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16|回复: 0

盘点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得与失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5-24 09: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汶川大地震,震惊国人,震惊世界。地震发生后,政府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抗震救灾的责任,全国人民也高度团结,国际救援纷至沓来。到目前为止,抗震救灾工作基本已是尾声,灾后重建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总结此次抗震救灾的得与失也就恰逢其时。   先说说此次抗震救灾之得:   第一,政府行动迅速,国务院总理第一时间飞抵现场,就近在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的全面进行,是此次抗震救灾工作成效显著的保证之一。   第二,军队动员充分,调动迅速。军人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尤其是此次海陆空、二炮以及武警和消防官兵一齐出动,不仅展现了国家军事动员能力,而且为抗震救灾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部门充分动员,专家学者紧密配合,从后方到前线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继非典之后,白衣天使再度光芒四射,其忘我工作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优秀品质再度让世人称道。百草止水衷心期望,抗震救灾结束之后,白衣天使们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精神,努力增长震灾中展现的优秀品质,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就会立马实现。   第五,国家地质救援队专业技能过人,不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而且成为此次抗震救灾中的绝对尖兵。   第六,民间志愿者自发到来,有的行动之迅速甚至胜过军队,其无私奉献不畏困难的高尚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第七,民间捐助风起云涌,国人高度团结,爱心汹涌汇集,从而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   第八,国际救援异常活跃,许多国家出钱出物出人,以人道关怀帮助中国抗震救灾,值得中国人铭记感谢!   再说说此次抗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地震预测技术落后,大量异常前兆现象的存在专家们似乎熟视无睹,中国地震学界震后有必要重组,以进一步加强地震的科研和检测。   第二,豆腐渣工程令人震惊,学校和民房为此遭受灭顶之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北川汉龙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居然能够傲立于8级地震之中,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因为教学楼的建筑者严格遵循了建筑规程和技术规范。这座教学楼是汶川地震中的一个亮点,是中国建筑界良心和法律指数的一个鲜艳标点。   第三,中国军队动员人数虽众,可是有经验的救援人员极度缺乏,否则的话东莞富商陈岩也不会成为救援官兵们的临时领袖。可惜的是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各国救援队敞开大门,使得人数有限的国际救援队赶来的时间较为迟缓,否则的话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应该能够救助更多的灾民。   第四,救援经验欠缺。医护人员应该就近跟随救援队,一俟灾民救出就立即消毒打点滴,以此增强灾民生命能量,从而避免更多的不必要死亡。尤其是那些无法整体救出的灾民,需要截肢的截肢前应该挂点滴增强体能,以尽可能地避免因截肢而加速生命的死亡。   第五,记者品德有待提高。灾民刚被救出需要避光和节省体力,可是不少无良的记者非得把镜头对准灾民的脸,有的甚至频繁引诱灾民说话使其体力大量耗散,这样除了深化伤病加速死亡外没有任何的好处。此外大家需要记住的是,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居然在救援官兵熟睡时大声对着话筒报道新闻,这样只能严重干扰体力高度透支、精神高度紧张的官兵休息,百草止水建议央视予以处罚。   第六,本次抗震救灾直升飞机本应成为绝对主力,可是由于找不到可供降落的平坦地带所以迟迟未能进入汶川。幸亏一个汶川籍女孩想起了一个地方,并迅速在网上发贴予以公告,热心的网友成千上万地进行转载,最后终于被一位上海记者获悉,这才得以千方百计地通知军方。这说明政府和军队缺乏覆盖全国的详细地质资料,建议国家以后要迅速制定出完整详尽的体现国土资源全貌的数字地图,以备军队和国家勘探、建设、救灾、战备等活动的运用。同时也说明,官民或军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许多民间提供的对政府或军队有益的信息无法迅速抵达,建议国家要尽快地改进之和完善之。   第七,中国缺乏民间救助组织。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非常完善的民间救助组织,他们使用民间捐款进行公民自救和施救培训,还能在灾难发生时迅速启动并参与救援。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民间救助组织通常都比政府行动快、效率高,对抢险救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从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迅速集结60台大型工程机械并比军队还要迅捷地进入灾区救援就可见一斑。因此国家应该允许和鼓励这样的民间组织存在,有钱有力有心的人们应该踊跃参加这样的组织,以便随时协助国家进行各种可能的抢险救灾。   第八,此次地震公民献爱心做慈善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国家慈善募捐渠道并不透明和规范,公民对善款善物的募集、汇总、运输、管理和发放流程无法放心,担心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现象。这种担心严重遏制了公民献爱心做慈善的积极性,国家应该尽快完善和规范慈善募捐体系,加强透明性增强监督力,从制度和体系上杜绝任何可能的贪污腐败的发生,只有这样中国的慈善爱心体系才会高效流畅地运转,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得以加速! 来源:环球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7-1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