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马克西米里安"约瑟夫公爵(简称马克斯公爵)的女儿,即伊丽莎白公主,昵称“茜茜”(Sissi)。
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并非完全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特别是她与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爱情,更是没有影片中描述的那么完美。1848年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加冕时只有18岁。在他68年的统治生涯中,经历的实际上是一个强大帝国漫长而痛苦的衰落及崩溃过。
1854年4月24日,哈布斯堡王朝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面色红润、双唇紧闭的茜茜公主在一片欢呼声和喧闹声中乘船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直抵维也纳。婚礼冲淡了王室与人民之间的敌意,这朵巴伐利亚含苞待放的玫瑰似乎代表着新的幸福。直到这时,一切如意。
嫁入深宫,成为皇后,对茜茜公主来说,美丽的童话从此消失。繁琐的社交礼仪压得她喘不过气,可怕的孤独紧紧地包围着她。一年以后,茜茜怀孕了,深受妊娠反应的折磨,她终日以泪洗面……女儿刚一出生就被抱走了,婆婆认为她没有能力带孩子。又过了两年,第二次怀孕生女,伴着她的依然只有泪水……宫廷里的人觉得她很笨,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出访意大利时,那里的人民对她充满敌意;只有到了匈牙利,她才见到一张张充满热情的脸。从这时起,茜茜开始学习匈牙利语。
1857年,她又一次来到布达佩斯。在此期间,她的一个女儿夭折了。一年以后,茜茜为奥地利帝国生下王位继承人——鲁道夫王子,和前两次一样,孩子被人从她身边带走了……她开始发烧,恶心,食欲不振。就在这时,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决定建设现代化的维也纳,拆毁了旧墙,建起了拳击场,而人民需要的是一部宪法。帝国国运不佳,茜茜诸事不顺。她渐渐长大了。
1859年,弗兰茨"约瑟夫决定对撒丁王国开战,尽管他亲自上阵,依然没能挽回败局。茜茜去照顾伤员,并为独裁的君主政体进行温和地辩护,但是,没有人听她的。
在她重返维也纳的那一天,10个管弦乐队,14000名手持火把的运动员欢迎她。她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和弗兰茨"约瑟夫达成协议,从此有权挑选陪伴自己的宫廷命妇;有权管教孩子;并且争取到了自由,直到这时,茜茜发育完全了,身高1米72,满头秀发。
接下去,她为了恢复窈窕的身材进行了艰苦的努力,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剑、游泳、做体操,还坚持洗冷水浴,茜茜变得成熟而完美,摄影师为她留下了一张张美丽的倩影。她乐意与爱犬或自己的兄弟拍照,却很不情愿同丈夫合影。
身为奥地利皇后,茜茜与那些维也纳贵族不一样,她发自内心地热爱匈牙利,她欣赏那里的音乐、马匹、骑士,欣赏布达佩斯的巴罗克式建筑以及那里的色彩和节奏……她在内心深处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恐怕还和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关,此人便是安德拉希伯爵。1848年,伯爵参与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斗争,革命失败后,他逃出匈牙利,被缺席审判判处死刑,安德拉希风流倜傥,始终有上流社会的女人围着他转,人们称之为“英俊的绞刑犯”。流亡十年之后,安德拉希获得大赦,重返匈牙利,从此,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伯爵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在骨子里,茜茜和安德拉希是一类人物,他们都是反叛者,彼此欣赏,相互吸引,却又不能进一步发展两人之间的情感,安德拉希以一种谦恭的态度爱着奥地利的皇后,茜茜则对他怀着深深的依恋之情……1866年,面对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意识到需要安抚匈牙利,他终于和安德拉希伯爵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时,茜茜成了这两个彼此敌视而又都对她另眼相看的男人之间的调停人。
1898年9月10日中午,茜茜准备乘船离开日内瓦。她走出旅馆,仆人拿着行李,宫廷命妇陪伴在身边,她们缓步向码头走去。就在这时,死神向她走了过来;一个名叫卢伊季"卢切尼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为了“一鸣惊人”,把奥地利皇后选做靶子,卢切尼终于等来了茜茜,他猛然拔出锥子,对着她的胸部戳去,锥子又尖又细,茜茜甚至都没有什么痛感,“他想干什么,想要我的手表?”她从地上爬了起来,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刚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边的宫廷命妇连忙解开她的衣襟,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很小的血点。船长命令船掉头回岸,人们用担架把她抬回旅馆,在旅馆里,医生切开了皇后的肘窝动脉,血不再往外喷涌……茜茜死了。
没有多少人参加她的葬礼。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她下葬前剪下一绺头发保存起来……不过,在这一生中,她爱过他吗?从她对他的态度和她留下的诗句中看,答案是否定的。
童话般的茜茜公主恐怕只属于电影。真正的茜茜堪称传奇人物,但她的一生绝不是一部童话。
1929年11月12日,格蕾丝·凯丽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家庭,童年在富足和平静中度过。由于自小体质娇弱,且生性多愁善感,格蕾丝受到了母亲特别的疼爱。高中毕业后,
1955年,在她踏入好莱坞仅仅五年之后,格蕾丝宣布了一个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消息:她订婚了,对象是摩洛哥王子雷尼埃三世——当时世界上最理想的单身男子之一。格蕾丝与雷尼埃三世是在1955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期间认识的。当时,在蒙特卡罗有一个影剧界的聚会,在《巴黎竞赛画报》周刊专栏记者皮埃尔·加兰特的安排下,格蕾斯被介绍给了雷尼埃三世。事实证明,这是一次缔造传奇的会面。风度翩翩的王子担任了格蕾丝参观王宫的向导,并且对这位被形容为“既是冰又是火”美丽女人一见钟情。几个月后,他便飞赴美国向格蕾丝求婚,并得到了后者的同意。
摩纳哥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它位于欧洲南部,法国与意大利之间,全国面积仅1 .46平方公里,是地道的弹丸之国。该国地势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举世闻名的蒙特卡罗大赌场,就在该国境内。赌博业的盛行,给王室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摩纳哥再小,雷尼埃三世也是货真价实的王子、未来的国王。因而这桩婚姻对于早就有好莱坞皇后之称的格蕾丝·凯丽来说,无疑是一场货真价实的加冕礼。
1956年4月18日,格蕾丝·凯丽与雷尼埃三世的世纪婚礼如期举行,上午十一时,他们在摩纳哥金红色的皇宫里举行了平民式婚礼,约有一万二千名记者与摄影师现场采访。摩纳哥全国放假,好让全体居民从电视上收看实况。次日,又举行了隆重的皇室婚礼。格蕾丝终于步下银幕,投入了现实世界中的国王的怀抱。
1956年2月,西哈努克亲王以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身份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当时中柬尚无外交关系,这无疑是一次打破常规的重大外交行动,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罕见的。我被指派为全程陪同西哈努克的主要法语翻译,前往广州迎接。
在群众的热烈欢呼声中,西哈努克亲王站在舷梯顶端向欢迎的人群合个致意。那时他才三十出头,风华正茂。他着一身上下白黑相映的民族服装,风度翩翩。他缓缓走下舷梯,紧随他的是亲王最钟爱的两位公主:长女、皇家古典舞蹈明星帕花·黛维和长相酷似其父的苏里亚·伦赛。风流倜傥、多妻多室的西哈努克亲王正式出访,竟未见夫人陪同,使我大惑不解。
这疑惑来自当时对柬埔寨王室内情的不甚了解。原来,西哈努克自1941年登上王位后,有过6位王室认可的妻子。第一位是平民出身的皇家古典舞蹈演员甘霍。帕花·黛维即甘霍所出,聪慧秀丽,是母后哥沙曼的掌上明珠。第二位是西索瓦·蓬珊莫尼公主,系伦赛生母。第三位西索瓦·莫尼盖珊,是蓬珊莫尼的同父异母妹妹。第四位是老挝“万象之花”玛尼婉。第五位是表妹诺罗诺·诺丽亚公主。最后一位是法柬混血美女莫尼克·伊吉。可是,谁也没有正式名分。这是王室中很有影响力的母后哥沙曼的旨意。西哈努克的星相预示,他绝对找不到配偶。据此,哥沙曼一直反对他同任何女人正式结婚。西哈努克心里明白,这不过是表面的理由。一旦立了王后,母后哥沙曼在王室内的主导地位就会受到影响。这才是症结所在。
1955年3月,西哈努克为了亲自执政,直接主宰国内政局,别出心裁,演出了王位子父相传的一幕,戏剧性地让位给他的父亲诺罗敦·苏拉玛里特。西哈努克趁着王室上下忙于他父亲的登基大典,哥沙曼无暇他顾,在两天内,闪电式地相继与表妹诺丽亚公主和莫尼克·伊言正式举行婚礼。哥沙曼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但仍反对将她俩册封为夫人。
1958年8月,即中柬建交后一个月,西哈努克亲王以首相身份第二次访华。这回是取道仰光飞抵昆明。我随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等前往迎接。随同他从舷梯下来的,还是那两位他心爱的公主。刚到宾馆坐定,西哈努克亲王突然提出,希望中国政府同意莫尼克公主以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陪同访华。由于事先未征得中方同意,莫尼克公主尚留金边待命。如蒙中国政府同意,她将直接飞北京会合。原来,西哈努克对莫尼克情有独钟,打算册封她为西哈努克夫人,但哥沙曼王后没有松口。西哈努克想借访华之机,以“外转内”的方式,确立莫尼克的名分。中方很快答复同意。西哈努克喜出望外,十分感激。从那时起,将近40年里,莫尼克一直保持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
莫尼克公主以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从金边来到北京,初登国际舞台亮相。她婉丽端庄,温静娴雅,光艳照人,仪态超群。她那深邃凝重的美越发衬托出雍容华贵的风姿。她初次应对正式外交场面,不免有几分拘谨。处事小心谨慎,寡言少语。倒是见多识广的帕花·黛维公主,显得游刃有余。帕花·黛维有时真不买莫尼克的账,抢她的风头。莫尼克依然气定神闲,嘴角上总带着一丝谦逊的微笑。
莫尼克并非与生俱来的公主。父亲弗朗索瓦·伊吉是个有意大利血统的法国人,侨居柬埔寨多年,是西哈努克的父亲苏拉玛里特的好友,1940年在对德国作战中失踪。母亲是带有中国血统的柬埔寨人,称博夫人。伊吉一家与王室早有来往。西哈努克从小就认识莫尼克。1952年在金边的一次学生选美活动中,莫尼克崭露头角,艳压群芳。她兼有东方女子的典雅之美和西方女子的飘逸之美,是柬埔寨少有的国色天香。西哈努克立即被她的魅力吸引住了。结婚后,她更名为莫尼克·西哈努克,获公主称号。莫尼克不仅天生丽质,俏美灵秀,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谦逊,举止稳重,很有教养,聪明伶俐,气质高雅,独具风韵。几十年风风雨雨,惊涛骇浪,莫尼克一直是西哈努克挚爱情深、终身相伴的唯一妻子。
那次访华后,西哈努克亲王每次出国访问,身边都少不了莫尼克公主。西哈努克夫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西哈努克说过,在外交上,莫尼克是他的“秘密武器”和“无价之宝”。“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都为有莫尼克这样理想的妻子在身边而感到自豪。她所到之处,都得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地位低微的人的赞美。”有的国家领导人直言不讳邀请西哈努克访问,是想借机一睹莫尼克公主的风采。
1960年5月,苏拉玛里特国王驾崩。围绕王位继承问题,王室内部斗争激烈,反西哈努克势力蠢蠢欲动。西哈努克机智灵活,干脆取消王位继承制度。柬埔寨成了没有国王的王国。西哈努克出任国家元首新职。莫尼克公主成为柬埔寨第一夫人。
1970年的朗诺政变成为莫尼克一生的重大转折。这不仅改变了柬埔寨第一夫人荣华富贵的生活,代之以长达20年的艰辛、坎坷的流亡岁月,更重要的是,使她在政治上迅速走向成熟。她不由自主地卷入柬埔寨复杂多变的政治漩涡中去,从西哈努克的“礼仪影子”演化为政治上的贤内助。她不畏艰险,为柬埔寨的独立、自由、和平而奔走。从联合国到欧、亚、非诸国,直到柬埔寨茂密的森林,哪里有西哈努克,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随着岁月和忧患的磨砺,西哈努克已鬓发飞霜。他喜欢到中国使馆理发。他说,在中国使馆理发有安全感。理发其实很简单。西哈努克蓄了一头稀蔬的短发,每次只需略加修剪,不洗不吹。不过,就是这几下子,也足使理发员满头大汗了。与西哈努克形影不离的莫尼克公主,总是站在近旁默默地看着。她的发型朴素大方,乌黑浓密的秀发也渐添银丝,可是她一直没有染发。她说,她喜欢顺手自然,再说,她也不愿使自己显得比西哈努克过于年轻。她那雍容华贵的仪态并未因缕缕华发而减色。而今西哈努克国王已满头白发,莫尼克公主也银发苍然,两人依旧“顺平自然”。
西哈努克总是笑容可掬,全然没有帝王那种威严、冷漠、令人望而生畏的神情。莫尼克公主举止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从未见过对人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西哈努克往来巴黎和出访外国,我国驻巴黎使馆从交通、后勤等方面全力协助。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多次专门宴请使馆的司机、厨师、服务员、理发员,对他们的服务和照料表示感谢。莫尼克作为女主人更是热情周到。
西哈努克多才多艺。他会多种乐器,谱写过很多歌曲,自编、自导、自演过多部电影。莫尼克也颇具艺术天赋,夫妻携手合作,女主角自然非她莫属。每逢生日晚会,西哈努克夫妇的艺术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曾有机会参加过几次西哈努克在巴黎举行的生日晚会。巴黎外交界的晚宴一般在午夜前结束,唯有西哈努克的生日晚会直至凌晨三四时方尽兴而散。宴罢,歌舞作为余兴就开始了。这时,西哈努克完全变了个样,他不再是国王或国家元首;莫尼克也不再是贵夫人,而咸了十分默契的歌舞配角。晚会自始至终由西哈努克一人主持,报完节目,就自唱自跳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西哈努克含情脉脉地向着莫尼克唱起自己创作的情歌,表达对夫人的真挚爱情,而此时尚在席间座位上的莫尼克故意装作漠然无动于衷。不一会儿,情歌唱完了,莫尼克离席下到场子里,两人一前一后,一唱一和,载歌载舞。唱的跳的全是自己创作的歌曲和舞蹈。其中《怀念中国》,乃是西哈努克的得意之作。他和莫尼克一起,边唱边舞,唱得委婉动听,跳得情深意浓,洋溢着对中国的深情厚谊。
1991年11月14日,饱尝战乱和流亡之苦的西哈努克偕莫尼克终于又回到阔别13年的金边,圆了他多年的故国梦。从机场到皇宫10万群众热烈欢迎这位象征柬埔寨民族和解、复兴和稳定的领导人归来。
1993年5月,柬埔寨举行二个多年来的第一次全国大选。新选出的柬埔寨议会决定恢复君主制,西哈努克亲王被公认为国王。9月24日,金边皇宫举行登基典礼,为西哈努克再次加冕。患难与共、形影相随的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双双出席大典。西哈努克感慨万千,对身旁的莫尼克说:“这是我19岁时加冕成为国王的地方,想不到事隔52年之后,我还会重演这一幕。”自此,莫尼克结束了延用近40年之久的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改称号为莫尼列王后。因为莫尼克是个法国名字,莫尼列则类似柬埔寨名字,意为智者中之最智者。
2004年10月6日,年近82岁的西哈努克国王突然宣布,由于年迈和健康原因决定退位。由王国政府首相和国会主席等9人组成的王位委员会一致推选诺罗敦·西哈莫尼继承王位。西哈莫尼系莫尼列所出,莫尼列王后遂成为柬埔寨王国母后。
西哈努克国王退位,标志着柬埔寨一个时代的终结。与西哈努克形影相随、生死与共的莫尼列也将淡出柬埔寨政治舞台。从莫尼克公主到莫尼列王后,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芳华绝代、贤淑睿智的她,在柬埔寨现代史上留下了动人的一页。去年日本生态建材“呼吸屋”的腾井先生在给金边的公主家安装时看见了公主,他说尽管老了,却风韵犹存。
拉尼娅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曾是苹果电脑公司开发部的职员。她意志坚定、认真热情,被誉为约旦妇女的典范、媒体的宠儿。她积极参政,又是一位尽职的妈妈,更是一位百分之百的超级名模和国际明星!这位世界上最年轻的王后,正在变成着人们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看法。
拉尼娅尽管已是三个宝宝的母亲,但依然身姿曼妙,天使般的漂亮面庞令人赞叹。这是成为王妃的最原始也是最终极的武器。时尚杂志在评价拉尼娅时,总是使用“魅力逼人”一词。她生于科威特一个富有的医生家庭,那种贵族气质几乎与生俱来,据说连最挑剔的选美裁判也对此无法反驳。
谁能想到,在拉妮娅的加冕典礼上,她戴的钻石王冠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亲戚那里借来的。“假如家中已经有一个了,那么再去买一个就是非常愚蠢的,”她从不舍得买个王冠戴。
南芳(Nam Phuong)皇后、南芳王妃,本名阮友兰,圣名玛莉亚·泰蕾丝(Marie-Thérèse)(1914年12月14日- 1963年12月16日)从1934年起成为安南国王、越南皇帝保大(阮福晪)的正妻,直到去世。
她也是越南阮朝(1802年—1945年)第一位君主在位时就受封的王后。阮朝的惯例是,在位君主的妻子只能封为妃嫔,由最高级的一阶妃至第九级的才人,只有在丈夫去世后,在位君主的母亲或祖母才能追封为王后。但是保大在1934年迎娶南芳时,就破例封她为王后。1945年当保大改称越南皇帝时,南芳也改称为皇后。
背景
阮友兰出生在当时法国殖民地交趾支那(和安南、东京2个保护国组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湄公河三角洲前江省鹅贡市。她的父亲阮友好据称是一位富裕的商人,出生在一个鹅贡的贫穷的天主教徒家庭,华人血统。通过西贡总主教的介绍,他担任越南南部亿万富翁黎发达的秘书,最后终于与黎发达的女儿黎平(圣名:Marie)结婚。
1926年,阮友兰在12岁时被送到法国巴黎附近的塞纳-马恩省河畔纳伊,进入一所著名的天主教学校Convent des Oiseaux就读,归化法国国籍。
婚姻和子女
阮友兰回到越南后,在避暑胜地大叻一次舞会上,邂逅同样刚从法国巴黎回国的安南国王保大。
1934年3月9日,安南国王保大公布了他和阮友兰的婚约。(在19世纪,法国占领军已经将皇帝贬为国王,直到1945年才恢复皇帝头衔)保大在公告中说,“未来的王后,在她的身上结合了西方的优雅和东方的魅力。我们在一个场合遇到她,相信她与我们的同伴和同辈是相称的。我们确信她的行为和榜样完全配得上帝国第一妇女的称号。
在大叻的夏宫,举行了正式的订婚仪式之后,国王于1934年3月20日在顺化迎娶阮友兰,婚礼采用了佛教仪式。此前,这场跨越宗教信仰的婚姻引起了国民的诸多争议,该国一部分国民不能接受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王后。有些人怀疑这场婚姻“散发着法国式强词夺理的傲慢”,纽约时报报导在这个国家产生了“全面不满”,因为阮友兰拒绝脱离天主教,并向教宗庇护十一世提出特别申请。另一篇文章更详细地说道,教宗允许新娘保持天主教徒的身份,条件是她必须让所生的女儿都信仰天主教。由于国王的母亲、先王的妃子显然不赞成婚礼的计划,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但保大显然不考虑所有其它的新娘人选。
在4天的婚礼欢宴结束时,举行了国家典礼,授予阮友兰“王后”头衔,并赐徽号为南芳,意为南部的芳香,以致谢她的出生地。
南芳皇后共有5名子女,大部分都在南芳过去就读的法国寄宿学校(Convent des Oiseaux)接受教育:
太子阮福保隆,生于1936年1月4日
芳梅公主,1937年8月1日生于大叻(1971年8月嫁给意大利第二任亚的斯亚贝巴公爵皮特罗·巴多格里奥)
芳莲公主,出生于1938年11月3日(嫁给银行家伯纳德·毛利斯·首莱因)
芳蓉公主,出生于1942年2月5日
王子阮福保升,出生于1943年12月9日
影响时尚
1939年夏天,南芳皇后首次正式访问欧洲,引起一次狂热,一位记者写道“晚上穿着长裤和刺绣的外衣;翻领和袖子使得侧面轮廓如同宝塔。”令时尚观察者惊讶的是,当她拜谒教宗庇护十二世时,“来自印度支那的访问者没有穿着传统的黑色长袖长袍和面纱,而是身穿绣着龙的金色外衣、红色围巾、金色帽子和银色裤子。”
成为皇后
1940年,日本乘法国本土被德国占领之机,出兵占领东京、交趾支那和安南,但继续维持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也没有骚扰顺化的王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3月,在日本人操纵下,保大宣布从法国独立,东京、交趾支那和安南重新统一,成为“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越南帝国,保大的头衔从国王升为皇帝,南芳也得到了皇后头衔,称谓从“殿下”升为“陛下”。不过,不久,越盟的革命领袖胡志明促使保大皇帝退位。保大留在国内一段时期,担任新政府的顾问,南芳皇后也担任越南重建委员会成员,并资助越南红十字会。次年,保大一家离开越南前往香港。
晚年生活
1947年,共产党夺取越南北部政权之后,皇后及其子女移居到法国坎城附近的Ch?teau Thorens,那里有她的外祖父在20世纪初购买的产业。1949年,前皇帝受到平民政府的邀请回到越南南部,成为国家元首,但在1955年再度遭到吴廷琰的驱逐。1955年她与丈夫分开,当时越南政府宣布没收皇族的个人财产,但不包括1949年以前皇后拥有的房地产,这些产业包括她父亲在大叻的别墅,现在是林同省博物馆。
1963年9月16日,南芳皇后在法国科雷兹省小村庄Chabrignac附近Domaine de La Perche家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她埋葬在当地公墓,保大皇帝没有前去参加葬礼。
來源:扬子晚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