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31|回复: 0

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吸烟室在哪里么(图)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2-18 1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文章摘自《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本书简介:“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普鲁斯特如是说,苗炜是这句话的践行者,机舱、机场、旅店、街道、咖啡馆、酒吧,这些旅途中我们会一带而过的地方,成了他发现的乐园,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发现的乐趣,革命、汽车、女人、作家都是应景之物……[连载内容]
能看出这是哪里的吸烟室么(资料图片)
  我在一次文人聚会上遇到的一位教授,他走过来向我们几个烟民说:我知道我出现会让你们扫兴,我是著名的禁烟活动家,多次上书中央领导人宣传禁烟。你们文人,写文章不抽烟怕没有灵感,其实,不吸烟也能写出好文章。后来,我看到这位教授写的文章,还有诗,我知道抽烟也无法再赋予他任何灵感。   多年前,我就听人说,吸烟是野蛮人的行为,欧洲是文明的地方,吸烟者很受歧视。后来,我去了戴高尔机场,吸烟区是开放式的,像一个下沉庭院,进去之后发现天花板更高了,足有20米,烟雾缭绕着上升,可不像首都机场里的吸烟室那么憋屈。在法国坐火车,对面一男子看一本大厚书,懂法语的同伴告诉我,那是《希腊城邦史》,那男子燃起一支烟,让我对法国的文明程度有了更高的认识。后来又听说,欧洲国家越来越反对吸烟,公共场合都禁止抽烟了,包括戴高乐机场。今年6月,我们到慕尼黑机场转机,刚下飞机,就看见了一个巨大的烟灰桶,显然是为了长途飞行下来憋坏了的人准备的,我们一边抽烟,一边感叹:什么叫人性化呀!   加拿大温哥华机场,很像是上海或香港,来来往往都是华人,我在吸烟室里听两个小伙子正盘算怎么倒腾二手车,忽然进来一个美女,华人,穿黑外套,里面是白色背心,胸部很好看,她从烟盒里拿出一支烟,全吸烟室里的男人都把自己的打火机递过去,但她安静的用自己的打火机点燃了香烟,安静的吸烟,离开,留给我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不过,这是在加拿大吸烟的最佳记忆,这里有屋顶处不能抽烟。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户外运动专家,热爱大自然。我在加拿大的高山峻岭里抽烟,要掸一下烟灰,他会把手伸过来,让我掸在他手上,我甚至可以在他手上掐灭一个烟头。我怀疑他是绿党分子,不是党员,党员不可能有这样的意志品质。这样一来,我就不好意思抽烟了。后来我准备了烟丝和烟斗,以后再遇见这样的人,我就抽一锅烟丝,不用掸烟灰,一锅能抽半小时。   加拿大禁烟,香港也禁烟,今年,英国也最终通过法令,带屋顶的地方不能抽烟。我不了解英国法令的制定过程,但英国政府花了很多的广告费宣传他们的禁烟措施。等我从德国回来,听说德国也正酝酿更严格的禁烟法案。   1922年的某一天,郭沫若还是一个穷苦的留日学生,他在福冈转悠,从兜里摸出8个铜板儿买了一盒烟,待在街角吸烟,感叹“中日两国互相轻蔑的心理,好像成了慢性的疾患,真是无法医治呢。”我穿越时空相问:“郭老何来此叹呢?”郭老把半截烟屁扔到地上,说:“日本人爱干净,并且把这当作西洋既无,东洋亦无的国民特质,其实日本的城镇也不是那么干净,街道一下雨就成了烂泥塘。” 多年之后我站在帝国饭店门口抽烟,发现地上很干净,周围更没有垃圾桶烟灰缸,门童和我打招呼,将我引领到饭店里面的一个吸烟区。后来得到消息说,东京的大街上不能抽烟了。出租车里也不能抽烟了,一个东京出租车司机说:“好多人打车,就是为了能在车里抽一支烟,现在这个禁烟法令让我们的生意不好做了。”   3年前,有日本出租车司机打官司,说“二手烟有损健康,国家怠慢了推行车内禁烟的措施”要求国家赔偿。东京地方法院否定了该索求,但以此为契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禁烟意识。北京的出租车为了迎接奥运会,早就规定不许在车里抽烟,这规定怎么出台的?没人征询过我的意见,所以我只能关心外国的立法,比如,德国议会有人提出,德国的高速公路应该限速,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20,我对此提案就非常有意见,果然,德国议会里就有人反驳,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是德国高品质汽车工业的象征,我们生产的汽车操控性好,大家开车又讲规矩,即便是大卡车也能以90公里的时速巡航,限速是没道理的。我觉得这位德国议员就说出了我的心理话。   关于日本街道上的禁烟令,有人分析,一个成人在大街上抽烟,他拿烟的手自然不会总放在嘴边,手一垂下,这个动作加上风的作用力,就会让烟灰飞散,这个高度正是一个儿童的身高,于是,烟灰就会飞到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们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就要在大街上禁烟。这番分析说得我心服口服。早就在一些文化分析的书上看到,说日本人如何讲究集体主义,如何顾及他人。号召我们向日本学习就是叫我们学习怎么当一个顺民,比如日本政府一说现在能源紧张,号召要节约用汽油,第二天日本汽油用量就减少25%,要大家都学成那样,统治和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要我看,现在的日本禁烟法令,其根源是1000多年前的圣德宪法,那时候的圣德宪法第一条就说了,社会交往的首要原则是“和谐”,每个人都要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以求一个全社会看来都合理如意的结论。第二条又说要宣传佛教,大家都要学佛法,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在瑞士的时候,我和一女士坐火车去英特拉肯看少女峰,火车上没有吸烟车厢,这位女士告诉我,就是这一两年,取消了吸烟车厢,这一措施经过了瑞士的全民公决,只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在苏黎世,我和《中瑞经济通讯》的一位叫苏珊的编辑吃饭,很快我发现,她抽烟抽的可很勤,于是向她询问,欧洲不少地方都“NO?SMOKING”了,瑞士会不会限制抽烟,她很愤怒的说,别扯淡了,我可不想生活在那样的国家。   幸福的是,她生活在最民主的瑞士,代议制都没戏,想弄两个议员弄两个提案就禁烟可不行,只要征集到10万人签名,任何一个瑞士人就可以提出修改宪法,公民在任何一个法令、法案宣布之后三个月之内,征集到5万个签名就可要求对该法案进行公民投票,这叫“选择性复决”。   在瑞士待了10天回来,飞机上睡了一觉,睁眼看见北京的天空时还是吓了一跳,真脏呀。落地之后,翻看这10天漏下的新闻,《纽约时报》上有篇文章,叫“中国的污染已经到了极限”,先不管山西农民的死活,我看看北京的数字,按照欧盟的标准,微粒含量1立方米在40毫克以上的空气都是不安全的,美国的标准是50,按照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6年北京空气的微粒含量是141。在世界上所有首都中,只有开罗的空气比北京更糟糕。转载这篇报道的博客主人提供了参考数据,微粒含量每上升10微克,长期肺癌死亡率就上升8%。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只要把微粒从70降至20,就可使肺癌死亡人数减少15%。这位朋友还找到世界银行的资料,2002年,世界上前40个空气最脏的城市,中国占了24个。当时北京的微粒还是99,这几年上升了。《纽约时报》的文章分析说,中国政府想做什么事肯定能做成,想控制污染也一定能成。但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阻碍了政府解决环境问题。   瑞士风景秀丽,一位瑞士作家这样描述典型的瑞士人,“抽味道难闻的土烟”,“除了仰慕高山,他天生厌恶一切超过中等水平的东西”,“每到天气睛好的周末,他会从冰箱里取出食物,带上他的收音机,乘火车、汽车,或骑马,有时候是步行,融入大自然。他需要让他的肺腔吸满清新的氧气,欢度良辰美景,感受爱国主义迸发出来的激情。周日晚上,他带着从祖国神圣大地上汲取的热忱回到舒适的家中。他感到自己强壮、自豪、诚实、纯洁。他再次体会到作为瑞士人的荣耀。”   我在铁力士山和皮拉图斯山上体会到了这种感受,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抽上一支烟。 来源:新浪读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1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