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51|回复: 3

讨论中国经济,贫富差剧是不可避免的 ZT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3-23 2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注:感谢留园的alienjf兄,感觉他的文章比较理性客观,分析细致。特此转帖,跟大家分享。 论中国经济。 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和传统的自然理论科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相当程度是建立在社会经验论,总结论的基础上,他缺乏向理论自然科学类似的,严格遵守人为主观设计的实验和模型,无法身临其时,其地的,获得试验的每一步精确反馈。因而在很多问题上,在面对社会很多实际问题时,他就缺乏一种完全客观公正的视角,难以十全十美了。 如今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就有这么样一个明显的,有勃于通常人们所了解的社会经济规律的一个国家集团的经济现象。我把他称之为中国。 中国的经济成长用很多标准来看,都无疑可以算的上是奇迹,高效平稳的长期经济增长,就算在中央果断镇压64民运的反革命暴乱之后,很多西方人都预见到,中国社会可能重新走向保守化动荡化,政府封闭化,经济会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海外投资信心也会受到沉重打击,中国经济难以再保奇迹增长。 结果是中国反而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高速的黄金10年,并一直维持到今天。在外汇储备,和国家GDP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一个用理论和西方的经验论完全无法解释的一个现象。 经济学,虽然没法精确的试验反馈来告述我们每一个精确的细节,但我们也可以从外观上,去解剖事物,看到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明显的一些因素,也许会给我们找到一条合适的答案(也许并不完全正确,但非常接近)。 我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关于的是政治的部分。 在89年之后,东欧倒台了,苏联不复存在了,和中国一样,很多的前共产主义国家都在孕育着新的变革,去迎接国家经济的发展,这里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经济转型,人民副利,等等的一大堆的问题在跟着伴随着有待解决。 到今天,已经有整整17年的时间了,事实告述我们,没有进行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中国,反而在经济发展上走的更远一点。当然,我们不是说俄罗斯的转型就一定不成功,只是这个成功和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在我们看来,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这点,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必须承认。w 中国为社么没有走进拉美化,和后共产主义化失败的后尘呢?很多民运分子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过市场经济的高速公路,既然没有进入过,那么也就不用担心会翻车,会出现好象在俄罗斯出现的经济阵痛的现象。这个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不健全的工业,市场结构,以及社会福利保障,远没有80年代的苏联来的系统和全面。 但是这个说法,也乎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中苏改革之前,两国都同样面临keol所说的“短缺经济”的困境,都是连基本生活的资料都供不应求情况。短缺经济是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特有现象,也是其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一个表现之一。苏联如果说在整体经济规模上一定有比中国出色的地方,也就只是在于,苏联的重工业生产的系统化和完备化,是中国远远没法相比较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短缺经济的供不应求是全方面的,主要还是表现在人民物质生活是否丰富的基础上。 因此如此看来,生活资料的短缺不但不是弊端,反而可以构成强大的动力;由短缺到过剩,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广大空间,人口越多,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越大。 解决这类办法的应变之道,在于大量的吸引外资,利用外资伴随进行国内经济改革,引进市场经济体系,抛弃计划经济,同时国家扶持免税或者低税率,提高关税,并且降低银行存息,加大发放国家贷款的利度和强度,这也是中国自80年改革到今天,最为成功的一种经济方式的运用手段。 俄罗斯等前共产主义国家和地区也必须如此,才可以缓解短缺,和振兴国家经济,但是到今天,中国的成就不但是耀眼和夺目,且不可追赶的,在某种层度上说,前共产主义国家的改制,基本上到今天来说,都失败了。 中国现在出口产品中,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只是低端加工产[品的出口,中国今天的出口,有56%以上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这其中包含了,现代化的远洋巨轮,发动机,中小型电机,和重型锻压设备等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早期所梦想的四个现代化其中的工业现代化,正在变为事实。而这些市场份额的占有,本来却是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改革前所梦想得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却在没有体制变革的前题下,用外资引资,完成了中国出口战略的一个巨大转变。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国家的物资出口中,类似服装等低端劳动产品的份额会越来越少,其它工业制成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份额越来越多,中国的短缺历史也早已变成了过去的故事。 那为社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中国为社么会比改革后的前共产主义国家还要成功呢?那我们必须明白,市场需要发挥效率,外姿进入要得到安全,就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强大的中央政府的存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宏观经济环境是经济改革成功的温床和大前题。中国国家的稳定和次序,使俄罗斯只到今天都没有走过中国在十年前就走过的道路。选择激进路径使俄罗斯丧失了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市场体系不能有序运转,其效率自然无法体现。市场经济没有稳定的政治稳床,是不可能生根发芽的,这不在于国家的政治体系。 有成就,就自然也有改革的副产品,就有社会的分化,这是无法乎视的,在中国今天的左派和右派看来,(也有人说是改革派和毛派),这最大的分歧在于,中国的社会变革是该融进全球化,去接受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事实,还是面对更加加大的贫富差距,变的更加保守,一如毛泽东时代人与人的差距几乎没有经济水平上的差距,提高和完善人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看问题,我们要的是本质,中国改革只要中国经济仍然以增加出口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就必须保持劳动力的低价格水平以及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经济增长的成果就只能由少数人攫取,贫富悬殊这一结果就不可避免。这就是改革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主流导向的产品之一,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中国要现代化,要富裕,就必须进入市场化,加入全球分工,吃全球化的的大蛋糕,在选择权面上就变成了,“为己所能为,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支柱”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和美国西方比起来,基本上就没有可能拿,产品的核心技术,完善的管理系统,市场研究体系,和现代化的人力管理,去和西方竞争,那么唯一拿的出手的,只有剩下的是近乎无穷的劳动生产力。这就是“比较优势”的一个真相之一。 既然,中国整体经济不可避免的要从以增加出口为主要动力而开始的化,那么中国必须有一大群低收入,低劳动保护的人群存在,才可以参加全球竞争,才可以退动社会发展,在宏观上看,腐败的确是加剧贫富悬殊的一个现象,但却不是主要原因。 只要市场化的规律存在,资本流向少数人就是不可避免的,区别只是在于流向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中国付出了代价,也得了回报。这些都只不过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一部份表现方法而已。
发表于 2008-3-23 2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4 0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国现在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如果我们对自身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又从何面对别人对我们的评头论足呢?
[发帖际遇]: 澡堂买了一部iPod, 花了贡献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改革只要中国经济仍然以增加出口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就必须保持劳动力的低价格水平以及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经济增长的成果就只能由少数人攫取,贫富悬殊这一结果就不可避免。 >>> 那就更应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护弱势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1-10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