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6|回复: 0

极地考察40年 中国推动南极科学探索与保护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24-3-4 17: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极地考察40年 中国推动南极科学探索与保护
人民日报记者 刘诗瑶 胡润新

  2月7日,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秦岭站正式建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贺信指出,“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南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被誉为“解开地球奥秘的金钥匙”和“天然科学实验室”。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南极的变化将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中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中国形成了“五站两船一基地”的南极考察格局,进入海陆空立体发展时代。
  长城站位于乔治王岛,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昆仑站、泰山站地处南极内陆区域,秦岭站位于罗斯海地区——迥异的地理差异也带来更丰富的科考价值。
  长城站区域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中山站区域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南极内陆区域,站在了冰芯科学、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罗斯海区域具有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特征,有助于科研人员探究南极变化与全球联动等重要科学命题。
  40年来,中国成为南极科学探索的有力推动者,在南极冰川学、空间科学、生物生态、气候变化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数不清的“首次”记录着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丰硕成果:首次南极考察在长城站附近区域进行了第一次多学科野外科学勘查;第十九次南极考察中,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对南极海冰厚度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第二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考察队从地面到达冰穹A并开展实质性科学考察行动,这是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第一次……
  近年来,中国对南极的大气、海洋、海冰、冰川、土壤、生物生态等要素开展连续观测,为国际社会认识极地,尤其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南极的相互影响作出重要贡献。
  40年来,中国一直是南极环境保护的积极践行者。
  1990年9月初,长城站就为了保证站区内海豹妈妈在良好的环境中度过产假,暂时停止使用全部交通工具,从事考察活动的队员一律步行。
  2008年,第三十一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提议设立的格罗夫山哈丁山南极特别保护区获得会议批准,这是中国单独提议设立的第一个南极特别保护区,对该区域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船“雪龙2”号船是当之无愧的“绿色”船,不论是烟囱排气、污水和垃圾排放控制,还是空调、采暖实时调节,乃至对涂料的应用,都严格符合环保要求。
  对环境的保护理念也持续贯穿于秦岭站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一体化设计统筹,进行国内装配化定制及预拼装,实现节能、节水、节材。此外,还通过减少扰动南极现场的区域面积,减少临时设施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最大限度控制施工活动范围,达到绿色环保建站的目的。
40年来,中国已成为南极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10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获得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决策地位。
  2017年中国成功主办第四十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第二十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牵头提出了“绿色考察”的国际倡议,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23年中国与多国联合提交关于促进南极冰盖航空调查国际合作、提升全球海平面上升预测精准度的提案获得会议支持……2012年以来,中国累计向有关极地国际组织单独或联合提交提案文件80余份,全方位参与极地环境保护、资源养护有关制度规则制定。



俯瞰中国南极秦岭站。  祝贺 摄


2023年11月1日,上海,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  沈春琛/人民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12-1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