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波兰向中国核电抛出绣球,中企进军欧洲能否再下一城?) 与英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总投资协议还不到一年,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刚刚又获得了波兰抛出的绣球。这似乎印证了此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所说的,中广核借英国作为跳板进军欧洲其他国家核电市场的观点是正确的。 波兰抛出绣球 7月24日,中广核官网称,7月9日~15日,波兰能源部副部长安德烈泽杰率波兰核能司司长以及首席专家一行考察中广核,洽谈关于波兰首座核电站合作相关事宜。访问期间,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会见了安德烈泽杰一行,双方就两国能源合作前景和下一步计划等深入交换了意见,共同签署了《中波关于民用核能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安德烈泽杰此行参观了大亚湾核电基地,以及建设中的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核电二期,考察了中广核核电技术研发以及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等情况。 其中,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核电二期,是中广核出口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参考电站,该项目于201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 在双方会谈中,波方称,波兰政府欢迎有经验、有资质的国际企业参与波兰核电项目,并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中广核则称,有意愿,也有信心成为波兰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波兰能源部副部长考察中广核,洽谈首座核电站合作第一财经了解到,波兰是一个极度依赖煤的国家,燃煤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2009年,波兰政府决定首次引进一个容量3000 MWe(兆瓦电力)的核能项目,以此来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并减轻火电对环境的压力。 另据中广核披露,2014年,波兰政府通过了波兰核电计划,拟建两座核电站,总容量600万千瓦,每座核电站安装2~3台大型核反应堆。该计划预计2030年底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的1号机组,2035年第二座核电站投入使用。 第一财经记者从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发现,2016年,建设波兰第一个核电站项目的PGE EJ1公司已开始核电站项目的环境及选址研究。PGE EJ1是波兰能源集团(PGE)的子公司,该公司称,在波兰北部滨海省的众多备选地址中,有两个地方最符合建设核电站的环境及社会安全标准,分别是Lubiatowo-Kopalino地区和Z arnowiec地区。相关研究工作将于2017年底结束,届时将确定核电站首选及备选地址。 有意进军波兰核电市场的还有其他国家,尤其是世界级核电强国。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波兰能源部官网在今年2月称,当时安德烈泽杰率团访问美国,与美国能源部、商务部及有关能源工业企业代表举行会谈,商谈关于将波兰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的可能性,以及美国企业参与波兰核电站项目实施等问题。 据波兰媒体此前报道,法国电力集团和阿海珐集团、美国西屋、加拿大SNC-Lava核子、韩国电力公社等核能集团,已寻求参与为波兰兴建首座核电厂。 不光是挺进英伦 那么,相比之下,中广核的优势在哪?中广核董事长贺禹此前表示,中广核投资英国核电项目一揽子投资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广核已具备了与国际核电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2016年9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有关协议中的英国核电项目包括欣克利角C(HPC)、赛兹韦尔C(SZC)、布拉德韦尔B三大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将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介绍,这是中国在英国最大的单笔投资,也是在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投资金额和规模,而且在于更高层次的合作。 今年6月14日,中广核投资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的项目公司布拉德韦尔电力有限公司,以及开展“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的主体——通用核能系统有限公司(GNS)正式在伦敦挂牌成立。 贺禹称,这“是中广核挺进英伦的落地举措”。他说,随着英国系列公司的实体化运作,中广核在英国核电领域的投资将稳步推进。 1月19日,英国核能监管办公室和英国环境署正式宣布华龙一号进入GDA第一阶段,标志着华龙一号GDA正式启动。GDA审查分为4个阶段,审查周期长、难度大、投入大,受到全球的关注。GDA最主要是针对新建核反应堆设计通用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这两个评估对象相当于汽车设计中“全系标配”的安全配置及其排放指标。 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此前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英国对核电的要求,特别是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华龙一号能够进入英国,标志着我们(的核电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已经非常接近。” 也就是说,华龙一号一旦通过英国的GDA,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更多国家会由此增强对华龙一号的信心,由此推动该技术的国际市场开发,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和出口。 多名业内人士此前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中广核进军英国核电市场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此作为跳板进军欧洲其他国家的市场。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广核还有意参与罗马尼亚核电市场的竞争,并已签署了有关合作协议。不过,贺禹此前分析称,核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虽然我们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 他表示,“走出去”需要国家的支持,单靠企业的努力,很难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此外,中国核电企业到国外建设和运营核电站,对于对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度等,都需要做细致的工作。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