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07|回复: 1

三位性格迥异的波兰总统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9-16 2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1992年春,我再次赴波兰工作。在任期间同波兰三位总统——前任雅鲁泽尔斯基、时任瓦文萨、继任克瓦希涅夫斯基均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他们的言谈举止、性格和作风各不相同,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雅鲁泽尔斯基:面对历史,直言成败   1989年7月,波兰议会众参两院组成国民大会,选举雅鲁泽尔斯基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总统。是年12月,波兰更改国名,雅鲁泽尔斯基任波兰共和国总统,1990年12月总统大选后退位。   大家知道,雅鲁泽尔斯基在人民波兰期间(1944—1989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期间)扶摇直上,叱咤风云。他1943年在苏联应征入伍,屡建战功;1956年晋升为少将,是波兰军队中最年轻的将军之一。1968年他出任国防部长,晋升为上将。1970年后,他在军内和党内的地位继续上升,成为波党(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治局委员,后又晋升为波军中唯一的一位大将。20世纪80年代,当团结工会运动兴起的时候,雅鲁泽尔斯基于1981年集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政府总理、国防部长党政军三权于一身,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力挽狂澜。1981年12月,他在波兰实施“战时状态”,一夜之间将团结工会领导人一网打尽。1989年春,他又倡导召开圆桌会议,向团结工会和平让权,开创了东欧剧变的先河。剧变后,他虽然身为总统,但已无回天之力,成为人民波兰历史上的一位悲剧性人物。   剧变后的波兰在团结工会政府领导下立即进行激进的转轨,雅鲁泽尔斯基并未利用他的总统权力阻挠这一进程。波兰的历史学家评论说:“雅鲁泽尔斯基总统未阻挠共产政权的逐步解体,反之还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前统治阶层的抵制,与此同时,也掩护了前统治阶层的成员向合法的企业家的过渡。”时至今日,波兰人对雅鲁泽尔斯基的历史作用并无一致的看法,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鲁泽尔斯基在离开总统岗位时曾剖析自己的心迹,说他“怀着最好的愿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诚恳而不张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庄严而有效地代表国家,努力争取人们对波兰正在进行的变革的理解和支持”。“至于成功多少,任凭他人评说。”   雅鲁泽尔斯基退休后常常出席美欧西方国家和俄罗斯驻波兰大使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也应邀出席我使馆国庆招待会。因此我同他也时有见面寒暄和简短交谈的机会。他对中国的态度热情友好,常常回忆起他在1986年对中国的成功访问。他称赞邓小平的政策符合中国国情,英明和伟大,还请我为他转达对邓小平的敬意和祝福。他说话声音不高,不紧不慢,语音中蕴藏着一种力量。有时我们也谈及波兰剧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他坦然地说,波兰在80年代初实施战时状态,从军事角度讲,是一个胜利,但从政治角度看,则是一次失败。对此,波兰统一工人党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认为,战时状态后波党对局势的评估太肤浅了,盲目乐观,高枕无忧,是自己让雷鸣般的掌声欺骗了,是自己被热烈支持的赞美声蒙蔽了。可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人民群众对局势的看法和想法跟波党并不一样。我觉得,他的话虽然不多,但颇有分量并且深刻。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失策,就在于主观主义地自我沉溺于周围的一片赞美声中。主观唯心主义、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是他们的致命伤。这是雅鲁泽尔斯基为后人提供的历史教训。   瓦文萨:自问自答,能言善辩   瓦文萨是波兰剧变后的第二任总统,1990年12月由全民投票选出,任期至1995年12月。   瓦文萨是造反起家。他入主总统府后,波兰人对他怎样当总统议论纷纷。一位漫画家根据人们的热点话题,画了一张瓦文萨照镜子的漫画——标题是:我像总统吗?简单几笔勾画出瓦文萨想扮演好总统角色的心理状态,那种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神情,使人过目难忘。   我出任大使后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向瓦文萨总统递交国书。   按波兰的礼宾规定,递交国书的整个程序中安排了一项总统的“私人会见”。会见的时间规定为20分钟,届时铃声响起,总统送客。我向瓦文萨正式递交国书后,即同他一道走进总统会见的小客厅。这是我第一次同瓦文萨面对面地谈话,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瓦文萨的言谈举止。   瓦文萨请我坐在长沙发上,他自己坐在斜对面的扶手椅上,表现出波兰人固有的好客和对使者的尊重。落座后,瓦文萨环顾左右,指着他右边的椅子说:“怎么,这里没人坐啊?”然后又自言自语说,“哦,明白了,今天没有翻译”。就这样,他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打开了话匣子。他讲了波兰情况和对中波友好合作的看法,并请我转达他对中国国家主席的问候和敬意。我也抓紧时间,一面向他陈述事先准备好的说词,一面观察他的表情和反应。他仔细听我说话,不断点头,还插话评论和称赞几句。很快20分钟就过去了,铃声响起,但我们的谈话还在继续。就这样,这次总统的“私人会见”超过了闻铃即止的礼宾规定。   自此之后,我同瓦文萨总统时有接触,或在外交活动场合,或在他会见我国访波的重要代表团的时候。每一次接触,他总会给人留下这样或那样的印象。1992年他会见陈慕华副委员长时讲的一段开场白,绘声绘色,纳入了我的记忆。他介绍情况说,他要访问俄罗斯,正在主持会议研究出访方针,会上总理、议会、外交部意见分歧,争论不下。“我怎么办?”他问大家。大家等他说出看法。这时,他就说:“我要去会见中国贵宾,建议休会,同意不同意?大家鼓掌,无人反对,一致同意。你们看,只有在中波友好问题上,波兰人的意见才是一致的。”瓦文萨的话表现出他特有的机智和幽默,使在座的中国客人忍俊不禁。瓦文萨谈话还善于比喻。他把波兰的剧变和转轨,说成是波兰“正在进行楼房大装修,现在是乱糟糟的,将来会更漂亮”。他把总统的作用说成是“总统好像是汽车司机,要握住方向盘”。我觉得,能言善辩、高谈阔论、又常常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开始,这也许是瓦文萨的一种谈话风格了。  剧变后的波兰,问题成堆,千头万绪。瓦文萨急于改变现状,总说权力太少,总嫌政坛寂静,一再发动“上层战争”。1992年6月,他撤销对奥尔舍夫斯基政府的信任,坐镇议会,罢免了奥尔舍夫斯基总理。1993年6月苏霍茨卡政府发生危机,他动用总统权力,解散议会,决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1995年初他又向年轻的帕夫拉克总理发难,促使政府更迭。在他总统任期5年内,波兰更换了6任总理。   波兰政坛分分合合,动荡不已。瓦文萨不断地同他过去的“哥们”分道扬镳。1990年12月竞选总统时,他同他造反时的首席顾问马佐维耶茨基由生死与共的合作伙伴,变成争夺总统宝座的竞争对手。他当选总统后,不久即同支持他竞选的党派——中间派协议会的政治家们反目成仇。他同团结工会的关系也是时松时紧。团结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后,瓦文萨声称,“这不是我的团结工会”。总统府中有三位国务部长,人们视之为瓦文萨的心腹,戏称他们是瓦文萨身边的三剑客,但也被一个个先后更换。其中一位部长说,在总统身边工作,就好像扫雷的工兵一样,要小心翼翼,如果犯错误,也只能是一次而已。果真,他的话音未了,就脚踏“地雷”,被解除了部长的职务。   克瓦希涅夫斯基:惜时如金,三步问鼎   克瓦希涅夫斯基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波兰新一代青年中的精英。1981年,克瓦希涅夫斯基开始担任全国性学生杂志《等、等》的主编,1984年出任有影响的中央大报《青年旗帜报》的主编。1985年他进入政坛,时年30岁,成为雅鲁泽尔斯基政府中最年轻的部长。   克瓦希涅夫斯基讲述过他当部长的故事。当时他留恋《青年旗帜报》,不愿接受政府青年事务部部长职务。但政府办公厅主任找他谈话,根本不考虑他陈述的种种理由。克瓦希涅夫斯基无可奈何地指着自己的穿戴说:“我这个样子像部长吗?”办公厅主任端详片刻笑着说:“如果部长们都能像你这个样子,那一切事情都好办了。”就这样,克瓦希涅夫斯基先后在三届政府中担任青年事务部长、青年和体育委员会主席、政治和社会委员会主席,置身于80年代后期波兰朝野两大势力激烈斗争的漩涡之中。   1989年2月,克瓦希涅夫斯基参加“圆桌会议”,担任工会问题小组委员会政府方主席。1991年1月,当波兰统一工人党终止存在时,克瓦希涅夫斯基毅然组织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担任党的主席,领导波兰左派另辟蹊径。   我第一次同克瓦希涅夫斯基见面和交谈,是我上任拜会的时候——1992年春天,在社民党总部。他的办公室说不上宽大,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和纸张。他说他有许许多多看不完的文件和忙不完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颇为鲜明和持久。此后,曾在不同的场合同他多次会面,也从许多朋友那里听到了对他的评价和称赞,从书刊杂志中看到了有关他的故事,从而加深了对他的印象和了解。   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党内颇有亲和力,得到了同志们的信赖和尊重。人们说,他思想深邃并灵活,不受教条的束缚,能跟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而前进。他善于存异求同,能在波兰二百多个政党中寻求和解和妥协。他团结友爱,平易近人;精力充沛,勇气过人,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雄狮”。他直言快语,敢于讲出最苦涩的真话。因此,有人戏称他为“克瓦斯”——他姓氏的第一个音节,意译为酸涩。他珍惜时间,深知只争朝夕的哲理。他说他信奉的格言是:“喜欢建设,喜欢解决疑难问题,喜欢从事有积极意义的工作,不喜欢浪费时间。”   克瓦希涅夫斯基领导社民党举起改革的旗帜,在关系到各党派政治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他团结广大的左派,积极投入议会和总统选举运动。在1990年、1993年、1995年三次大较量中,社民党联合各左派社团组成的民主左派联盟,一步留下一个脚印,三步上了三个台阶,走出低谷,走向巅峰。1990年底民主左派联盟推荐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首战的锻炼。1993年9月民主左派联盟赢得了议会大选的胜利,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并同农民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自波兰剧变时仅4年,社民党即从在野党一跃而跻身执政党的行列。1995年11月波兰总统换届选举在即,克瓦希涅夫斯基决定参加竞选,同瓦文萨一决雌雄。   1995年秋,我奉调离任。9月底的一天,我和我的夫人走进克瓦希涅夫斯基在议会大厦的办公室,向他辞行拜会。当时他正在全力以赴地投入竞选总统活动,话题自然离不开竞选。言谈话语中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并没把话说绝。我预祝他好运,希望他有机会到中国看看。返回北京后,我仍然十分关注波兰总统选举的动向。11月,选举结果揭晓,时年41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险胜瓦文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三任总统。   在许多人看来,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在当代波兰剧烈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人生的崎岖坎坷的旅途中,克瓦希涅夫斯基始终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始终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前沿。他演奏的青年人生三部曲是:始则不到30岁即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继则在波兰剧变的风浪中作为社民党的创始人而蜚声社会,终则冲破艰难险阻问鼎总统宝座到达权力的顶峰。   2000年10月,波兰又一次进行总统换届选举,克瓦希涅夫斯基再次胜出。他在总统的岗位上,接连任职10年,至2005年10月。 刘彦顺 前驻波兰大使
发表于 2008-9-17 18: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伟大的政治家都是与众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21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