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7|回复: 0

一个旅者眼中的欧洲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2-18 1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文/李秀平    到了欧洲,才知它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在那里,“物质”很简约,自然很庞大,规则很细微。车坐得踏实,是规则使然;在规则的护佑下,树木恣意地生长;那些古老的房子,因为规则而“年轻”……   杜克和黑匣子   大巴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后,杜克先生轻轻踩下5天来最后一脚刹车。这时,全车31名中国人以热烈而长久的掌声向这位德国人表示谢意和敬意。掌声响过,杜克跳下车走到大巴一侧,打开行李仓,探进去半个身子,一一把31只硕大的旅行箱最后一次递给我们。   杜克先生是一位大巴司机。这位普通的德国人,靠什么赢得了我们的掌声呢?   原来,一到欧洲之行的第一站——阿姆斯特丹机场,杜克先生把我们一行31名旅者的行李一一接过,猫着腰整整齐齐码放在他驾驶的大巴的行李仓起,双方就变得形影不离。自那时起,他的敬业和一丝不苟,就开始轻轻叩动了大家的心弦。   由于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赶行程,我们此次欧洲之行的两大块时间,一块是在偏僻的宾馆睡觉,另一块便是坐上杜克先生的大巴驰骋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   欧洲的高速公路,比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要差。那些“不年轻”的路,大都只有两个车道——在像荷兰那种地下水源极为充沛的地方,因地基下陷,路面起伏不平——而路上的车,也比我们的大多数高速公路要多。   在这样的路况下,坐在杜克先生的车上,我们的心一直踏实地放在肚子里。而在国内,几乎所有上了高速路的车都令人提心吊胆——车速之快,五花八门的超车术时刻让你惊魂。就在前不久,我和几个同事一道外出,分乘两辆车。旅途中,我多次收到同事这样的短信:“我们的车,飞起来了”、“吓死人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司机也把车开得飞快,而且困得已经抬不起上眼皮了。   那阵掌声,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这份安全感吧?   自从上了杜克先生的车,我们一车人都发现,和杜克一样,在欧洲开大型车辆的司机几乎都是中年人。   一位在德国生活了18年的同胞告诉我们,由于欧洲把人的生命看得至高无上,对大型车辆——包括9个座位以上的大巴和大型运输车司机的培训和管理都很严格。在培训司机时,仅交通法规就要学几个月。一个司机在开了一定时间小车后,才有资格去开大型运输车,在开了3年以上大型运输车之后,才可以开载人的巴士。   有数据说,一年内在全球死于车祸的人,不亚于一场战争。但在欧洲的数日内,忙着从这个国家赶往那个国家的沿途,我们连一起车祸,哪怕小小的剐蹭都没有看见。   没见到碰撞,除了驾驶员训练有素,还关乎法律的严厉。换句话说,“马路杀手”的减少,和对训练有素的司机的严格管理有关。   在那里,运营性车辆都装着一个黑匣子。黑匣子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记录车辆一天之内的行驶时间。法律规定,司机一天的极限驾驶时间为12小时,超出这一限度,司机就要挨处罚。司机也别想填上别人的名字在驾车时间上弄虚作假,那样做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他不仅会被罚2000欧元,还会被禁驾2个月。欧洲的平均月薪也就2000欧元,想想看一旦被罚,成本有多高吧。   传说,车开到半路,12小时到了,有的司机把车停下,“下班了”。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杜克先生身上,一天,由于我们下榻在法国一个偏僻小镇,那些蛇行之路曲折迂回。我们的车在小镇一带绕了几个圈子,就是无法到达旅馆。此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的杜克先生急得满面通红,但仍设法把我们拉到了住宿的地方——我们的代价是,第二天晚一小时出行,保证杜克先生法定的休息时间。   对诸如此类的严格法律,司机们都有颗敬畏之心。   在高速公路上,大客车的最高时速被限制在80公里/小时。而且,在拥堵之时,大车司机都照章不去超车。   在巴黎,道路之拥堵,超过北京的二环路。但是,由于司机都规矩地等候,没有人加塞,“盛况”之中少了许多焦躁。   说到速度,还要说一下军车。在京城,我们经常会看到军车在风驰电掣。而在欧洲,军车不仅没有任何特权,而且权力受限。那些挂着国旗的军车,因为是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的,都是些一般车辆;军车一般在郊区不能进城,有公务要进城的话,要有警车押运。   高速路上很少收费,也颇令我们感慨。在美丽的莱茵河上泛舟时,河岸边不时会出现一座古堡。据说,它们是古时候用来设卡收费的。但在今天,那段“留买路钱”的历史,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然成为历史。除了法国,欧元区其他国家的高速路上都没有收费站,走得那叫一个顺心。   华人和中餐馆   除了在莱茵河游船上吃的一次猪手饭,其余的午餐和晚餐,我们都是在中餐馆吃的。   这些中餐馆的主要生意是接待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等地区的中国旅行团队。   我们的一顿晚餐,是在离法兰克福市政厅不远的餐馆吃的,餐馆老板是一个北京人。那天下午4点多,我们在这家餐馆门口看到几个等待进门的中国人,向他们问路时得知,他们是餐馆员工。那时,餐馆尚未开张,但两个小时后我们回到这里就餐时,第二拨客人已吃到尾声。我们是餐馆的第三批客人——从时间推算,半个小时一批。我们这一批60多人的团队撤离时,第四批客人已在门外等候。   我们在餐馆二楼就餐时,一男一女两名服务员为我们服务。男服务员年约50岁,是一个在北京打工多年的山东人,女服务员40多岁,听口音是南方人,两人忙得像陀螺一样。前面那批客人撤离时,他们一个人飞速地收拾残局,另一个人接力一般飞速地摆放新的餐具。接着,他们分工合作“飞”一般给我们倒水并送饭菜。装开水的大桶就在我身后,在女服务员倒水的间歇,我问她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女子抬眼,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说:“10个小时。”说完,她又补充了4个字:“快累死了。”   在其他中餐馆,情况也大体如此。离艾菲尔铁塔不远处,也有一个饭菜一般但生意火爆的中餐馆。像绝大多数中餐馆一样,这家和国内的小吃铺差不多的餐馆,勉强摆了五六张桌子。但是,这个不起眼的中餐馆,少的时候一天接待1000多人,多的时候接待近2000人。想想看吧,“翻牌”的速度该多快。在一个小伙子收拾餐桌时,我问:“你是留学生?”他摇头:“新来的干不来的。”“是节奏太快?”“是的。”回答后面这两个字时,满头大汗的小伙子已像离弦的箭一样“飞” 向操作间。   每个中餐馆旁边,必定有至少一家中国人开的免税店。店里除了香水、手表和挎包,几乎没有别的商品了。所谓的免税,是欧元区的一项规定,如果外国人购买这里除食品外的消费品达到一定数量,可以退回一部分含在货款里的税款,但退税手续办理起来很麻烦。精明的中国人看到这一点,在卖东西时稍微便宜一点,以折抵购买者该得的退税,他把那些单子集中起来去海关拿回预付给客人的税款。就是这么一个点子,让一间间小店生意不错。   欧洲店铺的营业时间,和上下班时间基本一致。而在休息日,根本就不开门。华人开的店不是这样,店铺的门是天天开着的,为的就是满足随时都会出现而且购物欲望和能力都很强的同胞。   在那里做生意的华人,赚的还是同胞的钱。而来自内地的同胞,绝对是一个大市场。以我们这次同行的旅者为例,有的人买了价格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锅,不少人买了价格在1万元上下的手表……因为到那里去的都是些收入和地位相对高的人,而且大都喜欢现金消费,据说,那里的小偷专偷中国人,在小偷眼里,“中国人特有钱”。   虽然中餐馆里的饭菜不敢恭维,虽然同胞开的酒店里用品的质量和外国人开的店里两重天,免税店绝非购物天堂。但是,那些能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的人,真的令人佩服。   也有令人不齿的人和事。最令人唾弃的,是一些靠“法轮功”求生存的人。在法国,那些吃“法轮功”饭的人表现得赤裸裸的。在艾菲尔铁塔旁边,我们遇到四五个中国人,有男有女,有的年轻有的年老,他们专门向过往的同胞发送中文报纸,并像苍蝇一样追逐着我们说一些令人愤慨不已的话。他们的言行遭致不少同胞的怒骂,对一个追逐着我发送报纸的姑娘,我忍无可忍呵斥道:“你年纪轻轻,干点什么不好?非要靠挨骂生活!”但他们似乎不为所动,继续散布着漏洞百出的言论。   和许多同胞一样,我以为这是一些为了生计受雇于“法轮功”反华机构的人。后来,听当地一位华人说,这些人是一家老小。因为业务需要,那位同胞一个月会来一趟艾菲尔铁塔,他发现,每来一次,这里吃“法轮功”饭的人就会换一拨。据他了解,这些人以这种手段,换取在法国的居留权。这些可悲的家伙!   树木和房子   欧洲没有我们想象中发达。在这里,震撼人心的不是它的现代化,而是植物和房子。   400年荷兰,800年德国,前者多草,后者多树。花草和树木,让这两个国家美得像图画一样。   乘坐游船,缓缓行驶在莱茵河上。这条被德国人称为母亲河的河流,河面宽阔。河水泛着微微的绿波,静静地流淌。蒙蒙细雨之中,两岸风光看不尽。随意抬眼一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河岸的一侧,是一幢幢独体的欧式小楼,这些迷人的房子,被主人粉刷并用花草装点得多姿多彩。河岸另一侧的山坡上,是成行连片的葡萄园,那金灿灿的色泽,看得人心里亮堂堂的。葡萄园的高处或四周,是五颜六色的树林。   这些美得如同画卷的植物,用什么词汇描绘都难以尽情。“太好看了!”“太美了!”“太漂亮了!”大家用最简单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的观感。   在德国,森林在路旁、公园、山坡等任何地方都长成漫漫一片。树木长得如此恣意茂密,一定是个漫长过程。事实正是如此,早在二战之前,德国就已是一个森林的王国。在茂密森林的掩护之下,希特勒闪电般袭击法国,法国人竟没有听到坦克的声响。   德国的森林日益茂盛,法律功不可没。这里有一项规定,伐木者砍伐一棵树,必须在同一地点栽种3棵同一品种的树。而这里的人们,个个都是树木的守护者——伐木者在作业时,目击者会监督着前者栽种下那3棵树木。因为有法律的呵护和国人的责任感,德国的树自然越来越多。   在树木之外,最扣动人心的是房子。那些房子,动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但依然年轻。这里的许多老房子,是用石料建成的,不少建筑的门楣、窗棱处雕刻得艺术品一般。   要说房子,法国留给我们的印象最深。登上这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艾菲尔铁塔,我们赫然发现,那些清一色的乳白色的老建筑,密密麻麻伫立在城市的一侧。而那些现代化的建筑,泾渭分明地建在城市的另一侧……   如果去比较今天的建筑,欧洲的楼房比不上我们一些大城市的房子。如果比较老房子,我们古人留下来的多是木房子和土房子,远远比不上欧洲这些老房子结实。更重要的是,因为人口少等因素,欧洲人把老房子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而我们连前门地区的四合院也拆得差不多了。   那些老房子有今天,也是法律刻意保护的结果。这样的遗存,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巴黎看来看去,我们看的除了房子,就是艺术品。比如凡尔赛宫和卢浮宫,房子好看,里面的艺术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看房子的过程中,我们禁不住感慨,在并不发达的国内,最豪华的建筑往往是各级政府的办公楼;而在欧洲,最豪华的建筑是教堂。   那些普通的民居,也很动人。透过一扇扇玻璃窗,我们看到不少屋子里有盆景;而一面面阳台,也被主人用美丽的花盆等装扮得情趣横生。   那些窗户和阳台,仿佛在说,欧洲人很懂生活。   他们和我们,的确不同。在游览那些沿岸风光优美的河流时,我们一个个挤在船舷边忙着拍照,他们则悠闲地喝着酒,静静地坐在那里观光览胜。   法律那些事   对传说中的高福利,我也曾羡慕过。但在了解实况后,羡慕之情荡然无存。   上述那位在德国居住了18年的同胞告诉我们,德国的社会救济金高达每月1000欧元。但是,一个人一旦吃上这笔相当于人民币1万元钱的救济金,他的前途也就基本玩完了。在人们眼里,这个人是个“废物”,没有人再看得起他。靠救济金生活的人都很抑郁,郁闷之中便去喝酒,靠酒精麻醉神经。   吃救济金的德国人,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原东德。据了解,东西德合并后,东德的不少企业破产后被西德的企业兼并,原东德人的收入因而降低。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因素,原东德人不能很好适应两德统一后的状况,不少人失业了。在德国平均失业率5%的情况下,原东德一些地区的失业率高达19~21%。   在法国,我们也见识了传说中的浪漫。大庭广众下,随处可见年轻帅气的男子拥吻着美女的景象。一位年轻的男士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牵着妻子的情景,更是令一位同行的女士感慨不已——但是,他们有没有婚姻,能在浪漫的旅程中行走多远,我们不得而知。在德国,很多年轻人在同居和结婚当中,选择了前者。据说,这种心态和有关离婚的法律能很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有关——德国法律规定,离婚后,男方要一直负担女方800欧元/月,还要负担孩子的生活费用,两项相加是1500欧元。   为了逃避未来可能要背上的“包袱”,很多年轻男子选择了不结婚。但是,法律的空子不那么好钻——同居超过5年,法律规定算“事实婚姻”,离婚时,这种状态和登记结婚适用同样的法律规定。   在荷兰,我们对传说中的廉政有了点滴了解。那里的政府公务人员基本是铁饭碗,他们的工资每年增加3%。公务人员最怕的,是近距离接触来找他们办事的人。要知道,有些贿赂一旦被强行“塞”给他们,而且被发现的话,他们不仅会被解雇,而且会留下记录,后半生就被葬送了。所以,一般公务人员根本不敢收受贿赂。与之对应的是,公民不需付任何代价,就能把事情办理好。   欧洲有其过人之处,但那里绝不是一块净土。一下飞机,在取行李时,我们就在传送带上看到了一个红色的旅行箱。一条鳄鱼的尾巴从箱子里穿出,箱子在传送带上转了几个圈依旧无人认领……是走私吧?在巴黎,耳畔不时飘荡起警笛声。一次,我们的车被拥堵在塞纳河边时,河流上空有两驾警用直升飞机在盘旋。随着车流的缓缓流动,我从车窗里看到,河岸边停着几辆警车,并拉起了警戒线。再后来,警方从飞机下方的游船上带下一个人来,带上警车,警戒线拆除,警车鸣笛而去……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12月上半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1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