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波兰城市。罗兹是重要的犹太文化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是223,000名犹太人的故乡。
德国人于1939年9月8日进入罗兹。他们将罗兹划入瓦尔特高(Warthegau),这是德国并吞的一个波兰地区。一旦占领罗兹,德国人就着手迫害该市犹太人,组织暴乱,绑架犹太人干苦役。从下午5点到早上8点,犹太人不准出门,经济上也受到限制。德国人还把犹太会堂里的宗教仪式定为非法。11月9日,罗兹正式并入第三帝国,从11月15到17日,德国人夷平了罗兹所有的犹太会堂。与此同时,犹太人接到命令,必须佩戴犹太标志。1939年10月,德国人组织了犹太居民委员会(在罗兹称为长老理事会[Altestenrat]),莫迪凯·哈伊姆·鲁姆科斯基任主席。
德国人占领罗兹后,当地犹太人就定期遭到驱除。到1940年3月,约70,000名犹太人离开了罗兹。一些人自愿离开,但多数人是被德国人驱逐出去的。一座隔都于2月建立,4月下旬就被封锁。约164,000犹太人被塞了进去。隔都的管理由汉斯·比博领导,他主要关心怎样为党卫军筹钱。他在隔都建立工厂,利用廉价犹太劳动力为德国战时经济服务。长老理事会非常依赖这些工厂,认为这可以证明犹太人有生产力,希望以此保全犹太人的性命,因此理事会积极为不断增加的犹太人寻找工作。
在整个1941和1942年,约38,500名犹太人移入罗兹的隔都,其中包括来自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卢森堡以及瓦尔特高其它城镇的犹太人。到1942年底,约204,800人曾在这个隔都呆过。约43,500人因饥寒和疾病死去。
将犹太人从罗兹隔都中驱逐出去始于1940年12月。起初,犹太人被从隔都转移到城外的苦役营。从1942年1月起,犹太人被直接从隔都驱逐到海乌姆诺的灭绝营。在1942年1月到5月,55,000名犹太人和5000名吉普赛人(他们此前暂时囚禁在罗兹)被送往海乌姆诺处死。同年9月初,又发起了一次驱逐行动:近20,000名犹太人被送到海乌姆诺,几百人在驱逐途中被就地杀死。
从1942年9月到1944年5月,没有出现新的驱逐,对隔都中剩下的77,000名囚徒来说,罗兹的生活相对平静。在此期间,地下政党和青年运动在(非法的)政治、公共和文化活动方面对隔都生活多有贡献。然而,当德国人决定在1944年5月清除罗兹隔都时,这些组织无法帮助他们的犹太同胞。纳粹重新开通了去海乌姆诺的交通,到7月,超过7000名犹太人被驱逐。8月初,纳粹变更驱逐路线,改向奥斯威辛驱逐,以加快灭绝进程。截至8月30日,即前往奥斯威辛的班车停开的那天,约有70,000名犹太人被送入这座声名狼藉的灭绝营。只有1200名犹太人留在罗兹,其中600人送到德国的劳动营,另600人关押在罗兹市内的一个营地,即拉德戈斯茨监狱。纳粹企图在撤离前杀掉这个监狱中的所有囚徒,但他们设法逃到了隔都区,那里于1945年1月19日被苏联军队解放。到战争结束时,从集中营生还的来自罗兹隔都的犹太人不超过700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