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5|回复: 0

人民币升值却失去购买力的秘密 zt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6-22 01: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商务周刊: 不断升值但购买力却不断下降的人民币,是关乎中国经济乃至中国主权竞争力的大问题。美国人显然比中国人更明白并谙熟这一点。 940余天,人民币终于“破七”。一切就像太平洋上慢慢聚集的热空气,在辽阔宁静的大海上空耸立出壮观的风暴云层。现在,唯一确定的是风暴即将到来,至于它带来的是一场小型降雨还是台风“浣熊”,只有天知道。 4月10日,人民币汇价牌翻新为1美元兑换6.992元人民币,“破七”成为当天全世界引人注目的财经事件。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进入2008年,“蜗牛”突然变成了“骏马”,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超过4%的升值积累,占了33个月以来全部15%升值幅度的近三分之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急迫,强烈动摇着“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官方汇管三原则。 失去购买力的升值 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多的购买力提高,大部分都沉没于全球性通货膨胀和资源品价格持续暴涨浪潮之中。从国际大宗商品来看,人民币目前的购买力相比汇改前不升反降。 2005年7月“汇改”启动前夕,国际原油价格每桶60美元左右,折合当时8.28∶1的汇率水平大约是500元人民币;人民币“破七”时,国际油价涨至112美元/桶,按6.992∶1计算,折合人民币783元;国际金价更令人沮丧。汇改前是450美元/盎司,当时折合人民币是3700元人民币;目前国际金价是934美元/盎司,折合人民币约6530元。 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15%,在国际市场上的原油购买力却下降了1/3左右,黄金购买力下降了40%以上。国际铁矿石和其他大部分原材料市场中,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同样惊人。 令人担心的还包括全球第一的中国外汇储备。2005年7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大约在7200亿美元左右,按照当时的价格,可以购买120亿桶原油或16亿盎司黄金。而今年一季度末外汇储备已上升到了1.65万亿美元,却只能购买150亿桶原油或17.7亿盎司黄金。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担忧还不仅仅是简单的汇率和金融政策,更深意义上讲,它意味着一次经济和社会的大调整,有着深远的社会后果。 美国国际贸易学权威、《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著者保罗·克鲁格曼有一句经典论断:“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对面临大规模城市化的人口第一大国中国而言,充分就业更是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虽然中长期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就业可以从贸易向非贸易部门转移,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变。但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如何转移?如果调整引起就业下降,就不只是汇率问题,而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了。 特别是,升值后,东部地区和贸易部门的发展如果受到负面影响,而同时由于缺乏一系列的经济结构转变和政策扶持,中西部地区和非贸易部门未能取得相应发展,中国经济将遭到巨大损失。 虽然过去30年里中国GDP平均增长率达到9.7%的高水平,但仍然有必要保持与此接近的高增长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几大因素包括出口、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等,如果升值后对出口和投资等产生消极影响,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将会是一个巨大疑问。 当然,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和影响,这关系到改革的进程。一些学者警告说,升值如果控制不好,将使中国脆弱的银行系统遭到巨大打击,其后果可能甚于亚洲金融危机。而且,由于目前货币冲击带来的金融危机以及金融机构破产的损失实际上是由国家完全承担,因此一旦发生货币危机,其后果将可能不只是金融危机,而是一场国家信用危机,甚至可能演化为政治危机。 “老子当时真不想认输” “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快速升值,实际上是美元贬值速度太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曹红辉告诉《商务周刊》,基于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主导权事实上是在美国。这位美国金融学大师麦金农的中国弟子暗示,历史可能已经在重演。 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前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提起“广场协议”时咬着牙愤愤地说,“老子当时真不想认输。”时任日本大藏相的他无法忘记,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对面的广场饭店,G5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汇集在这里,举行了美国主导下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一贯有“货币黑帮”之称的G5财长会议历来是拉上窗帘开会,这次竟然破天荒邀请世界各地媒体公开采访。事实上,会议仅用了20分钟就一致通过了由美国起草的“共同声明”:使强势美元变成弱势美元;采取政策协调解决贸易收支失衡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方面希望各国中央银行从外汇储备中动用180亿美元,使美元在不远的将来贬值10%—12%。就日元而言,美国的目标是使当时1美元兑242日元的汇率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的水平。主要发达国家联合行动起来对外汇市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干预,使得美国所期待的“不远的将来美元贬值12%”的目标,仅在两个月后就得以实现。 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到日本经济泡沫鼎盛时期的1989年,四年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104%。采访中,亲身经历和研究过这段历史内幕的日立公司政府事务和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蔡林海告诉《商务周刊》:“尽管升值出发点是担心美国大幅贸易逆差和日本大幅贸易顺差表现出来的贸易失衡会威胁到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实际上日本的贸易顺差不降反升,从1985年的553亿日元到1992年突破1000亿日元,特别是1991—199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到80∶1的情况下,日本对美顺差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个时刻,日本开始感觉“上当”了。1987年美元对日元汇率上升到1∶150时,日本经济界被一片恐慌笼罩。日本国会代表团赶往华盛顿拜会美国财长贝克,恳请美方配合日本把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180日元的范围。 此时,“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贝克尖锐地回应道:“汇率的水准应由市场来决定。市场上日元升值了,是因为日本政府在扩大内需上还不够努力。你们应该回日本要求自己的政府迅速地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其意思很露骨:要扭转美日贸易失衡的状况,不是要美国改变经济政策,而应该改变日本的制度。 领到华盛顿“旨意”后,以日本中央银行前总裁前川为首的政策班子起草了一份促进日本从外需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前川报告”,具体而言有五大要点:扩大内需;转换产业结构;扩大进口并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 随着“前川报告”的出台,日本为实现减少贸易顺差和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开始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一系列金融宽松措施。由此导致日本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大幅度上升,由1980年代初的8%上升到12%—13%的水平。结果日本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这一局面为日后的日本经济泡沫化创造了宏观环境。 蔡林海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美国压力下展开的金融自由化。1980年代初,欧美银行在日本开设分行要受到日本金融管制的严格限制,没有一家外国证券公司能够成为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会员,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兄弟和高盛等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甚至只能通过香港市场才能和日本做交易。 在美国逼迫日本开发金融市场、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活跃于纽约和伦敦市场的资金运作专家们急切地希望在日本金融市场中瓜分到大餐。蔡林海介绍说,在美国压力下,封闭保守的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被打开了一个缺口,随后犹如“大坝决堤一般,洪水立即横流起来”。欧美投资银行和新入门的日本金融机构,甚至包括一些日本企业,都借日元升值、金融自由化的“良机”,争先恐后投入到投机炒作的游戏中来。 披着经济“外衣”的政治武器 “如果把‘广场协议’的主角换成中国,美国当时采取的一系列逼迫手段与现在对付中国的措施如出一辙。”国内一位知名汇率分析专家告诉《商务周刊》,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措施的效果,“33个月里,当初的日本升值了90%,我们是18%。尽管目前幅度只是日本的1/5,但所走的道路是相同的。” 在他看来,当前美国对人民币的做法是15年前要求韩元升值和自由化,以及上述日元故事的翻版。“所谓升值,完全是披着经济‘外衣’的政治‘武器’。”他说。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张宇燕仔细研究了本世纪开始以来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的全部过程,发现美国政府自身对人民币的态度取决于美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就业,以及它们与贸易逆差及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他总结说:“如果美国政府认为贸易逆差可以持续、可以继续保持强势美元而不至于影响经济增长,它对人民币的压力就相对较小;反之,则人民币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受攻击目标。” 在有关贸易逆差的问题上,经济学家基本上同意是由于美国国内消费大于投资、政府开支过大造成的。因此政府有必要削减开支,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减少需求,但这种会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做法,并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扩张利益。于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出现了——汇率贬值。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的研究认为,为使美国逆差达到可持续的水平,美元至少需要贬值25%。2002—2004年,美元对欧元贬值了32%,对日元贬值了14%。根据IIE的研究,美元还需要继续贬值。但是随着欧元升值,其出口成本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被削弱,所以欧洲对美国的反抗也越来越多。欧美竞争的结果使美元把货币贬值的矛头指向了亚洲货币,尤其是人民币。 张宇燕说,这不仅因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在东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同时亚洲经济越来越变得一体化,“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其他货币也难以升值”。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自己看得更清楚。凯托研究所(CATO)的经济学家杰拉尔德在其文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保护说不》中指出,世界上不只是中国钉住美元,很多国家也钉住美元或实行美元化,但他们并没有被指责为不正当竞争。他写到:“美国政府的目的是要从政治上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削弱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竞争力。” 不过,杰拉尔德只讲了一半的真相。某国内大型银行驻伦敦金融城的外汇交易主管在与《商务周刊》的交流时,说出了真相的另一半。国际市场接受的某种货币汇率,实际上是一国经济竞争实力的体现。在一国经济实力上升时,其货币被人为地推动升值,其效果等同于提高其竞争成本,进而削弱该国的竞争力,同时也消耗或减缓了该国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能力,最终的后果是国家整体实力的停滞,比如日本“失去的十年”。 在他看来:“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全部秘密,就在于通过抑制出口来遏制中国财富积累的能力,削弱中国国力,以维护美元霸权,也就是美国霸权的继续。货币的确是一张纸,但这张纸是否能让你走遍天下,后面有着激烈的主权竞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1-25 1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