内很多人心目中,海归一回来就应该是经理,是主管。”冯经理认为,正是在这种社会舆论环境下,在给了海归太多光环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多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海归,不愿意去干月薪两三千的工作。其实你只要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你就非得是月薪七八千或者上万的,你比别人多了什么?”   出海,就一定能打鱼?   如果说,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加上期望值过高,促成了部分海归的待业现象。那么在陈鑫看来,当初一些留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也为他们种下了如今的就业危机。   陈鑫,苏州国际预科学校校长。 4年前学校创办初期,正值当时的留学热潮。“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批海归的成功让很多人开始羡慕留学生活。”在陈鑫印象中,那一批海归非常成功,成为了后来众多留学生效仿的标杆。于是在和学生以及家长的接触中,他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并不明确,只知道出国留学,回来以后就能怎样怎样了。有时候,他们只是出于一种跟风,或者对将来的一种过高的期望,才选择了出国。因此,有人将这种留学热形容为“镀金”。“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将来的职业规划,并不十分明确。甚至有的人单纯的认为,只要出国了,不管学什么,回来就能有好工作,有高收入。”陈鑫说,抱有这样目的出国留学的学生,占据了相当数量。这使得他们在留学期间表现得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将来是否能派上用场。以至于到了大二、大三选修课程时显得不知所措。   陈鑫介绍,事实上,国外院校的课程专业性非常强,仅会计就分商业会计、建筑会计、零售会计等很多种,不同的专业选修决定了你将来的就业方向。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前期规划,一些留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有的甚至选择了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去甚远的专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眼下的不少留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远没有第一代海归那么强烈。事实上,第一代海归的成功并非毫无原因。在他们中间, 80%左右的人是靠着勤工俭学完成学业的,当时有人用“洋插队”来形容他们的艰苦生活。生活环境的压力,以及打工生活的历练,加上对知识的渴求,使得他们学成归来后成为了各行业的骨干。而当下的不少留学生缺乏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历练,据调查,他们中间不足10%的人尚在勤工俭学,而大部分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反映在回国就业上,他们也显得从容许多。薪资太低,或者职务不合适,也就情愿在家多等几天了,这一等,就成了“海待”。(张衡) 来源:苏州新闻网-姑苏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1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